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304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992.
太阳活动,磁暴与震前大气电场异常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太阳活动,磁暴与大气电场异常关系的研究及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白家疃台大气电场和磁暴实际观测结果的分析,论述了震前观测到的大气电场负异常现象与太阳活动和磁暴现象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风云3C卫星(简称FY-3C)测量的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简称LEO)高能粒子(电子、质子和重离子)通量,是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的重要自主数据来源.深入分析风云3C卫星测量的不同种类高能电子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对辐射带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FY-3C测量的空间粒子数据,系统分析了2015年3月17日强磁暴期间辐射带捕获、准捕获和沉降电子的演化特征及其主导性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在磁暴主相,外辐射带电子通量(E2:0.35~0.65 MeV, E3:0.65~1.2 MeV)出现快速下降,达到两个数量级,E1能级(E1:0.15~0.35 MeV)电子通量在L<5区域因为亚暴注入先出现增长,之后在L>4的区域出现明显下降.在磁暴恢复相,由于合声波(chorus waves)先加速低能段电子,E1能段电子通量最先(小于五小时)开始增加,在磁暴结束时覆盖25 cm-2·sr-1·s-1.电子能段越高通量增长得越慢...  相似文献   
997.
海陆电性差异较大时空间电磁扰动导致电荷累积在海陆分界面,使不同观测台之间地磁垂直分量出现从数十秒到几小时的异常增大,即海岸效应.为了探索地电场的海岸效应,本文提出了磁暴引起感应电荷的累积计算方法,基于2015年3月17日开始的大磁暴期间地电场观测数据,估算不同时间尺度的地磁脉冲引起的表层电流矢量强度和表层电荷量.结果显示,海陆边界附近台站的表层电流矢量方向指向内陆,海岸效应的影响区域比前人数值模拟给出的范围大2倍以上;说明海陆边界带是电荷聚集的主要区域,且正电荷聚集在电阻率较高的一侧.在海湾区域的南北向海陆边界,东西向的表层电流密度和表层电荷密度大于南北向;在典型脉冲加载下,海湾区域的表层电荷累积明显大于半岛区域.本文定量描述了表层电流和电荷的海岸效应以及海湾区域电荷积累的特征,为近海区域的大地电磁数据校正、GIC估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阐述了2007年用异年倍九法与磁暴二倍法结合后对两次地震试报的分析与实践过程,用实践震例再次证明了二者结合的方法对短临地震预报有着实用价值,但还有待在今后不断地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选取河北省6个地电台站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地电场静日和地电暴期间的波形变化,讨论地电暴期间不同台站之间急始脉冲和急始变幅差异性,认为:地下介质不均匀性造成地电暴急始脉冲相位不同;地电暴急始变幅差异与观测台址表层电阻率大小关系密切。应用最大熵谱方法提取频谱成分,发现地电暴日高频短周期成分更加丰富,优势周期约1.6 h。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