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670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在溜砂坡系列研究之二的基础上,对风干砂的运动特征进行了细致观察。将干砂流视为连续介质的流动,对干砂流的运动动力和阻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干砂流垂线流速分布方程和干砂流体底面、表面滑动速度方程。结合挡砂工程,将干砂流体视为沿底面(此种砂坡的天然休止角)滑动的三角体,从而导出粒状碎屑溜砂坡水平土压力(或水平推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2.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论文深入分析了景亿山庄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指出在具有剥蚀残丘地貌特征的场地开挖以砂岩残积物为主要组成物质的边坡时,边坡高陡是造成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诱发因素。对于陡倾原生节理裂隙发育的土质和类土质边坡,滑坡周界受边坡体内原生节理裂隙控制,滑坡后缘常沿该陡倾的节理裂隙发育。在深圳等降雨量大的亚热带气候区,若坡体内没有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各种结构面,当边坡开挖高度不超过20m,总体坡率不陡于1∶1时,边坡能够保持短期稳定。但长期稳定性受当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控制,开挖后若不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易发生滑坡等浅层病害。其病害从孕育到发生可持续长达10a之久。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供在类似地区开挖边坡、整治边坡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103.
塔里木盆地沉积剥蚀过程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左右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这在地质年代序列中表现为沉积与间断的互为消长的演化进程。对食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1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2个周期波至第4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第三纪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04.
高温高压下水的剪切粘滞度的平衡分子动力学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项工作用TIP4P模型对水分子进行了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根据Green-Kubo理论,计算了温度从652K到814K,密度从0.5360g/cm3到0.8638g/cm3六个不同温度和密度水的剪切粘滞度,并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在所计算的温度和密度范围,平衡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值差别为15%,好于使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获得的粘滞度值。平衡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将是获得地学中高温高压下流体输运性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5.
刘国臣 《沉积学报》1998,16(4):14-20
沉积波动过程是地壳波状运动的具体表现,它是各种天文因素、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沉积波动过程的时空演化控制着地层层序的时空展布特点。在介绍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概念、技术思路、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沉积波动曲线在剖面上的预测功能及对沉积-剥蚀过程起止时间、不整合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震旦系至第四系各主要构造层的地层展布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试图将沉积波动特征的研究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地层格架-沉积波动特征连井对比图的概念和编制方法,该类图件能直观地反映多期不整合的存在及不整合间断的时间,并能直观地反映各层序的时空分布,而且能够解释地层格架的形成过程,进而进行成因分析,是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结合的一种具体、有益的偿试。  相似文献   
106.
107.
波在饱含流体的孔隙介质中的传播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流体的可压缩性,笔者进一步发展了以前的结果。引进了准微观连续条件的概念,直接联合应用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固体的弹性或粘弹性力学方程,即得到了此种介质的动力学方程组,其中直接引用了流体和固体的弹性(或粘弹性)系数,较之Biot从物理考虑而建立的应力-应变关系中的后两个常数Q、R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更便于用常规的方法确定。证明了,此种无限介质中通常具有两种P波和一种S波,且具阻尼和频散效应。对于几种极端情况可以明确地得到固体波和流体波,有助于近似地解释一些地球物理和声学现象。文中还指出了区分两种典型的计算模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江苏省近百年汛期旱涝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历史气候资料和现代降水记录,对近百年来汛期江苏省各区域各年代进行旱涝诊断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方法探讨其变化趋势,并用最大搞谱方法提取显著周期。得出以下三个比较有意义的结论:(1)近百年来,汛期全省较易发生旱的灾害,20-30年代为旱灾濒发期;(2)淮北地区近年有向早年发展的趋势,江淮之间及苏南地区进入90年代以来向旱年发展的趋势则愈来愈明显;(3)全省具有2-3年、5-6年的旱涝周期。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提高疏浚工程中管道输送淤泥的效率,对淤泥预处理技术——高频微幅振动液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介绍了落球法测量淤泥粘滞系数的实验,对不同性质的淤泥分别进行实验,根据距离振动棒不同位置的小球的沉降速度求出相应位置的粘滞系数,并将其进行比较,获得液化影响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振动对于粉砂质淤泥具有良好的液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航空流异常变化识别是解释空中廊道拥堵和空域资源充分利用以及航空流重新分配的一个重要基础性课题。该文设计了个体移动轨迹—滑动窗口方法,选取京沪空中廊道内全部航线和机场为研究对象,从FlightAware系统中获得1日17 h全部航班的航迹点数据,识别了异常流量密度、异常区域和异常移动轨迹。研究认为:1)利用移动描述符(飞行弧)在时态数据流支持下所设计的方法,能实现个体移动点的分时段分配和时空一体化表达。2)依据该方法识别的京沪空中廊道航空流异常流量密度(峰值高点以及运动)、异常区域(约束区域和空闲区域)、异常移动轨迹(速度变化与绕飞、方向变化与盘旋),不仅揭示出时空路径中的航空流隐藏信息以及时空运动规律,而且支持了航线更改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