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33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991.
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钠基化蒙脱石合成了聚合羟基铝-蒙脱石复合体(HyA1-Mt)、2个不同铁含量的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HyFe-Mt)和3个不同Fe:Al摩尔比的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HyFeAl-Mt),研究了酸性和弱酸性条件下(pH=3.0~6.5)以上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HyFeAl-Mt对磷的吸附容量大于HyA1-Mt和HyFe-Mt复合体,且随着Fe:Al摩尔比的增大,对磷的吸附容量依次增加。随pH升高,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量容量变小。但随Fe:Al摩尔比增大,HyFeAl-Mt复合体零电荷点(pHZPC)升高,pH对磷的吸附的影响越来越小,HyFe-Mt对磷的吸附几乎不受pH的影响。随Fe:A1摩尔比的增大,HyFeAl-Mt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铁含量是磷吸附量的重要控制因素。磷在各蒙脱石复合体上的吸附实验数据可很好地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磷在各蒙脱石复合体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过程,快速过程中的动力学受铁含量影响明显。动力学数据可同时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992.
陈群  杨明坤  田维红 《贵州地质》2009,26(3):206-208,205
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为黔中地区的开阳磷矿和瓮福磷矿的含磷层位,贵阳马场地区陡山沱组隐伏于地下,根据钻孔揭露,区内陡山沱组顶部与上伏灯影组接触面为一水蚀间断面,无磷矿分布,为磷矿层缺失区。  相似文献   
993.
对淡水水体沉积物磷的环境生态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领域进行了综述、评价;提出了尽快开展真正内源磷——地质成因磷自然释放的水环境生态效应研究,特别是天然条件下(如人为干扰少的源头河流),富磷河流水体主要初级生产者——藻类生态响应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敦煌方山口大型钒磷铀矿床是一个多元素共生矿床,它既有与中国其它地区钒矿床相似之处,也有其自己独特的方面。研究该共生矿床的地质特征,阐明其中各种矿产的分布规律,查明其形成机制,以期在邻近地区寻找规模更大的钒、磷、铀矿床。  相似文献   
995.
该文通过太行山几种土壤类型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其自然状态的土壤总氮、可溶态氮、总磷、可溶态磷的流失量及流失浓度。研究表明,自然状态土壤氮、磷流失初始浓度最高,随后呈缓慢降低趋势;总氮、总磷及可溶态磷浓度与土壤中氮磷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但受其它因素影响也较大;可溶态氮浓度与土壤中氮含量关系不大;各土壤累积产流量大小与土壤渗水性、表层结构及地表植被覆盖有很大关系,总氮、总磷累积流失量大小依次是棕壤土>石灰性褐土>褐土>淋溶褐土>酸性粗骨土。  相似文献   
996.
洋墩磷-铁-铌稀土矿床,产于中元古代马面群龙北溪组角闪片岩夹大理岩透境体中,系我国形成于元古代的稀土-铁建造之一,属以岩浆热淮交代为主的火山沉积变质-岩浆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滆湖磷的来源途径(入湖河道、湖区径流、湖面沉降、养殖技饵、底泥释放)和湖体各要素(水体、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等)中磷迁移过程调查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描述磷在上述各要素中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9.9%-18.6%.基本反映了磷的迁移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对该湖磷浓度预测及磷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Ge湖氮,磷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文钰  舒金华 《湖泊科学》1996,8(4):330-336
Ge湖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南13km处,水面面积164km^2,平均水深1.26m,是太湖湖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氮、磷平衡研究结果表明:①入湖氮、磷总量分别为4120.29t/a和270.03t/a;其中以河道入湖量最大,分别占入湖总量的71.9%和57.1%,其次是养殖投饵,分别占入湖总量的12.4%和29.9%;氮、磷的滞留系数分别为0.36和0.35,年滞留量分别为1481.6t和94.82t  相似文献   
999.
湖泊中磷的循环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壳存在大量微溶性磷酸盐矿物,是湖泊中无限的磷源。中国云南省的滇池周围分布着大量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磷块岩,其可溶性大于内生磷灰石,因此滇池湖水中磷的浓度提高,达0.04~0.38mg/L,是一般湖水中磷浓度的4~10倍。藻类与细菌在滇池大量繁殖,摄取磷等营养物质,死亡后又被分解生成可溶性颗粒有机磷,磷质又返回湖水中,而那些分解后的水溶部分、不易分解的顽性组分或者不能为后来的生物所利用的组分,形成泥状沉积物或有机泥浆沉入湖底加入湖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