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816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2240篇
海洋学   839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43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5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南海东北部450 m以浅水层与深层海流观测结果及其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在南海东北部锚定测流站在450 m以浅Long Ranger ADCP测流长达77 d的资料, 以及在2000与2300 m处深层流长达7个月左右的测流资料, 进行了谱分析与计算. 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 比较50~400 m处海流的月与季节变化, 它们的变化趋势是较为一致的. 从日平均流速前进矢量图, 其流速在大部分时间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变化. 这与从对海表面高度作定性分析的结果大致符合, 海表面高度来自CCAR对TOPEX/ERS-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 日与月平均流速都在11月份最大, 10月其次, 8月最小. (2) 在2000与2300 m处日与月平均流速平均地1月最强, 9月次强, 8月最弱. 从季节变化来看, 冬季(1~3月)流速最强, 秋季其次, 夏季最弱. (3) 潮流随深度变深有所变化, 在上层全日潮峰值要高于半日潮峰值, 但在200~400 m处半日潮峰要高于全日潮峰值. 在450 m以浅它们的振动皆以顺时针方向为主. 在1500 m以深全日潮峰值又高于半日潮峰值. (4) 发现自50~2300 m都存在2个多月周期振动, 其中在450 m以浅水层振动周期皆为75 d, 其振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在2000与2300 m处振动周期分别为68与69 d, 其振动方向也是以逆时针方向为主. (5) 揭示在450 m以浅水层随深度变深, 振动周期有变化, 例如f >0时在50与100 m处存在22与15 d左右的显著振动. 但随深度增加, 在200~400 m处这些周期振动都不存在, 只存在较小周期13 d左右的振动, 这与深层流振动的规律有差异. (6) 在2000及2300 m处存在1个多月, 23 d, 半个月左右周期的振动. (7) 在50~2300 m皆存在4~8 d左右周期的天气过程的振动, 还存在惯性周期振动, 其振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也存在8 h与6 h的短周期振动. (8) 通过交叉谱的计算, 揭示: (ⅰ) 2000与2300 m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2个多月的周期振动(T = 68.3 d)和1个多月的周期振动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ⅱ) 100与2300 m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半个月周期振动(15.5 d)和2 d等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南海海面高度和输运流函数: 全球 变网格模式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南海环流结构和变异及其与外部水域的关系, 我们建立了一个嵌套于全球大洋环流模式中的高分辨率中国近海环流数值模式. 给出模拟所得南海月平均以及年平均的海面高度和流函数分布, 与TOPEX/POSEIDON资料比较表明, 所得海面高度距平与观测十分一致. 基于这些结果, 讨论了南海的环流结构, 尤其是上层环流结构. 结果表明: 对于表层海水来说, 黑潮在冬、春和秋季均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 夏季则表层没有入侵. 但对于整个海水而言, 全年均有海水从太平洋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 这一差异表明, 在夏季, 太平洋的海水是在次表层和中层入侵南海的.南海北部陆坡附近全年受气旋式环流控制. 夏季的南海南部反气旋流圈、越南东南离岸流和冬季的南海南部气旋流圈都得到了很好的再现. 南海海面高度和海面高度距平之间的差异明显. 表明, 在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南海的上层环流时, 长期平均海面高度的空间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桂东县流源地区的成矿规律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区内矿脉主要受NE向断裂控制,地球化学异常有效地反映了各矿床点的分布.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控矿规律,分析了异常区的预测矿种及找矿意义,预测了两个多金属矿远景区,为区内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4.
陈道华  张欣 《岩矿测试》2003,22(1):61-63
应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海洋沉积物中微量稀土元素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选择了最佳的仪器工作条件,采用多谱线拟合技术进行校正,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10.0%。方法采用海底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较吻合,各元素10次测定的RSD≤11.3%。  相似文献   
75.
碱熔沉淀-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多元素   总被引:14,自引:1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过氧化钠焙融或偏硼酸锂熔融分解样品,将提取液碱性沉淀,通过过滤分离掉大量熔剂,再将沉淀用酸复溶后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26个元素。通过对比,偏硼酸锂熔融—酸提取—碱性沉淀的方案,空白低,易操作,成本低,大多数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n=10),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76.
建立了HF—HN03密封酸溶以及Na2O2熔融处理样品,乙醇增强灵敏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和超痕量碲的方法。样品溶液中加入乙醇(φ=4%),在0.85L/min的载气流速下,碲信号可增强2.5倍以上。碲的方法检出限(100,DF=1000)为0.02μg/g。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标准物质的绝大多数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分析了大洋多金属结核样品及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微量碲,结果与其他方法相符,精密度试验RSD(n=3)<10%。  相似文献   
77.
林学辉  刘昌岭 《岩矿测试》2003,22(3):225-227
建立了用单道扫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珊瑚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方法。珊瑚礁样品经酸溶解后,直接进行Ca、Mg、K、Na、V、Sr、Ba、Co、Ni、Pb、Li、Rb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04~0.1mg/L,精密度RSD<5%(n=6),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5%。测定w(CaO)为50%的样品,结果与传统的EDTA容量法相符。方法经碳酸盐岩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可行,已用于大批量的珊瑚礁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78.
屈文俊  杜安道 《岩矿测试》2003,22(4):254-257262
采用Carius管高温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法对采自两个不同金属矿床的辉钼矿样品的Re Os同位素地质年龄进行了准确测定。所得出的Re Os年龄的平均值分别为14.26±0.19Ma和34.39±0.81Ma,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以2s计算,n=6)和2.4%(以2s计算,n=7)。采用国际通用的ISOPLOT软件按Model1模式对这两组样品分别进行处理,所得Re 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32±0.46Ma和34.52±0.38Ma(均为95%置信水平)。同批次样品中所带的内部管理样JDC的Re Os年龄与国际先进实验室采用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测量所得的结果吻合也较好。说明在严格的质量体系保证及有效地降低实验室空白水平的前提下,ICP MS完全可以准确地测定辉钼矿的Re Os年龄。  相似文献   
79.
湖北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拉曼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同时进行了激光拉曼探针、阴极发光 (CL)观察和U ,Th及Pb Pb年龄ICPMS测定 ,发现麻粒岩中部分锆石发生的不是固态重结晶作用 ,而是部分熔蚀 /沉淀再结晶过程。结合CL图像结构特征和2 0 7Pb/ 2 0 6Pb年龄初步推断 ,麻粒岩相事件发生在 2 0亿年之后。结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表明 ,大别地区广泛存在的燕山期热事件使锆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使锆石晶格愈合。  相似文献   
8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冰  杨红霞 《地学前缘》2003,10(2):367-378
简单介绍ICP MS技术应用最新进展。着重对该技术在中国地学研究和多目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包括ICP MS技术简介和地质样品分析需求 ,稀土稀散等痕量、超痕量多元素分析 ,铂族元素分析 ,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分析 ,同位素比值分析等内容。着重对最近几年国内地质样品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