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11.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新疆东天山发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及矿带,预计3-5年内铜金属资源量有望超过千万吨,将形成一个远景巨大的铜矿带,该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为泥盆纪火山岛弧(390Ma左右),岩浆-热液演化是高氧化(fo2=10^-20-10^-8)控制之下的,高位斑岩体形成时代为360Ma,辉钼矿形成时代为322Ma,闪长玢岩经研究后属于一套从钙套性-碱性的玄武质过渡到英安质的火山杂岩,成矿9兴度推测达4-6km,大约与多宝山相当,故大部分矿化体产于围岩中,土屋,延东和灵龙等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的地质证据占优,这些矿床也有后期叠加的热液蚀变和矿化。  相似文献   
112.
浙江平水群细碧角斑岩形成环境及其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3.
114.
本文主要论述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的时控特征,并从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海陆变迁历史、大气圈和水圈的演化等方面出发,讨论了此类矿床的形成只限于中元古代(1800—1400Ma)和古生代(500—300Ma),尤其是泥盆纪,其余漫长地质历史中很少形成。  相似文献   
115.
细碧岩成因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地质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和评述了六种主要的细碧岩成因假说。其中岩浆结晶观点如原生岩浆结晶说、派生岩浆结晶说、混染岩浆结晶说;后成改造观点有内源热液交代说、外源热液交代说、变质热液交代说。笔者认为,用后威改造作用,其中主要是循环海水的低温蚀变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来解释细碧岩的成因可能比较合理。因为,这一假说既能比较满意地解释细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细碧岩的低温矿物和高温组构与现代洋底蚀变玄武岩之间的相似性;又有实验资料,尤其是海水—玄武岩交换反应和钠长石化实验中,元素迁移和矿物变化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作支柱。  相似文献   
116.
117.
赤道附近141°30'E断面温盐细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美海气TOGA调查第1~4航次(1986~1988年)的CTD资料及部分ADCDCP资料,分析研究横跨赤道141°30'E断面的内波及细结构特性,其中包括温度垂直梯度的概率分布及其谱特性,COX数的统计分布及Richardson数的垂直分布等,由此得出;该断面存在入侵性细结构、双跃层及阶梯结构;温度垂直梯度谱在波数0.1附近有一折点K1,按谱斜率不同将谱分为3段,当0.031时,β<1;当K1相似文献   
118.
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的生长、琼胶产量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中用盐度为21和33的两种水体培养细基江蓠繁枝变型4个星期,测定了江蓠的生长率,并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分级提取法分析了琼胶的产量和组成情况。结果显示,江蓠在盐度为21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其日平均生长率比高盐度(33)组的高约58%;在盐度为33下的琼胶产量较高,平均可达藻体干重的31%,琼胶组成中以冷水提取物和40%的乙醇提取物产量最高,分别占琼胶总产量的20%以上,盐度对琼胶的组成有影响,在21的盐度下,高温高压提取物和60%的乙醇提取物产量高于同等条件下盐度为33的江蓠,而其冷水提取物产量则较低。  相似文献   
119.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在浙江越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从湛江引入,并在浙江自然越冬后生长正常的,以及从海口新引入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越冬保种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不同的种藻密度、培养液比重、水层、光强、底质及人为低温处理,对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引入的种藻具生长快、对环境的剧烈变化敏感;已越冬的种藻更能适应低温低比重的条件。以0.3m左右的水层,比重1.010,避免直射强光的低光照,能够安全保种越冬。低温干冻比水冻更易致死。可以经受7天的0℃低温。砂质的底质有利于越冬保种。在浙江普通的育苗室内就可以进行越冬,越冬后,死亡率低于0.07%/d。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关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水文状况,已有一些研究(肖晖等,1988;曾刚等,1988),但对海峡中部和东部海域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对该海域海水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拟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台湾海峡海域的水文状况、水团结构和海水的垂直混合过程及其机制,对该海域的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开发也有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资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海洋研究所1987年7月11-20日和8月25-29日在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进行的两次“上升流”专题调查中搜集的,调査站位如图1所示。这些资料包括南森站资料和CTD资料两类。前者系利用南森采水器和颤倒温度表获得,观测层次采用浅海标准层次(即0,5,10,15,20,25,30,50,75m,…底层)。后者系用美国 Interocean 公司513D型多要素探测仪(CTD)获取,为连续取样,该探测仪深度、温度和盐度的观测误差分别为±0.03m,±0.02℃和±0.05。 两次调查期间的天气状况基本相似。第一航次期间天气形势较稳定,多为晴和少云。第二航次期间天气形势基本与第一航次相似;但8月30日因受合风影响,天气状况趋于恶劣,F断面未能进行观测。在两次调査期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的风向较稳定,多为南-西南风,仅个别测站出现东南风;风速変化也较小,一般都在2-5m/s之间,最大风速为9m/s。调査期间气温较高,大都在26.8-28.8℃间2最高为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