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3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674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501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2611篇
海洋学   7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地理   4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911.
赵雪梅 《地下水》2011,(6):12-14
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随着运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利用量不断增大,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水资源质量正受到严重威胁,水体污染范围在扩展,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加重,有些区域或时段的水资源质量已无法利用.主要通过对近年运城市地下水水质研究,分析影响运城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2.
钱宇红  田立 《地下水》2011,33(3):80-8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观音山地区地表水环境污染已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通过对观音山地区河道水质的监测,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地表水环境现状,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分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观音山地表水环境治理应采用全过程控制措施,走控制污染源和治理相结合、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路线.  相似文献   
913.
李龙辉  杨春生  张玉国 《地下水》2011,(4):36-37,48
佳木斯市城市供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浅层水超采、水质污染、水资源浪费、城市供水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限制开采、开发利用地表水及加大节水力度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14.
孙国春  卞学洛 《地下水》2011,33(3):17-20
天津平原区因开采地下水引起地层压缩变形比值第Ⅱ含水组在第四系地层中最低,最具开采潜力.部分井水咸化,非含水层中水质变化所致,井深、水位等使用环境变化也会出现"井水成化"现象.只有水质监测资料就将"井水成化"认定为地下淡水成化污染,会严重影响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15.
吉林省三所城市电磁辐射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彦伟  王笑晗  张静 《世界地质》2011,30(3):435-438
以城市环境电磁污染为研究对象,根据吉林省长春、延吉、四平环境综合电场强度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指数评价法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计算了三所城市的电磁污染评价指数和污染风险概率,并对环境电磁辐射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目前三所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电场强度监测值具有不同的概率分布,辐射强度低于中国电磁辐射安全标准,污染风险概率为0。如果电磁辐射能量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长春、延吉、四平将分别在19年、16年和18年后电磁辐射水平超过电磁环境保护限值,因此应该加强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管理和防控。  相似文献   
916.
马荣  石建省 《地球学报》2011,32(5):611-622
传统的多元统计法难以定量化表征不同污染源对单个样本点的影响,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方法——模糊因子分析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洛阳市地下水污染来源解析研究,通过模糊聚类和因子分析对研究区样品进行分类,探明主要的污染源类型及其对整个研究区和单个样品点的污染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洛阳市浅层地下水主要有以下四个污染源:基岩风化、加工制...  相似文献   
917.
2011年以来,贵港市国土资源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破解用地难题,竭诚服务,实现统筹用地工作新突破。一是努力扩大增量。严格把好项目用地预审关和供地审批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以提高项目质量,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  相似文献   
918.
在对汶泗河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岩组无机组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浅层孔隙水和部分地区岩溶裂隙水无机组分含量大幅增高,深层孔隙水无机物含量则变化不大。在有机污染方面,浅层孔隙水有机物检出率26.8%,但含量很低,远未达到饮用水标准限值;岩溶裂隙水有机物检出率46.7%,检出率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有机物超标;深层孔隙水有机物基本未检出。该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无机污染呈面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较重,而有机污染则呈现点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安全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919.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泥沙和水环境变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该河干流境内外8个关键河段的底沙进行采样,并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锌Zn、铅Pb、铜Cu、铬Cr、砷As)含量实验测试,分析了该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运用沉积学原理,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1.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中Zn、Pb、As在上游中国境内澜沧江底沙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1.43 mg/kg、41.85 mg/kg、21.84 mg/kg,均大于其在下游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平均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17 mg/kg、28.22 mg/kg、14.97mg/kg;Cr在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含量的平均值为418.86mg/kg,大于境内上游澜沧江底沙中的平均含量42.19 mg/kg,且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采样点,其含量分别为762.93 mg/kg、422.9 mg/kg;Cu除在戛旧和界碑含量较小分别为11.7 mg/kg、7 mg/kg外,在上下游其他采样点的含量分布变化不明显.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在上游中国境内Zn、Pb、As有污染,其中Pb、As的污染较Zn严重.在下游中国境外Cr污染较严重,其污染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两个采样点,As在巴色采样点也出现了轻微污染.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较小,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污染.由此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境内局部河段因地球化学背景或矿产开采致使的水体和底沙重金属污染,沿程经水体稀释和水库淤积后,尚未出现污染的跨境迁移现象.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干流上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缺,为澜沧江流域资源开发的评价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0.
建立了Cu2+和阿特拉津(AT)复合污染体系中沉积物各活性组分及其交互作用对AT吸附量影响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7,各集合的平均偏差均小于10%。模型显示,AT在沉积物上的主要吸附位是铁氧化物。沉积物吸附AT时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交互作用贡献率为-130%~80%,铁氧化物、有机质交互作用贡献率为5%~28%,锰氧化物、有机质交互作用贡献率为-200%~-70%。各活性组分吸附AT的能力及其交互作用受Cu2+的影响较大,其中:Cu2+对AT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表现为拮抗作用,对AT在锰氧化物上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对AT在有机质上的吸附影响不显著,同时Cu2+减弱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有机质的交互作用影响,增强了铁氧化物-有机质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