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3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21.
张朋  王波 《福建地理》2003,18(4):38-40,45
社区参与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国对社区参与的研究理论层面的探讨多于实践过程中具体运用的描述。本文以英国南彭布鲁克旅游发展为例,介绍了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旨在为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图形与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 ,将GIS技术引入物业管理工作中 ,有助于小区中各类图形、数据的日常管理 ,实现小区可视化、图形化管理 ;管理者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分析和决策功能 ,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高效利用各种信息 ,保证资料的完备性、现时性 ,提高查询检索的速度 ,促进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523.
虚拟现实(VR)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几年来测绘领域的研究热 点,3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则是两者的应用结合。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于数字社区的3维可视化查询的有关技术进行了探索,同时介绍了数字社区3维可视化查询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结构以及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524.
杨文龙 《测绘通报》2002,(11):22-24
引入数码社区的概念、阐述了建筑物模型的分类和3维建模的方法,探讨了基于边界表示法的分体组合建模方法,并扼要提出数码社区的构建结构。  相似文献   
525.
数字社区信息管理与便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网络化和人性化已成为当前数字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主流。本文提出了数字社区的"三级互通"和"时——房——人——事"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详细介绍利用3S技术、大型数据库等技术设计与实现数字社区信息管理与便民服务系统的功能,解决数字社区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共享、空间数据库和系统集成等关键应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26.
周春山  徐期莹  曹永旺 《地理研究》2021,40(5):1495-1514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城市有独立居住意愿和实现独立居住安排的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这将对家庭养老和社区治理产生影响。本文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利用2018—2019年在广州旧街坊社区、单位社区、保障房社区、商品房社区、城中村社区和城郊农村社区收集的老年人问卷调查数据,从个人理性、家庭理性和社区理性三个层次出发,选取人口、健康、经济、代际关系和社区关系因素构建指标体系,用ANOVA单因素方差法分析独立居住老年人的特征及其社区分异,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影响因素及其社区分异。研究发现:① 与和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相比,独立居住的老年人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拥有本地户口、个人经济能力强、有住房所有权、代际关系松散以及社区关系紧密等特征更明显。② 老年人的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属性和居住选择在不同类型社区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③ 老年人的个人理性、家庭理性和社区理性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了差异化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527.
薛芮  阎景娟 《热带地理》2021,41(6):1303-1312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联动逻辑模型,结果发现:1)国家公园生态空间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禀赋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运行发展的基础,生活、生产、游憩空间三者都影响生态空间的生态承载力。2)生活空间中原住民的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同都起源于生态空间,为游憩空间提供人文资源,通过宜居程度和生活保障的提升来促进生产空间的优化。3)生产空间也为游憩空间提供具有原真性的文化资源,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就业渠道的增加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带动生活空间的改善。4)游憩空间所产生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能够助力于生态空间的维护、助力于生活空间的改善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一是需要根据流空间结构,推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科学管理;二是基于空间重构机理,促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要素流动;三是需要利用空间联动逻辑,完善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多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28.
汪丽  张拓  胡玲玲 《热带地理》2021,41(5):1034-1045
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或社区委员会(即“村改居”)给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带来诸多变化,特别是迁入移民与本地居民的混合居住对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类居民在不断互动与融合中重新形成地方认同并成为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以灵宝市Y社区为例,运用统计检验、因子分析法、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本地居民和迁入移民在地方认同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本地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高于移民居民,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的社区参与、情感性的社区意义以及决策性的去留意向方面;2)本地居民更加重视社区参与,移民居民虽然关心社区生活环境,但社区参与行为明显缺乏;本地居民和移民居民的情感认同分异显著,前者形成自我建构联结型情感认同,而后者产生他者凝视依附型的情感认同;去留意向表现出户籍-年龄异质性,本地居民比移民居民的去留意向更为明确,年轻居民搬离社区的意愿更强烈;3)地方认同差异是人地相互作用过程中,社区管理制度、地方自然、文化环境以及居民身份差异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9.
现有的环境政治文献多关注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和策略,尤其是国家与环保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但对权力在空间上的领域特征及其实践影响探讨不足。通过对一个国际环保组织乡村水资源保育项目的田野观察,分析了该组织在近十年的社区领域建构策略演化,并探讨动态的领域化过程如何影响环境治理的形式、范围和效果。研究发现:(1)环保组织通过与不同层级政府建立差异化联系,能够在农村社区中建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自主开展环保活动,但与农村社区之间的隔离也限制了环保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环保组织通过融入本土社会关系网络的策略调整,重新建构了更具流动性、融合性的社会领域,为项目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3)面对长期的资源挑战,环保组织通过培育本土组织来保持自身在社区“飞地”的长期影响,但“代理人”在融合后的新领域空间内却难以再维持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制约了公众参与环保的范围和效果。通过动态的领域化过程及其影响,解释了环境治理和环保组织发展的规律,为认识国家-环保组织-社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