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2篇
  免费   1487篇
  国内免费   1276篇
测绘学   1569篇
大气科学   950篇
地球物理   918篇
地质学   3401篇
海洋学   1200篇
天文学   130篇
综合类   1045篇
自然地理   191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735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61.
分析中国沿长江与沿海港口城市的地位、交通、规模与职能。提出发展沿江与沿海港口城市体系,发展次中心城市、港城横向交通建设,形成港口城市群体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962.
首次提出了城市综合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并对其作了介绍 ,在此基础上 ,对应用模式、开发问题、开发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3.
绿洲边缘夏季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13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观测的资料,分析了夏季金塔绿洲边缘的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作为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白天绿洲边缘的垂直运动仍然是以上升气流为主,并且其小气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中午前后绿洲边缘的总辐射最大值在1000W.m-2左右,净辐射>700W.m-2;在白天,仅有个别天数的感热通量超过100W.m-2,最大值仅为150W.m-2左右。在整个观测期,有超过70%的天数出现负感热通量。而Bowen比在±10-1量级,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差额较大,约28%。  相似文献   
964.
本文指出了"信息确定性"所涉及的信息的不可 修改性、信息"保真性"是认识观念的重大变革。 以取消数量稳定性限制条件,得出了非线性不稳 定具有特殊性信息及其周期性,并可解释翁文波 的"可公度"法是运用了特殊性信息的特殊规律, 在物质演化问题上不能将数量的一般规律拓广至 特殊性信息中;由此涉及了当代科学没有解决物 质演化的"时间"、特殊性、非惯性系及其数量分 析伪造信息等问题。信息的客观存在性和不可修 改性,已实质上表明了将近代的"信息科学"的 信息分析等同于当代科学的数量处理是认识上的 误解。即"信息"不能等同于"数量"。  相似文献   
965.
IGCP448:岩溶生态系统全球对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章程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5,24(1):83-88
综述了IGCP 448项目"全球岩溶地质及有关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执行四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新认识有:(1)岩溶地区的植被,常常是涵养水分,增加含水层的贮水能力,改善水文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在澳大利亚南部岩溶区广泛分布的桉树,则以其强烈的蒸发作用,而被用于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碱化;(2)在北方(Boreal) 或温带湿润气候生态区,地下岩溶系统则被用于排除沼泽地区过多积水,偏碱性的碳酸盐岩也有利于中和酸性环境,凡是岩溶发育的地方,都成了主要农业基地;(3)通过洞穴探险发现一类完全不同于靠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生物群--化学自养微生物(甲烷菌);(4)中国西南典型岩溶区的研究表明,表层土壤微生物可以加速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并揭示了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是产生碳酸酐酶(CA)的两个重要供给源.  相似文献   
966.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机理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采量占该地区供水总水量的60%以上。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均超过500亿m^3。该区也是山前拦蓄地表径流最高的地区,大小水库达1820多座,拦蓄能力320亿m^3,控制山区流域面积近90%。在地下水补给源减少与大规模超采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平原区河流干涸、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同时诱发了含水层之间强越流渗透以求动力场平衡问题,第四系松散地层出现垂向压密而导致地层塑性变形。在滨海平原区,区域性地层垂向压密变形存在缓慢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面沉降致灾过程至少存在3个阶段,即自然沉降机制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以及快速衰变破坏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是采取措施减灾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67.
美、日、欧、俄空间政策调整产生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军事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美苏空间争夺,已经被以科技创新和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所替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外层空间成为具有知识创新要素和技术带动能力的竞争新领域。世界经济大国已经认识空间政策的设计是事关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大意义。近年来,美、日、欧对空间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全面重大的调整,伴随着体制转型俄罗斯空间政策调整也在展开,面对即将形成的国际空间竞争与合作新的格局和带来新发展机遇,如何清晰地鉴别、定位,对空间政策做出正确的调整,抓住历史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战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968.
本文较全面地探讨了东南地洼区反映深部构造特点的地球物理特征(波速结构,地温分布,电性,密度,重、磁场异常),综合分析了该区地洼构造形成、演化的力源机制,讨论了地洼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力源机制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69.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相似文献   
970.
史致元  王玉增  刘金波 《物探与化探》2004,28(3):237-238,241
吉林省中部大面积森林覆盖区,分布着大面积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类,受传统成矿理论的束缚,这一地区成为有色金属矿产勘查的"处女地"。1:20万化探扫面之后,相继开展了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异常查证工作,发现了很有前景的福安堡钨钼矿床。结果表明,在东北森林覆盖区化探找矿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