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陈慧  朱竑  刘云刚 《地理科学》2021,41(11):1925-1934
基于西方学界中移民产业的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移民产业概念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研究发现:首先,移民产业概念在分析尺度上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引入多主体分析的视角,因此其在解释跨国人口迁移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与机制方面显现出相对的灵活性;其次,移民产业概念主要被应用于解释流动性机制、跨国移民治理、跨国移民的在地化3个方面。通过对移民产业概念的渊源、发展和相关实证研究的梳理,以期为中国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移民管制及移民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2.
段圣奎  苏勤 《热带地理》2021,41(2):441-448
以三亚为例,基于对256位候鸟旅游移民的实地调研,采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候鸟旅游移民迁移驱动力的结构、强度及群体差异。结果表明:1)三亚候鸟旅游移民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也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2)三亚候鸟旅游移民迁移驱动力由风景环境、社会资本、社会象征、城市服务、生活方式、家庭氛围及健康养生等7个因子组成,其中,健康养生居得分最高,城市服务得分最低;3)与国外主要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不同,三亚候鸟旅游移民多受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问题所驱使;4)文章揭示了“旅游休闲—日常生活”这一动力连续体,反映了三亚候鸟旅游移民迁移驱动力的复杂性;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旅居时间的三亚候鸟旅游移民迁移驱动力具有一定差异,尤其是不同文化程度及年龄,意味着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及健康状况的不同,对其驱动力影响较大,在社会资本方面区别显著。  相似文献   
93.
自1991年,国务院根据当时的土地管理法颁布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简称“1991移民条例”,下同),十几年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一直依据此条例开展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1999年新土地管  相似文献   
94.
三峡工程库区万县市移民迁建新址受多种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斜坡稳定、库岸稳定、地形坡度、地基土质量和水体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对新址土地开发利用的制约。本文运用损益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对万县市迁建新址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经济评价,将新址地质环境质量信息转换为城市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经济信息,为万县市的移民迁建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5.
基于GIS的工程移民DS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移民指工程建设引起的非自愿的搬迁安置活动,工程移民决策包括规划决策和管理决策,这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课题,基于GIS的工程移民DSS是实施科学决策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工程移民决策支持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万家寨工程移民决策支持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96.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项目建设往往涉及到大量的移民问题。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引起社会矛盾,从而给项目建设带来阻碍。在对辽宁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工程实例,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方式进行探讨,提出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合理流转土地、挖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安置环境容量,因地制宜,培植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有利于以大农业生产安置方式安置移民。  相似文献   
97.
化隆县境内李家峡、公伯峡、直岗拉卡、康扬、苏只水电站相继开工。这批电站的开工建设,对于开发化隆县黄河水电优势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改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这批水电站的建成,必然会淹没一部分耕地,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将减少或完全丧失。因此,安置好库区失地移民群众,是化隆县移民安置部门的首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清代新疆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多数只是从经济史或社会史的角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只注重了屯田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其正面影响多无涉及,得出屯田是造成土地沙漠化扩大的主要因素。事实上,这样的结论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为此,选取清代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农业地理的理论与方法,在小尺度的范围内,探求屯垦政策下所进行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互动性,以求对二者之间关系有个正确的定位。其主旨不是就清代屯田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的重新研究,而是从屯垦政策的角度,通过对清代移民人口、屯田规模、农业技术选择、土地权属及在屯田过程中所形成相关人文要素进行探讨,并由此所引起的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屯田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其积极的方面上,即戈壁变为绿洲,而不是所说的屯田引起沙漠化扩大,也就是说,其负面影响并不突出。这样就为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清代新疆地区环境变迁提供了理论及事实上的支持。从而得出,自然本身、战争等其它要素,应该是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马凌  谢圆圆  张博 《地理学报》2022,77(6):1430-1445
知识经济时代,地理学与世界移民研究越来越重视知识移民及其流动。本文以广州市高校海外留学回国的知识移民为例,采用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从多维视角探讨其回流和嵌入母国和回流地的动态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① 高校海归知识移民的回流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工作机会和跨国比较发展优势,以及家庭关系和文化归属等;② 回流后高校知识移民面临着工作、生活、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再嵌入;再嵌入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工作及工作环境等结构因素和日常生活等非制度情感因素的共同作用;③ 由于拥有较高的跨境智力资本和较强的跨地方社会关系网络,其地方嵌入过程体现出较强的能动性。跨国流动背景下,他们的身份认同表现为混合文化身份的跨地方主体性,其“家”的意义建构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特征。研究指出,多地方的社会嵌入通过跨地方的社会关系使得海归知识移民产生归属感,而并不完全依附于有边界的地理空间,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地理位置所定义的“地方”,而将关注点放置于基础的工作、社会关系网络与日常的生活实践。从微观和主体视角细致探究海归人才回流嵌入的过程与结果,可以进一步完善转型期知识移民的理论和研究框架,也可以为中国人才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0.
生态移民是西部乡村振兴及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生态移民空间迁移特征与生态影响,有助于区域减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典型的西北干旱生态移民搬迁区域为例,从县域空间视角出发,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植被恢复度(Vegetation restoration degree,VRD)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8年古浪县生态移民空间迁移和植被恢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8年生态移民空间迁移特征表现为地势由高到低、坡度由陡到缓,交通导向和空间聚集,共计移民6.24×104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0.20%。(2)2010—2018年研究区NDVI在时空上呈现南部迁出地持续增长,北部迁入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整体移民区NDVI最小值从0.10增至0.15,增加50.00%、NDVI最大值从0.52增至0.72,增加38.46%;移民安置区NDVI最小值从0.10减至0.09,减少10.00%、NDVI最大值从0.66增至0.72,增加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