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多种投影影像从车载激光扫描数据中提取建筑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点云数据投影到XOY平面,生成多种投影影像;然后结合建筑物几何语义特征,对已获取的投影影像进行几何约束与形态学运算,得到建筑物种子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高差阈值,在最高高程影像上进行建筑物种子区域的八邻域区域生长,得到建筑物区域;最后将影像上的建筑物区域反投影到三维空间,提取出建筑物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点云数据中的建筑物立面,取得较高的正确率和完整率,且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2.
葫芦又称"蒲芦",谐音"福禄",佛家称之为"佛禄",今人又称为"大众情人",人见人爱。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据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葫芦和种子。葫芦是草本植物,其枝茎为蔓带,谐音"万代",蒲芦蔓带谐音为"福禄万代"。葫芦籽众多,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古人认为它可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123.
红砂种子萌发对盐胁迫及适度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 (Pall.) Maxim)种子进行室内萌发实验,采用双因素正交法,设置NaCl 10个梯度(mmol·L-1):0、25、50、75、100、125、150、175、200、250;以PEG模拟干旱胁迫两个PEG浓度(g·L-1): 0和75,测定种子萌发的12个指标,分析红砂种子萌发对NaCl胁迫及适度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红砂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减弱种子活力,抑制胚根和胚轴生长。然而一定程度干旱胁迫(PEG75 g·L-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大种子活力,促进干重累积。耐盐隶属函数分析显示, PEG75处理下红砂种子的耐盐性高于PEG0,由此推测红砂进化出了盐胁迫与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4.
立方格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大比例尺三维可视化预测模型。在计算机三维图形学中,立方格模型又被称为块段模型,该模型比较适合表示非均匀体数据的空间分布,在矿山大比例尺深边部成矿预测、三维反演、矿山储量估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构建高精度立方格预测模型的一般方法是将已有地质体、地表、构造等三维地学对象进行栅格化。针对栅格化过程中遇到的2个关键问题,即体形的空间形态复杂和需要计算的长方体数量大(≥106),应用三维网格分割与种子填充(flood-fill)思想实现快速构建三维复杂体的立方格模型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该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花费相对小的空间代价高效地解决大量三角面与长方体的相交和空间查询计算问题。同时,应用该算法得到的立方格预测模型的长方体被划分为边界、内部和外部,便于开展预测要素综合模拟、矿山储量计算以及三维空间分析等其他后续地质应用。特别是将种子填充思想应用于高精度立方格模型构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算法不仅适用于矢量体的快速栅格化,也适用于空间非自相交曲面(例如数字高程模型)的快速栅格化。  相似文献   
125.
王进  马国泰  宋涛  谢全刚  颜霞  张勇 《冰川冻土》2014,36(5):1313-1320
蒙古扁桃种子在4%~16%的各含水量条件下, 出苗率高达96%~98%且差异不显著(P>0.05), 在4%~13%的土壤含水量下, 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出苗日数极显著高于16%含水量下的值(P<0.01), 其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13%. 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 苗高增加, 根冠比和壮苗指数降低, 根长、幼苗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 幼苗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16%; 较低的土壤水分下可以提高幼苗的抗旱性, 有利于培育壮苗. 随播种深度的增加, 出苗率下降, 平均出苗日数增加, 出苗速率放缓, 保证全苗的最适宜播深为0~1 cm, 保证壮苗的最适宜播深为1~3 cm. 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为子叶留土型双子叶植物幼苗.  相似文献   
126.
沙埋对河西走廊4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  王桔红  朱慧  齐威 《中国沙漠》2015,35(6):1532-1537
测定了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黒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等4种旱生植物种子重量、形状、萌发及活性,试验了沙埋深度(0、1、2、3、4、5 cm)对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种子扩散时为中度休眠;种子活性与重量、形状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种子初次萌发率与重量之间为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而不规则种子有较低的活性,小种子扩散时有较高萌发率。随沙埋深度的增加,4种植物种子出苗率下降,首次出苗时间推迟,茎高、绝对株高和根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或随埋深增加而下降。幼苗出土和生长的最佳沙埋深度是:驼蹄瓣1~3 cm,骆驼蒿0~1 cm,唐古特白刺0~2 cm,黑果枸杞1~2 cm。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以及浅层沙埋等条件,以提高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127.
消失的小河     
村西有一条河。河水不大四季常流,河水不深河滩宽阔,宽阔的河滩卧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因为河水不大,那些卧在河滩上的大石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摆放成为一列整齐的“桥”。在陕西关中的一些地区,这些当“桥”的过路石被称为“列石”。河东是村民居住的村庄,河西是村民耕种的田地,小河就成为村民们每天三个来回必过之处。春天时节,村民们提着种子,扛着犁铧,吆喝着老牛,  相似文献   
128.
<正>2012年5月在广东省湛江市拟建的雷州九龙山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块有1000多株、集中连片的玉蕊Barringtoniaracemosa(L.)Spreng天然纯林。玉蕊纯林均为早期被人砍伐后重新萌发生长的次生林,高度多在4~6m,树上攀爬有较多的藤本植物,影响了其正常生长。玉蕊林位于雷州市调风镇九龙山月岭港,  相似文献   
129.
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用克立格插值方法建立地下水数字水位模型的原理,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基本定义,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提取降落漏斗的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的实现,对比地下水等水位线,证明了根据该算法提取的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水文地质含义,科学、客观地表达了水位下降区的空间形态,是数字地下水建设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0.
在中国古代人们还认识到,长期哺乳可以有效地避免怀孕。最近,科学家已经证实,由于长期哺乳,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对卵巢排卵起抑制作用(表现为闭经),以此来达到自然避孕的目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生命延续和种群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境、自身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种种原因,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存危机,于是避孕和计划生育就成了人类生命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行为和策略。那么,在缺少科学技术和对生命、生育现象科学认识的古代,人们是怎样有效地避孕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