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545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712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前在中、美两国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软件为ESE和SHAKE,两者均采用频域等效线性化方法处理非线性的土层动本构关系。本文采用上述软件分别对三种典型场地进行计算,分析两者差别及造成差别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SHAKE软件在深软场地时,计算反应谱和加速度峰值均与实际统计结果差别较大,不适合工程应用。ESE软件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72.
为探讨花岗岩母质红壤吸附水中砷(Ⅴ)的效果和机理,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 研究溶液砷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红壤吸附水中砷的影响.当溶液砷初始浓度小于5.0 mg/L时, 红壤对砷的去除率均大于97%;随着砷初始浓度增大, 去除率逐渐降低; 反应初期(0~120 min), 红壤对砷的去除率迅速增大至95.0%左右.此后, 去除率缓慢增大, 直到720 min后, 去除率达到97.0%左右, 并趋于稳定; 在砷初始浓度一定时, 红壤对砷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 但增加幅度较小; 红壤对砷的去除率随着体系pH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正交试验表明, 在砷初始浓度为5.0 mg·L-1、反应时间为120 min、pH为5.0及反应温度为40℃的组合下, 红壤对砷的去除率最大.   相似文献   
973.
Nonlinear development of salinity perturbations in the Atlanti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THC) is investigat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using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wo types of optimal initial perturbations of sea surface salinity, one associated with freshwater and the other with salinity. Both types of perturbations excit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THC. Under the same amplitude of initial perturbation, the decadal variation induced by the freshwater perturbation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by the salinity perturb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THC is more sensitive to freshwater than salinity perturbation. As the amplitude of initial perturbation increases, the decadal variations become stronger for both perturbations. For salinity perturbations, recovery time of the THC to return to steady state gradually saturates with increasing amplitude, whereas this recovery time increases remarkably for freshwater perturbations. A nonlinear (advective) feedback between density and velocity anomalies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decadal variability excitation.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ones from simple box models,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nonlinear feedback in decadal THC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974.
新安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是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GLUE方法分析新安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结论基于对不同水文特征流域的长时间径流模拟,研究发现大量"等效性"参数组存在。据此将参数总结为三类:第一类为非敏感参数,如上层张力水容量UM等。它们对似然判据,及确定性系数(R2)影响小。第二类为敏感性参数,如河网蓄水消退系数CS等,其特点是对R2的影响大。第三类为区域性敏感参数,如张力水蓄水容量曲线的方次B等,它们对R2的影响力跟流域特征密切相关。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新安江模型参数,为今后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参考。文中还展望了未来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5.
煤层陷落柱散射波数值模拟与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志勇  王伟  王赟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749-1756
煤层陷落柱是煤田勘探开发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非均匀地质体.由于来自陷落柱的反射信号少、反射能量弱,使得基于反射波原理的常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有效识别陷落柱.本文以散射波理论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陷落柱的散射波场特征,研究表明地面接收的波场中含有来自陷落柱陡倾角界面的散射波场.通过共散射点道集波场的模拟,可以清晰地识别散射波,获得地下散射点和非均匀地质体的信息,判断散射点的位置,从而勾画出不均匀地质体的形态.采用等效偏移距假设抽取共散射点道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前偏移,对陷落柱成像;模拟与实际数据成像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能够合理地提取散射点的散射波场信息,对陷落柱形态及内部结构准确成像,是一种有效的煤田陷落柱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976.
张青波  李世海  冯春 《岩土力学》2012,33(11):3497-3502
弹簧元法是一种将单元离散为一系列弹簧的数值计算方法。不同的单元具有不同的离散方式,确定相应的离散弹簧的刚度系数表达式是弹簧元法的关键。将四节点矩形单元离散为6个基本弹簧,每个基本弹簧包括法向弹簧和切向弹簧两个派生弹簧,并用泊松弹簧和纯剪弹簧描述单元的泊松效应和剪切效应,用有限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标定各弹簧的刚度系数,实现了一种四节点矩形弹簧元的构造形式。该单元的同类弹簧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法向与切向弹簧的刚度表达式中分别含有法向和切向弹簧刚度待定系数。通过改变待定系数的值可使该单元分别对应于有限元的常应变、双线性及Wilson非协调单元。将上述弹簧元方法进行理论推导,并应用于基于连续介质的离散单元法(CDEM)的核心计算进行简单算例验证,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四节点矩形弹簧元有以下特点:对于相同问题,不同单元有不同的计算精度;对于梁弯曲问题,应用该单元可显著提高离散单元法的求解精度;改变待定系数的值,可得到更高或者更低精度的单元。  相似文献   
977.
黄茂松  刘鸿哲  曹杰 《岩土力学》2012,33(10):3115-3121
响应位移法能够反映软土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隧道抗震设计简化分析方法。以方形截面隧道为例,采用地层-结构整体动力有限元方法,验证了响应位移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了简化响应位移法的计算过程,基于平面应变假定,采用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方法推导了土弹簧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并与有限元解进行了对比分析。将土弹簧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应用到响应位移法的计算中,同时采用地层剪应力及自由场地震反应位移的简化计算模式,将简化后的响应位移法和整体动力有限元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8.
史玲  蔡美峰 《岩土力学》2012,33(3):739-744
节理在固定法向压力刚度(CNS)条件下的剪切过程比较复杂,剪切中由于剪胀的存在使得法向压力增大,而法向压力的增加又限制了剪胀的发生。根据CNS剪切过程中某一瞬时状态下法向压应力大小,以节理在该法向压应力下法向剪胀位移与剪切位移的关系为基础,建立一个楔形物理模型。通过循环迭代求得CNS剪切过程中每一步的法向压应力值,进而得到整个过程的剪切应力值。通过该模型,讨论了节理各参数对CNS剪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剪切应力值受法向压应力刚度与节理法向变形参数共同协调控制(包括单轴压缩变形及剪胀角的磨损),节理在剪切过程中越不易发生压缩变形,其剪切应力值越大。  相似文献   
979.
米尺度裂隙岩体模型水流-传热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艳  项彦勇 《岩土力学》2012,33(1):287-294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核废物地下处置库近场的水流-传热耦合问题,采用国内高放废物地下处置库预选场址--甘肃北山地区的花岗岩石块体,加工组合成米尺度的规则裂隙岩体模型,设置边界热源和裂隙水流,试验模拟裂隙水水流与传热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该室内模型试验的前期理论研究,采用等效孔隙介质数值模型,着重分析了裂隙开度、裂隙流量和热源功率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在设定条件下,计算分析表明:热传导和裂隙水水流由热源作用初期的不耦合很快转化为耦合;不流动的裂隙水主要表现为热存储和热传导,而流动的裂隙水还引起流动传热和水与岩石之间的对流换热,使岩体温度场明显不同于单纯热传导的情况;如果保持裂隙水流量不变,则裂隙开度的变化对水流-传热影响不大;如果保持裂隙水流速不变,则裂隙开度的变化对水流-传热影响显著;热源功率越大,通过裂隙水的热流量越大,裂隙水压强越大,而当温度超过100 ℃时,裂隙水会因汽化而压强显著增大;加热7 d时,热量的输入和输出几乎相等,裂隙水流带走的热量接近热源供给的热量,模型系统基本达到了热平衡。  相似文献   
980.
矿山开采对采动影响区域内的围岩形成扰动,弱化岩体力学性质,其参数劣化规律是数值模拟与分析计算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铜坑矿92#矿体连续采矿顶板诱导崩落试验采场为对象,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确立了开挖卸荷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模拟的计算流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岩体卸荷等效模型,进行了6步连续卸荷的计算,得到了地下连续采矿顶板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多项式实现了卸荷岩体力学参数与卸荷量变化值的函数拟合,获得了采动卸荷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规律。结果显示,卸荷第6步时,计算不收敛,表明此时顶板已经完全破坏而发生崩落;在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均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其中内摩擦角、凝聚力和弹性模量随开挖卸荷的推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最终的参数分别相当于初始值的55%、50%和50%,但泊松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最终值相当于初始值的1.15倍。其结果说明了采动卸荷导致了岩体质量的劣化,卸荷岩体力学参数与卸荷量的函数为采动卸荷力学响应的动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