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经纬悦读     
省国土资源厅安排2011年度大额资金监管工作2月18日,省国土资源厅召开2011年度大额资金安排情况专题汇报会,刘山青厅长,王建斌、宋建国、李志勇、朱小川副厅长,厅纪委常甘生书记、韩生福总工程师、祁颢云局长出席会议,厅机关相关处、室、局和省  相似文献   
62.
在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对泸沽湖机场建设移民搬迁后移民的生计转变、文化调适和社会整合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研究表明,从高寒山区下移安置到现居地后,移民原有的生计模式、经济结构、饮食习俗和居住格局纷纷被打破重构,同时还面临家支血缘关系网络解体、宗教信仰和观念淡化以及精神文化缺失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冲击与挑战。相关研究应加强对移民文化变迁、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的关注,从人本出发促进移民地区的文化融合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3.
着眼于微观家庭对生态移民绩效的判断,从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多角度进行考察.以疏勒河项目区少数民族移民定居点的家庭调查为样本,构造了包括5项二级指标和21项三级指标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logit 回归模型分析;利用模糊DEA方法进行绩效综合评价.认为提高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绩效必须满足多样性的自愿移民家庭需求;逐步使移民工作由扶贫开发的特殊轨道纳入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正常轨道;重视为移民提供安全、心理和社交方面的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64.
针对水电开发中移民农业安置的困境,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模型出发,着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流断源"的模型进行介绍,以向家坝电站绥江县为案例分析该库区非农就业的必然性和艰巨性。基于"开流断源"的模型对非农就业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1)从人的生产与消费两面性,以及剩余劳动力的角度而言,移民安置需要考虑库区人口规模的控制,以及趋向于增加就业的人口结构调整;(2)特定区域背景和不同移民人群对于非农就业的预期目标不同,区域发展规划和劳务输出设计需要相应地做出反映;(3)政府的移民工作需要将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服务纳入重点,以提高个体预期目标部门的非农就业概率;(4)从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政府可以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提供支持,并在移民安置中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5.
20 世纪科尔沁的人口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蒙、汉、日语多种文献资料就科尔沁近百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一个世纪以来科尔沁人口增加很快,平均人口密度从民国初期的2.40 人/km2 增加到2000 年 的39.72 人/km2,约为世纪初的17 倍;新增人口主要为1949 年前的关内流民、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移民以及移民生育;人口增加最高峰出现在1949 年后的计划移民时期, 伪满时期的流民则构成了研究区近百年另一个显著的移民高潮;移入人口在科尔沁的分布受 距离农区的空间间隔、科尔沁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呈现从 科尔沁外围到腹地、从农耕区到农牧交错区和牧区、从城镇到农村牧区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入人口成为20 世纪科尔沁的农耕主力军。  相似文献   
66.
长江中游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金平  张同升 《地理研究》2003,22(1):123-130
本文在对洞庭湖退田还湖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退田还湖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发现,该地区总体劳动力转移的比重很低,以青壮年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城市劳务市场的需要,另外,农民外出打工就业信息不畅、成本较高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与布局,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乡镇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异地转移  相似文献   
67.
三峡库区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以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类型为例 ,对三峡库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新开挖剖面的调查测绘 ,在许多地段发现了堆积与基岩之间的滑坡主滑带 ,说明了在该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成因具有复合性。它是构造和岩溶作用前提下形成的滑坡体、崩塌体、泥石流堆积体和岩溶坍陷堆积体。运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堆积体发育深度可达 40 m至 6 0 m ,通过面波测试可按波速将之划分为三层。最后 ,建立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型 ,并运用目前最新版本的离散元软件 (UDEC3.0 )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滑崩堆积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该区的层状岩体在长江河流下切过程中 ,形成了区域性的卸荷松动 ,而在岩体下部形成压碎张裂带 ;地下水沿卸荷拉裂带渗入 ,并与压裂带贯通 ,形成了岩溶发育带 ,为滑坡、崩塌、塌陷等表生改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8.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显著扩大,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1950~2000年间,由前者流向后者的净移民共达5800余万人,占同期内后者人口总增量的16%,但占前者自然增量的比重则不足2%。相对于本国自然增长,受移民迁入影响较大的有两类国家:(1)以往人口较少者,如西亚诸石油输出国;(2)自然增长率极低者,如西欧诸国。  相似文献   
69.
西安曲江新区移民群体的地方意义建构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宪洋  白凯  花菲菲  王利尖 《地理学报》2020,75(8):1773-1789
处于变革时代的移民群体正经历着“回不去的乡村,融不进的城市”的挑战,构建地方意义以促进移民群体更好地适应迁入地,成为流动性视角下地方研究的基础性与迫切性课题。本文引介地方意义的概念,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西安曲江新区为案例地,借由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逻辑思路,对曲江新区移民群体的地方意义展开实证探讨。研究发现:移民群体地方意义的探索性理论模型包括自我认同、人地互动、人际互动和综合互动4个维度,互动过程发生在由自然、社会关系与价值构成的关系性地理架构之上;本文开发的移民群体地方意义测量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计20个问项,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所建构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切性。此外,本文还对地方意义的实质、识别与形成的特点展开了讨论。本研究充实并完善了“地方”及“地方意义”的概念体系结构,部分回应了移民与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延伸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0.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拓创新,主动应对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好于预期的新进展、新成效,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新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