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段雯娟 《地球》2014,(4):74-77
2014年3月27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CNIS)共同发布了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性报告“完善温室气体核算制度:提升企业数据质量的经验与建议》及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标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技术规范》(STEC1010—2014)。本次会议有来自于政府、研究机构、审核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六十多位与会者,并共同探讨了中国企业温室气体数据上报工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02.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需要,本文提出设计并实现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碳收支核算模块,进行了模块功能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实现以及模块参数计算等工作,并使用江苏省199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模块进行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03.
唐志鹏  刘卫东  公丕萍 《地理学报》2014,69(10):1403-141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本文改进了测度出口引致区域碳排放直接、间接、溢出和反馈四种空间效应公式,并将测度经济发展的溢出和反馈理念扩展到出口对区域间碳排放双向影响的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1997-2007年全国实际出口引致8区域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均有所下降,除了北部沿海区域和西北区域,其他6个区域的间接效应也均有所下降。大部分沿海地区出口引致碳排放的溢出效应较高,北部和东部沿海区域由于与内地地区经济联系密切所受到的反馈效应也较高,但南部沿海区域由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所受到反馈效应相对少一些,京津区域由于城市职能定位经济辐射有限,所受到的反馈效应最低。内陆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能源资源供应地以及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出口引致碳排放的反馈效应普遍较高,其中西北和中部区域较为明显。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以及适宜性的区域减排政策有助于全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04.
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5.
王晨 《国土资源》2010,(2):60-61
<正>以前人们注意的是低脂、低盐、低糖的生活,现在又逐渐开始关注起"低碳生活"啦!当很多老百姓有了"低碳经济"的意识后,马上就在日常生活中开始"磨刀霍霍"过起了低  相似文献   
306.
李雨晨  秦宇  杨柳  李哲  鲁伦慧 《湖泊科学》2023,35(1):131-144
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面临持续转型发展。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是近年来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作。然而,筑坝蓄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碳排放情况。评估水库碳排放量是客观、科学认识水电清洁能源属性的基础,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层级1(Tier 1)的方法,以长江上游24个中、大型水库为案例,探讨长江上游典型水库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估算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及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水库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布在0.0342~140.59 Tg CO2eq的区间内,总排放量达到264.05 Tg CO2eq(其中,CO2排放量占9.12%,CH4排放量占90.88%),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均值为3.30 g CO2eq/(kW·h)(0.01~17.64 g CO2eq/(kW·h)),最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锦屏二级水库和彭水水库。此外,敏感性分析发现,在模型涉及的参...  相似文献   
307.
东部七省市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区,分析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可为制定和实施碳减排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2012—2021年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并计算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碳排放与夜间灯光拟合模型,用于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七省市的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碳排放总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江西省的碳排放增速最快。(2)碳排放总量呈现“北部>南部”的格局,山东省和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50%。(3)人均碳排放强度在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地区呈下降趋势,而北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在上海市和浙江省降幅显著。(4)所构建的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41 2,且平均相对误差呈递减趋势,表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有效实现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本文对东部七省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8.
为进一步减少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促进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并运用脱钩弹性模型分析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利用LMDI模型,从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和行业规模3个方面研究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7年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持续动态变化,其中2008年和2013年为强脱钩状态即最理想状态,2009年和2016年为强负脱钩状态即最不理想状态;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促进碳排放量的增长但影响不大,行业规模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是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09.
为进一步控制广东的碳排放量,促进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文章分析广东发展蓝色碳汇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的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海洋经济实力雄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碳汇交易基础扎实且国际合作优势明显,具有发展蓝色碳汇的优质条件;面对广东发展蓝色碳汇存在的政策、技术、平台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未来广东发展蓝色碳汇应完善综合管理体制、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新型经济模式、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交易机制和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相似文献   
310.
王婕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558-567
为了解决现有震后重建民用建筑碳排放监测方法未考虑节能减排条件与计算碳排放系数,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与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震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考虑碳排放的研究与监测方法。首先针对碳排放研究的基础进行详细阐述,根据国际碳排放标准开展研究;其次采用排放系数方法,完成建筑碳排放数据采集。具体以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边界条件为基础,确定碳排放边界条件,对震后重建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完成震后建筑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提出的震后建筑碳排放量实时监测方法,能有效的对震后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且具有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