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为讨论近断层地震动下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桥墩连续梁的地震反应及其抗震优缺点。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讨论了RSC桥墩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对6个试验构件的模拟,比较模拟与试验桥墩滞回曲线、预应力筋最大应力等指标,验证了模型准确性。建立设置RSC桥墩和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桥墩的上部结构相同的两座连续梁桥,输入3组含有强速度脉冲的近断层地震波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0.4 g近断层地震动下,RSC桥墩与普通RC桥墩相比,RSC桥墩的最大位移角为普通RC桥墩的78.1%~97.6%,墩底曲率延性系数仅为普通RC桥墩的24.0%~34.0%,减小了桥墩的最大变形,也减轻了桥墩地震损伤,不利的一点是使用RSC桥墩会导致支座位移增大。RSC桥墩震后的残余位移较小,且预应力筋处于弹性受力阶段,为实现震后桥梁功能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62.
在日本国濑户内海的艺予诸岛到淡路岛之间有3条跨海通道。日本通称之为本州四国连络桥。也有人将之简称濑户三桥。它包括如下3条重要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363.
李哲  伍世英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417-1426
针对大型岸桥地震响应分析中不同的瑞利阻尼系数会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基于相似模型试验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综合考虑岸桥边界约束等因素,借鉴工程中常用的瑞利阻尼系数计算方法改进了岸桥结构的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及频率选取方式。利用仿真方法和振动台模型地震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瑞利阻尼系数下岸桥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瑞利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和频率选取对岸桥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随着地震加强而提高,当加速度峰值为0.4g、0.62g,现有的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值之间的平均误差超过20%,而采用改进后的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岸桥地震仿真结果与试验值误差都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64.
基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信号分析与处理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是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为止,要得到较为可靠的识别结果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模态阻尼比。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态阻尼比估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利用一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数据,通过该方法对其阻尼比进行了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法的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减轻噪声影响,得到可接受的识别结果,可为大型工程结构阻尼比的识别提供一个方便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5.
依托某连续梁桥,建立3种不同纵向支撑形式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支撑形式对结构动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动力性能方面,与不设置纵向支撑系统相比,设置LU-SC-BRB的桥梁结构各阶振动频率不变,而设置SC-BRB桥梁模型的纵向刚度以及自振频率均有提高。在抗震性能方面:设置LU-SC-BRB的桥梁结构能够对墩底剪力、弯矩峰值以及墩顶纵向位移峰值有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设置LU-SC-BRB支撑与设置SC-BRB支撑的桥梁结构相比抗震性能好,并能避免温差等导致次内力及附加约束。  相似文献   
366.
西藏察隅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 ,原划为下泥盆统春节桥组。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地球化学、重矿物特征、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调查 ,以及巴通期双壳类化石组合的新发现 ,认为均与同一构造带洛隆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相同。因此 ,下泥盆统春节桥组应该废弃。马里组是怒江洋盆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闭合时 ,澜沧江弧与三缅村弧发生强烈碰撞造山 ,在三缅村弧后拉张的前陆盆地或山间盆地中沉积的一套中侏罗世红色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367.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热带大气和海洋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SST通过风应力桥梁的相互作用.利用1958~1998年NCEP分析的海表面温度场(SST)强迫大气模式得到的表面风应力与NCEP分析的同期热通量共同驱动海洋模式,作为控制试验;和控制试验平行,但强迫大气模式的SST在某一海盆取为多年气候平均值的试验作为敏感性试验;比较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则可反映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某海盆SST异常对其他海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某一海盆SST暖(冷)异常总是引起局地海盆表面西部西(东)风异常和东部东(西)风异常;热带太平洋SST暖(冷)异常导致的该海盆东部表面东(西)风异常可以扩展到热带大西洋,从而导致热带大西洋SST冷(暖)异常;热带大西洋SST暖(冷)异常导致的该海盆西部表面西(东)风异常可以扩展到热带太平洋,从而导致热带太平洋SST暖(冷)异常.  相似文献   
368.
1910年印第安人殷福布族所指的“浮桥岛”即现在的白令海峡。该海峡两岸最窄处为86km,晴天雨后可以隔海相望,水深只有30~50m,中间还有2个小岛(大、小代奥米德岛)。这时先民们徒徙到美洲与古海平面变迁,即第四纪晚期大陆冰川不断溶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有关。大约距今14000年左右,海平面回升到-100m,从亚洲到美洲在白令海峡确实存在阿拉斯加陆桥;到了距今12000年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到-60m时,该陆桥仍然存在;到了距今9000年左右,海平面上升到-25m时,陆桥开始沉没,但水很浅,特别是冬季结冰,两岸徒徙也并非难事;到距今7000年以后,处于人类文明的前夜时,海平面至少比现在低5~6m,只要依靠简单工具如“筏”、“独木舟”就可以到达美洲,因此,中国许多先民从这时开始到达了美洲,这在中国古书也都有专门的记载和描述。足见,中国很早以前也是一个航海大国。  相似文献   
369.
为了提高大跨度桥梁的抗震性能水平,基于粘滞阻尼器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和工程设计人员首先考虑的抗震设防措施。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大跨度公路斜拉桥的研究和应用,在山区的非规则高墩钢桁连续梁桥研究的较少。以云南省元江大桥为例,采用Midas/civil建立弹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元江大桥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采用快速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粘滞阻尼器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并且总结了粘滞阻尼器参数对高墩连续梁桥的减震作用规律。最后,通过有控和无控结构的地震动响应对比分析,评价了安装阻尼器后的结构主控部位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减震控制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0.
对于弯梁桥支座病害中普遍存在的刚度不足,甚至脱空现象,提出利用平面多阶模态及高斯曲率模态相关系数来识别弯梁桥支座的损伤情况。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以某小半径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关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单支座损伤,还是多支座损伤,相应支座处的高斯曲率模态相关系数与其它支座位置处的差异明显,可实现支座损伤的准确定位;且支座损伤越严重,相关系数下降越多;支点预偏心和抗扭支承等因素对损伤定位没有影响,相邻控制点处相关系数有所降低,但不会影响支座损伤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