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我国华南江南地区274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全国闪电定位数据以及欧洲中心的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Interim),对1981—2017年华南江南地区的春季雷暴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并与气象要素场做回归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华南江南地区春季雷暴活动高发区主要在广西东部至广东西部;其高峰期在下午18:00和凌晨4:00左右,且大多数雷暴活动持续时间不超过3 h;山区雷暴活动主要在傍晚至夜间;平原雷暴活动主要在白天,高峰在17:00及06:00前后;(2)华南江南地区的雷暴活动存在着3~5年的短周期和16年左右的长周期变化;(3)雷暴日距平EOF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达到72.3%。按其向量场的方差贡献分型,Ⅰ型表现为华南江南雷暴活跃特征呈现较统一的变化规律。深厚西南低涡槽前、上干下湿的水汽层结、上冷下暖的温度层结为华南江南地区发生大范围雷暴天气提供良好的动力、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是华南江南雷暴活跃异常的主要模态;Ⅱ型表现为从华南南部到江西与浙江南部有一条西南-东北向、下宽上窄的雷暴活跃正距平异常区,而两侧为负距平异常区。其环流特征表现为温度整层偏冷,水汽整层偏湿,而西南槽前动力抬升有利于水汽抬升凝结触发对流形成雷暴;Ⅲ型表现为华南和江南地区雷暴活跃特征呈南北反位相异常,其分界线在26 °N附近。其环流特征表现为较强的干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在南岭山区对峙形成异常的垂直环流圈。在其上升支,低层干冷空气被卷入中高层使得中高层暖湿空气凝结释放潜热形成对流,造成华南地区多雷暴发生,而江南地区处于垂直环流的下沉支,整层湿度偏干,造成江南地区雷暴相对偏少。   相似文献   
22.
1993年6月27日晚至28日白天,我州出现了1次大范围的强雷雨天气过程,其中西昌、德昌、宁南、布施、金阳等5县市出现了暴雨.这次过程的特点是,降水量南北梯度大.为了进一步了解造成这次区域性暴雨的原因,下面将从天气形势演变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3.
越赤道气流通道上的经向垂直环注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成  罗会凯 《气象科学》1990,10(4):394-399
  相似文献   
24.
30—60天大气振荡的全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91,15(3):66-76
利用ECMWF格点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的全球特征。30—60天振荡动能的分布表明高纬度地区要比赤道地区大得多。说明那里有较突出的30—60天振荡。中高纬度地区的30—60天振荡与热带有明显不同,垂直结构为正压模态,以纬向2—4波为主,多为向酉传播。30—60天振荡存在明显的低频遥相关,北半球主要为欧亚—太平洋(EAP)型和PNA型,南半球主要有澳洲—南非(ASA)型和环南美(RSA)型,并且在全球范围构成南北半球相互衔接的低频波列,即EAP-ASA波列和PNA-RSA波列。南北半球30—60天大气振荡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本文研究了南北半球30—60天振荡相互影响的3种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25.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26.
固体潮时频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介绍。采用Huang.Hilbert Transformation方法分析了固体潮数据,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复杂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之和,求取三维时频空间的Hilbert谱。仿真实验和重力固体潮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调频调幅信号特征的提取。  相似文献   
27.
28.
中国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嘉峪关光化楼为依托,对光化楼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光化楼主要残损变形。采用ANSYS软件建立考虑光化楼残损变形的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与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化楼主要残损变形为油饰脱落、墙体剥蚀开裂、柱偏移等,极个别柱产生较大偏移;光化楼刚度相对稳定,前20阶振型自振频率均在10Hz以内;光化楼动力放大系数与层间位移角均较小,仍具有良好的抗震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29.
一个灵活的海洋——大气耦合环流模式   总被引:33,自引:13,他引:20  
Based o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1(CSM-1), a Flexible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version 0 (FGCM-0) 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rough replacing CSM-1's oceanic component model with IAP L30T63 global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some necessary modifications of the other component models. After the coupled model FGCM--0 is spun up for dozens of years, it has been run for 60 years without flux correction. The model does not only show the reasonable long-term mean climatology, but also reproduce a lot of feature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limate, e.g. the ENSO-like event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nd the dipole mode pattern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Comparing FGCM-0 with the NCAR CSM-1, some common features are found, e.g. the overestimation of sea ice in the North Pacific and the simulated double ITCZ etc.The further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attributed to errors in the atmospheric model.  相似文献   
30.
工作状态下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是桥梁损伤识别的重要环节,考虑桥梁检测的实用性,桥梁检测一般应建立在环境激励的基础上,已有的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对模态频率的识别的精度较高,而对位移模态的识别则误差较大。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质量块在不同位置时对桥梁的模态频率进行多次测量,用各次测得的频率值确定位移模态的新方法,使得位移模态识别的精度接近频率识别的精度,建立了该方法的初步模型,推导了频率与位移模态关系的理论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