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7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为解析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阴干藻段凋落分解对环境的影响及细菌群落演替规律,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凋落实验,分析了龙须菜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及藻体、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发现,龙须菜阴干藻段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凋落分解,50 d时,藻体分解率达到83.5%。凋落过程中,水体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分别较初始时升高了241.2%、229.8%和101.3%。水体溶解氧含量从初始的1.87 mg/L降至第50天的0.32 mg/L,降幅达82.9%。凋落过程中,龙须菜藻体附着细菌数量维持在107 copy/g。凋落物藻体附着细菌丰富度与多样性在凋落分解过程中持续升高。优势菌群落结构变化受水体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影响显著,其中浮霉菌门、螺旋体门、厚壁菌门、δ-变形菌相对丰度不断上升,拟杆菌门、α-变形菌、γ-变形菌相对丰度不断下降。凋落过程中,凋落物藻体附着细菌中与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持续下降。结果表明,龙须菜藻体凋落会导致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浮霉菌门、螺旋体门、厚壁菌门、δ-变形菌等细菌对龙须菜的...  相似文献   
172.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热解成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平顶山、郑州和南票3大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的热解成烃潜力分析,探讨了构造煤热解产烃潜力与原生结构煤的不同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对煤大分子聚合物的侧链及官能团,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促进了成烃的演化速率。   相似文献   
173.
菌藻共固定化降解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降解菌S3和椭圆小球藻L1共固定化后,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共固定化藻菌体系比单独固定化菌对MC-LR有更好的降解效果,共固定的藻可促进降解菌S3的生长.固定化细胞对毒素的降解能力较稳定,受环境温度和pH变化的影响较小,重复使用仍可维持较高的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74.
海洋浮游细菌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海洋浮游细菌(marine bacterioplankton)在全球碳循环中非常重要,浮游细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成为当前生物海洋学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浮游细菌主要包括异养细菌(heterotrphic bacteria)和超微型光合原核生物(picoprokaryotes)蓝细菌(Synechococcus,聚球菌属,细胞粒径为0.5-1.5μm)  相似文献   
175.
本文于2021年夏季在黄海近岸采集表层海水进行室内培养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铁、铜以及沙尘来研究沙尘中铁、铜对海洋表层优势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海富营养区,铁的添加在培养前期可短暂促进优势细菌丰度的增加(为对照组的1.33~6.58倍),其中低浓度铁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主要是通过影响优势细菌对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溶解态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和Fe的吸收利用以及对Cu的释放,进而促进细菌生长。铜的添加能在培养后期抑制优势细菌的丰度,其细菌丰度与对照组相比下降2%~53%,高浓度铜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铜,主要通过影响细菌对溶解态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和Cu的吸收利用以及对NO-2+NO-3、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和Fe的释放速率,进而影响其生长。沙尘添加对黄海...  相似文献   
176.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物质成分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残体大量沉降到湖底,其中易降解成分的降解和转化快速消耗底层水体中的溶解氧,极易造成水土界面缺氧,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于2014年对巢湖12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周年跟踪研究,分析样品中有机质来源、总有机碳(TOC)、蛋白质、总糖、总脂以及生物聚合物碳(BPC)等成分含量,揭示易降解有机质的成分特征及在巢湖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TOC含量较高,全湖样点平均含量达到1.24%.BPC含量占TOC含量的30.99%~60.48%,有机质中易降解成分含量较高,并且在冬季和夏季时在巢湖西北部湖区有明显累积;有机质及其中的生物易降解部分均主要集中在粒径4~8μm的表层沉积物上,在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处理、降解表层沉积物中的过量有机质时,更应该关注粒径为4~8μm的沉积物颗粒.  相似文献   
177.
李婧婧  杨欢  郑峰峰  高超  雷丽丹 《湖泊科学》2021,33(5):1334-1349
来源于微生物膜脂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GDGTs)化合物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古环境定量重建研究的化合物之一,究其原因在于此类化合物对环境响应敏感,特别是温度与pH值等,据此而建立的一系列GDGTs指标有效定量重建海洋、湖泊、泥炭以及土壤等不同沉积载体的环境信息.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广泛开展湖泊沉积物GDGTs的研究工作,相继建立的全球以及不同区域尺度的湖泊沉积物GDGTs校正方程,已被用于湖泊古环境的定量重建研究,有效记载古湖泊环境变迁信息.相较之下,基于湖泊水体GDGTs的调查工作则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湖泊水体普遍贡献GDGTs,然而究竟此类水生来源GDGTs是否与陆源以及湖泊沉积物GDGTs具有类似的分布,以及他们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如何,这都为湖泊古温度定量重建研究带来不确定性.基于此,本文总结这10年来湖泊水体GDGTs研究工作的进展,首先阐述湖泊水体不同来源(古菌以及细菌)GDGTs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水体不同层位GDGTs浓度以及各组分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水深在不同湖泊对GDGTs浓度以及各组分相对比例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还总结湖泊水体中古菌来源isoGDGTs以及细菌来源brGDGTs的生物来源,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不同深度水体GDGTs分布的影响,虽然温度依然是影响水体中GDGTs分布的首要因素之一,然而湖泊水深、温度以及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些因素往往协同作用于水体GDGTs,因此会为评估环境因素对水体GDGTs的影响带来难度.  相似文献   
17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岱海流域入湖河流、湖水及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果显示,细菌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沉积物>河流>湖泊.聚类分析表明入湖河流、湖水和沉积物细菌群落可分为明显不同的3支,说明这3种生境中细菌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物种注释结果表明,河流中优势细菌菌群为髌骨细菌(Patesci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湖水中优势细菌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而沉积物中优势细菌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典范对应分析及Monte Carlo检验表明,电导率和悬浮物含量对水体中(河流与湖泊)细菌群落影响显著,二者共解释了细菌群落变化的86.5%;而冗余分析及Monte Carlo检验表明,泥深、磁化率和总有机碳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影响显著,三者共解释了细菌群落变化的47.9%.近30年来,岱海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湖水咸化,沉积物碳氮指标显著增长.岱海水体及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差异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反映了细菌对这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9.
水体和沉积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迥异但又紧密相连的两类生境,栖息在这两类生境中的细菌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驱动元素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探究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分布格局,本文对太湖四个湖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进行调查,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统计分析手段,分析这两类生境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水平、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水体细菌群落中最主要的细菌门,而沉积物中Proteobacteria占据优势地位。在两类生境中,太湖西部区域细菌群落丰富度和独特性(LCBD)相对较高,各区域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水体而言,电导率、pH值、PC1(重金属组成)和沉积物孔隙度是驱动细菌丰富度的重要因子,PC1、水温及pH值是影响细菌群落LCBD的重要因子,而细菌网络复杂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pH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对沉积物而言,其丰富度和LCBD的重要影响因子均是沉积物中总磷和锂,细菌网络复杂性随金属元素施加的环境压力增大而降低,但随总磷、磷酸盐和铵态氮浓度的...  相似文献   
180.
太湖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物质组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质的组成及其垂向分布特征,选取太湖竺山湾湖滨带和开敞湖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利用微电极技术测定沉积物-水界面理化指标的剖面特征,并对沉积物中含水率、烧失量、色素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以及生物易降解物质(总蛋白、总糖和总脂)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氧、pH和氧化还原电位在垂向剖面上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湖滨带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pH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低于开敞湖区,而沉积物-水界面H2S浓度在垂向上则表现为随深度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此外,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质的组成和分布同样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组成上以脂类(7.7 mg/g)为主,其次是糖类(4.5 mg/g),蛋白质(0.8 mg/g)含量最低;空间上,湖滨带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开敞湖区,表层15 cm以上沉积物含水率和烧失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