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庆市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监测I:作所产生的监测动态数据和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最终达到科学真实的反映项目区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提供地质灾害防治辅助决策信息及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2.
新一轮的城镇土地调查采用了GPS、GIS、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以往城镇土地调查相比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地籍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操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3.
方坚 《浙江地质》2012,(6):49-50
随着GP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省区先后建设区域CORS系统,为高精度、高效率获取点位的空间几何地理数据提供极大的便利。如何将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几何大地高分量转换为日常生产中使用的水准高成为测绘、地球物理等相关行业近多年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在局域网及互联网的通讯中,由计算机网络设置而引起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5.
气象部门网络通讯比较完善 ,信息化水平较高 ,依托国家局、省市县各级网络 ,各地建立了NOTES邮件系统 ,基本实现了部门办公自动化 ;利用互联网技术 ,相继开发了气象网站。从信息化水平来看 ,气象部门推广和升级电子政务具有可操作性。气象系统电子政务的实现 ,可以充分提高气象  相似文献   
26.
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九五”数字化改造,地震前兆台站的数据通信基本上采用有线信道实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地震台站的数据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对数据采集器进行改造,不仅精度有了提高,而且也支持网络通讯和一些常用的服务。通过网络,仪器作为一个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软件进行访问。并对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实现网络通讯进行了介绍,展示了通过多种客户端访问仪器、传输前兆数据、监控仪器状态和跟踪实时产出数据等等。希望这些试验能够为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使用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业内的仪器设备工作方式也进入了网络化,地震台站作为仪器设备的直接用户,为保障仪器设备的工作正常与数据交换,构建平稳、有效、快速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目前行业内网络化仪器的工作方式,介绍了地震台站网络环境的构建方式,提出了地震台站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分析目前三维地震勘探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采集处理周转时间延长及勘探成本增加等问题,指出高速网络通讯技术和小波数据压缩技术的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介绍这种方法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9.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2):92-98
<正>一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设成功。1月1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中国南极中山站的卫星网络通讯系统也即将建成,这将有效解决我国南极两站接通互联网、电话通讯和科考数据实时传输等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30.
数字地形分析: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球数字化、区域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等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对地观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国家级、区域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以及与之相应的信息共享、分发机制的相继完成,地理信息产业已由应用需求、技术拉动迈入地理信息服务阶段,知识发现、数据定制和信息服务已成为当今GIS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