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88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赵焕庭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华南河口海岸和珊瑚礁研究,也从事过大学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成绩斐然.他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中科院广州分院优秀导师奖,是广东省科协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合编的<20世纪广东科学技术全纪录>选录的近百年来广东省400多名重要的科技人物之一,同时也被收入广东科技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星光灿烂--广东科技人物(三)>书中.  相似文献   
882.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7,27(3):528-528
施雅风先生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专著及其所附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图》于2006年3月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首次出版至今仅有一年多,该书已经传播到全国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得到了国内外冰川、地貌、第四纪和气象学界很多学者的高度评价与热烈欢迎。为了让更多人对该书有所了解,现作如下简要介绍。该著作是作者等几代学者,在前后历经近50年考察研究,取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观测和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所作的最新总结。全书洋洋洒洒近百万字,共分19章,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1~5章为综合论述部分。综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教训、进展与展望,冰芯研究的贡献,第四纪冰川、冰期间冰期旋回与环境变化,冰川沉积和测年评估,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与灾害的影响。6~19章为分区论述部分。分别对喜马拉雅山系、喀喇昆仑山系、帕米尔高原、羌塘高原、唐古拉山系、昆仑山系、祁连山系、念青唐古拉山系、横断山系、天山山系、阿尔泰山系和中国东部高山区等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冰川做了论述。其时间跨度之长(约距今80万年以来)、空间范围之广(包括中国大陆东西部和台湾山地)是前所未有的,为目前惟一全面论述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的首部力作,也是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它的问世,无论对国内外的冰川学还是第四纪科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书中的特色与创新点较多,在此略举三点:第一,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前述各山系的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及其冰水地貌),重建了古冰川类型、规模、变化幅度和有关冰川环境(包括雪线高度、气温与降水等)。同时对长期以来关于我国东部低于海拔2 500 m以下存在山地冰川和青藏高原存在统一大冰盖的两个观点给予了否定与扬弃。由此证明,我国在第四纪期间既不是无冰川作用,也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冰川作用仅出现在我国西部高山、高原以及东部少数海拔超过2 500 m以上的山地(102°~104° E以东的东部地区有确切古冰川作用遗迹的只有台湾的雪山和玉山,东北吉林与朝鲜接壤的长白山和陕西的太白山),古冰川类型属于山地冰川,在海拔低于2 500 m的东部山地从未发育过山地冰川,青藏高原上更无统一大冰盖发育。这与西北欧、北美和西伯利亚在第四纪期间曾经发育大冰盖明显有别,可能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山地和高原分布范围最大,高度最高等等因素有关\.正是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这个区域特色,使我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在国内外第四纪科学和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运用多种测年方法,对不同时期不同研究地点的冰碛物特别是冰芯进行了较精确的定年,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首次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年表。并以此为基础,综合相邻学科的研究资料和成果,第一次较完整地建立了自早更新世希夏邦马冰期以来历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与环境变化序列。其中80~60万年前的最大冰期(昆仑冰期)、48~42万年前的中梁赣冰期(或高望峰冰期)和13万年前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是首创。对7.5万年以来的末次冰期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而且对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间冰阶的中国特殊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末次冰期的消失过程和历时1万年的全新世,特别是小冰期和全球变暖以来的冰川与环境变化也做了较充分的论述。这样,就将距今80万年以来我国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冰期间冰期环境变化的时空轮廓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因有精确的测年数据,又有深海氧同位素以及其他相邻学科资料相互印证,所提出的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年表以及冰期间冰期的环境变化更有说服力,可信度也更高。这有助于消除欧洲阿尔卑斯学派研究第四纪冰川得出的经典理念和模式对我国学术界的不良影响,为研究我国第四纪冰川和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对比的新标尺。第三,根据15~19世纪小冰期特别是气候变暖以来,我国海洋型、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冰川衰退情景的研究,结合前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中国未来气温和降水的预测结果,预估了我国21世纪(主要是2030和2050年)前述三类冰川分布区未来的升温和冰川后退幅度。进而在分析影响冰川融水径流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21世纪上半叶祁连山北麓河西地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天山南麓吐鲁番—哈密盆地、塔里木内陆水系、柴达木内陆水系、青藏高原内陆水系、西藏南部与西部外流水系亚大陆—极大陆型冰川区、西藏东南部和横断山系海洋型冰川区等八个地区,冰川萎缩状况及其对河流水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尽管这种研究尚属首次,加之受复杂因素制约,预估值和评估结果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待通过今后加强监测、模拟等研究予以验证和补充完善,但其定性的总趋势是可以肯定的。这为有关政府部门和科技机构研究、制定适应对策和措施,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总之,本书资料关翔实,内容丰富,论述系统全面,学术思想新颖,有许多新发现、新观点和新结论,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可供冰川学、地貌学、第四纪研究乃至地质、地理、气候、水文、环境、区域规划、农牧业、水利、交通、旅游等方面科技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材和重要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883.
1月8日,《地理学报》2001年发表邱新法等人的论文"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文号:科协发学字[2008]4号)。  相似文献   
884.
21世纪初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科学技术将取得重大进步,从海洋获取更多的财富,维护海洋健康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海洋管理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短缺,国民的生活更多地依赖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的支撑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保护海洋生存环境和减灾防灾技术,才能满足我国人口的物质生活需要。基于此,围绕“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我国提出了以高技术为先导,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海洋…  相似文献   
885.
11月6日,2013年度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结果揭晓,由市局和山东颐通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日照市东港区耕地质量分等定级专题研究》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886.
热烈祝贺"海洋科学进展"创刊30周年!在此"海洋科学进展"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仅以现任编委会主编的名义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作为一份学报级科学期刊,《海洋科学进展》将一如既  相似文献   
887.
《国际地震动态》2012,(5):48-48
近日,中国科协为促进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推动学科发展,繁荣科技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设立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简称出版资助计划),资助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科技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888.
蓝颖春 《地球》2012,(7):40-41
飞天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上个世纪,前苏联、美国开始了人类的航天之旅,使人类飞天不再只是个梦想。现在"神九"的上天完美地见证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6月16日18点37分,搭载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在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九号飞船的最大亮点是我国首  相似文献   
889.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地震、火山喷发、水灾、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探明这些灾害发生机制、开展防灾和恢复对策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的任务.大地君和莱助教参观了新堂教授工作的这个研究所. 1 令世界称赞的地震观测网 莱助教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密集观测网,日本全国约有2000个观测点.该观测网不仅用于研究,也用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90.
2012年11月11-15日,中国地震学会2012年年鉴及工作总结编纂业务培训暨学会工作交流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来自学会下属分支机构、各省地震学会及外系统会员单位联络员共计22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加强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以及工作总结编纂业务培训;各专业委员会及省学会工作汇报及经验交流;探讨学会今后工作的方向、提出工作建议;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文件以及收取第8届理事会期间的会员会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