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环境地质问题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横跨长江河口,所在区域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易对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软土变形、水土突涌、水下砂体运移、浅层天然气、岸带冲淤、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潜在的工程危害,评估了工程的地质安全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工程的陆域段地质安全性高、水域桥梁段中等、水域隧道段相对较低,采用成熟稳妥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可有效避免和减弱工程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22.
为评估隔震和非隔震支座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一座3跨连续混凝土箱梁桥为分析对象,首先建立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非隔震型盆式橡胶支座下桥梁的数值模型,求得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墩顶与支座的最大位移响应;再定义转角延性比损伤指标,结合支座剪应变,分析桥墩和支座的地震易损性情况;最后通过宽界限法建立全桥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支座是较容易发生损坏的构件,而桥梁系统比桥墩或支座更易发生破坏,同时铅芯橡胶支座的破坏概率明显低于非隔震型盆式支座,可见采用隔震支座能有效减小桥墩墩顶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此时桥墩地震易损性优于采用非隔震支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323.
324.
一、引言 将陶轮和制盐放在同一篇论中讨论.看起挺别扭.其实陶轮和食盐正是跨湖桥化制陶工艺中二个不可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325.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复合水泥基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pile,简称UHPC)桩基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能较好地满足整体桥纵桥向变形。开展了砂土中高性能混凝土桩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得到了桩基的破坏特点、抗开裂能力以及极限承载力,分析了其桩身变形、桩侧土抗力以及桩身应变等分布规律,并与钢筋混凝土(RC)桩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几种常用规范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ECC、UHPC材料能有效减轻桩基的破坏程度、提高桩基的抗开裂能力以及水平承载力;相比RC桩基,高性能混凝土桩基的破坏位置更深,桩基的有效桩长更大,抗震性能更好;其中,ECC桩基的抗开裂能力最强,开裂荷载可达5.8 kN,开裂位移可达15 mm。试验结果还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桩基的变形沿埋深方向不断的减小,埋深1.5 m以下位置基本为0;桩侧土抗力先增大后减小,桩底土抗力和变形量为0;桩身应变分布较为对称,且呈“橄榄”形,在埋深4D~6D(D为桩径)区间内桩身应变较大。分析计算表明,当桩顶位移在10 mm以内时,“m”法与API新规范法均能较好地计算高性能混凝土桩的桩身变形;当位移超过10 mm后,“m”法与实际数值相差较大。“m”法与API新规范法均不能较好地计算桩身弯矩,适用性不高;桩侧土抗力建议采用API新规范法。  相似文献   
326.
917灞桥灾难性黄土滑坡形成因素与运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强降雨是诱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因素。 2011年9月份的持续强降雨达到50a来最大值, 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诱发了多处滑坡, 造成交通中断, 带来了严重灾难。尤其9月17日发生于白鹿塬的灞桥滑坡(917灞桥滑坡), 共造成32人伤亡的灾难性滑坡事件。为了揭示滑坡成因和运动过程, 通过对917灞桥滑坡灾害的调查和分析, 揭示了灾害的特点和诱发因素, 通过滑坡运动模拟还原了其运动过程和成灾范围。(1)9.17灞桥滑坡体相对高度大约90m, 宽170m, 滑动厚度约10m; 滑动方向为60, 滑动距离约150m, 总方量约15104m3; 滑坡共发生3次滑动, 滑动方量分别为9.5104m3、3.5104m3和2104m3, 平均堆积厚度12m左右; (2)917灞桥滑坡诱发因素主要是长历时的强降雨、开挖后的高陡边坡和特殊的黄土结构性。充足的前期降雨和当日的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激发因素; 开挖后形成的高陡边坡发育一系列裂隙, 促使滑坡的发生; 裂隙的产生为降雨的优势渗流提供了通道, 加速了滑坡的发生。(3)利用LS_RAPID对917灞桥滑坡进行模拟, 根据模拟结果, 滑坡可以分为3个阶段, 起动加速滑动阶段(0~7.5s), 沿x方向速度从0迅速增加到4.9ms-1, 沿y方向速度从0迅速增加到8.4ms-1; 滑坡体在这一阶段共滑动了65m; 减速滑动极端, 速度开始降低(7.5~14s), x、y方向的平均速度分别降到1.5ms-1和2.5ms-1, 滑坡在这一阶段向前运动了50m; 堆积停止阶段(15~28.6s), 滑坡运动速度持续降低, 堆积厚度逐渐变薄, 滑坡体共向前滑动了175m, 滑坡最大堆积厚度为14m, 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结果对认识和研究此类滑坡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也可为今后该地区防灾和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7.
从凉红-苏雄剖面开建桥组底部沉凝灰岩中获得了801.3 Ma±7.2 Ma锆石SHRIMP U-Pb年龄,与前人获得的苏雄组803 Ma±12 Ma年龄高度一致,不仅有效地约束了开建桥组的沉积时代,还从地质年代学上进一步证实了两者之间的同时异相关系,为华南新元古界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年龄证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开建桥组的沉积时限为800 Ma~725 Ma,与康滇地区澄江组、扬子东南缘莲沱组和上墅组可以对比。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研究表明,800 Ma左右是整个华南地区裂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第二个旋回的开启时间。  相似文献   
328.
秦昭 《地图》2009,(5):72-77
宇航员们不会想到他们拍摄的航天影像图会从此在印度掀起一场长达数年、至今仍未平息的政治、宗教和历史的大论战。  相似文献   
329.
陀螺经纬仪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在隧道贯通测量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在隧道测量中的工作流程。其次,结合陀螺经纬仪在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测量中测量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陀螺方位角转化到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过程,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将陀螺方位角加入到隧道贯通测量的平差计算中,从而提高导线点的横向精度。  相似文献   
330.
朱天林 《湖南地质》1997,16(3):186-188
同心桥滑坡是由于人工开挖削坡而引发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和卸荷、排水等措施成功地治理了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