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涡度相关技术测量了内蒙古羊草草原2003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观测表明,两个生长季的CO2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根据其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其特点是在午间出现了碳交换通量的降低,这种现象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现象一致;另一种类型是只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午间.CO2通量的吸收和排放的日最大值在两个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2003年均发生于7月,分别为-7.4 g·m-2·d-1(白天)和5.4 g·m-2·d-1(夜间),而2004年发生在8月,分别为-12.8 g·m-2·d-1(白天)和5.8 g·m-2·d-1(夜间).2003年128 d的植物生长期内,整个生态系统白天固定了294.66 g CO2·m-2,同时期夜间释放了333.14 g CO2·m-2;在2004年116 d的生长期内白天固定了467.46 g CO2·m-2,夜间释放了437.17 g CO2·m-2.根据两个生长季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生态因子中,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连续的降雨会引起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的降低;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决定白天CO2通量的主要是PAR,二者呈双曲线关系;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CO2通量显著低于适宜土壤湿度状况下的CO2通量,且当PAR>1200 μmol·m-2·s-1时,生态系统出现了光饱和现象;CO2通量明显地被高饱和水汽压差(VPD)所抑制;夜间CO2通量主要依赖于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2.
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全球陆地区域的降水量及其空间/时间分布模式将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干旱地区的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一部分,本研究利用2003至2004年在内蒙古羊草草原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初步探讨了水分胁迫对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水分是影响该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大(Q10=2.0),而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Q10=1.6).高温和干旱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光合生产力.生长季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模式的不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物候有明显的影响,在2003年6月初生态系统就开始净吸收CO2、在7月初出现最大净生态系统CO2吸收量,而因随后发生的干旱和高温胁迫使其在8月就提早进入休眠期;2004年春季的严重干旱导致生态系在7月初才开始净吸收CO2,并在降水丰沛气温适宜的8月出现最大CO2吸收量,水分胁迫导致该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比2003年推迟1个多月.观测结果显示该草地生态系统在2004年5~9月比2003年同期多吸收30 g CO2·m-2.我国温带草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要准确估算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长期联合观带研究.  相似文献   
23.
刘钦普  林振山  周勤 《地理研究》2007,26(5):866-876
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生产力,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演化。本文提出在不同的温度年变化率条件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主要物种演化的动力学模型,模拟了近几十年来4个主要物种羊草、大针茅、变蒿和西伯利亚羽茅的地上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过程。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这4个物种的优势顺序不会发生改变,当温度年变化率高于0.06℃时,竞争能力相近物种的优势顺序发生了转换,即第一、三奇数优势物种羊草和变蒿退化为第二、四偶数优势物种,原来的偶数优势物种第二、四大针茅和西伯利亚羽茅进化为第一、第三奇数优势物种,出现的物种优势顺序为大针茅、羊草、西伯利亚羽茅和变蒿。如果温度年变化率达到0.17℃,物种的强弱顺序将重新组合,变为大针茅、西伯利亚羽茅、羊草和变蒿。现有的观测资料初步验证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研究结果为该区羊草草原群落动态预测和草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暗栗钙土矿质氮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采样,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不同放牧强度羊草草原0~30cm表层土壤中矿质氮(NH4+-N+NO3--N)的浓度特征,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羊草草原暗栗钙土中矿质氮主要以NH4+-N形式存在,矿质氮含量仅占土壤全氮的0.20%~0.92%;土壤矿质氮含量随草地放牧强度升高而降低,围封禁牧多年的羊草样地矿质氮含量高于轮牧地和自由放牧地;生长季期间0~10cm、10~20cm和20~30cm各层次土壤NH4+-N和NO3--N含量随土壤温度、水分和植物生长吸收的变化而波动明显,不同深度土壤矿质氮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层0~10cm土壤矿质氮含量波动幅度最大:在4月和7、8月份,NO3--N和NH4+-N浓度分别出现峰值;NH4+-N和NO3--N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降低,各采样点0~30cm土壤中NH4+-N含量均高于NO3--N。  相似文献   
25.
王雷  刘辉志 《高原气象》2010,29(3):605-613
利用涡动相关技术对2007年8月18日~9月12日在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样地上进行微气象观测,比较了两种草原生态系统下垫面水汽、CO2通量交换的差异,结果表明:(1)羊草样地的气温、地表温度和水汽压较小;羊草和大针茅样地的地表反射率平均值分别为0.17和0.16;(2)受土壤水分胁迫控制,羊草和大针茅样地的有效能量主要分配为感热通量,平均波文比分别为3.70和2.69,潜热通量在大针茅样地更大,有随着土壤湿度持续减小而减小的趋势;(3)羊草和大针茅样地在观测期间表现为CO2的源,日均释放率分别为0.97 g.CO2.m-2.d-1和0.43 g.CO2.m-2.d-1。受土壤水分胁迫和草地生理作用的控制,日间羊草和大针茅样地都出现了CO2通量的衰减。  相似文献   
26.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CH4 通量的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羊草草原土壤为大气CH4 的吸收汇 ,不同观测日CH4 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气温及表层地温与CH4 吸收通量除果后营养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 ,其余观测日两者的相关性不明显 ;原状群落与土壤CH4 吸收通量间除2 0 0 2年果后营养期以及 2 0 0 3年开花期两者差异分别达到 0 10与 0 0 5的显著性水平外 ,两者在其余观测日差异均不显著 ;不同物候期间CH4 日平均通量除原状群落开花期与结实后期间 ,开花期与 2 0 0 1年果后营养期以及结实后期与 2 0 0 2年果后营养期间差异显著外 ,其它不同物候期之间CH4 吸收通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7.
《内蒙古气象》2022,(1):12-15
文章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乌珠穆沁旗草原2004—2018年大针茅和羊草的返青与黄枯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针茅的返青期以9.8 d/(10 a)的速度明显提前,而黄枯期则以2.4 d/(10 a)的速度推迟。羊草的返青和黄枯日期与大针茅基本一致,其返青期以8.8 d/(10 a)的速度提前,而黄枯期则以2.9 d/(10 a)的速度推迟;(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生长季长度与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其生长季长度均与4月18日0~2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也与8月18日10~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牧草产量指标之间相关性多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 <0.01)。  相似文献   
28.
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发展刍议--以羊草、紫花苜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作者从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着重论述了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及其运行机制,认为思想意识与启动资金障碍是关键环节,并针对发现的障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地区1981~1994年14年的温度观测和植被调查数据的逐年滑动平均处理,分析该地区气候和植被的相互关系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羊草草原地区的气温在研究期内具有冬、夏半年高低温变化不一致的特点:冬半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夏半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反而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平均温度升高不明显;全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全年平均温度的升高主要是冬半年温度升高所致。羊草群落的前6种优势植物种对气温变化有不同的响应:第1、3、5优势种羊草(最优建群种)、寸草苔、变蒿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随着最低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4、6优势种大针茅(次优建群种)、西伯利亚羽茅、冰草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由于种间互补作用而略有升高。这种由于竞争能力相近物种对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以及种间竞争排斥和共生互补关系,增加了植物群落种群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在研究与模拟羊草草原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机理时,不仅要考虑不同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还要考虑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生长在5种不同pH生境里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片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pH生境中的羊草植硅体的特征,揭示羊草的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为定量恢复微古环境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松嫩平原5种不同pH生境的羊草叶片中所含的主要的植硅体类型相同,主要类型有硅化的气孔、帽形、尖形、棒形、多边板形和齿形等.但在5种不同pH生境中同种形态的植硅体的百分含量明显不同,随着环境中pH值的增加,弱齿形、尖形以及硅化的气孔的数量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气孔体积有变大的趋势,植硅体总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不同pH生境羊草植硅体形态特征不同,说明羊草植硅体形态特征受土壤pH值控制.当pH值在10.15~10.18左右时,同种植硅体的百分含量和大小变化最明显,说明羊草的耐盐碱pH极值可能在10.15~10.1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