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911.
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黏弹性地基动应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Kelvin空间半无限体黏弹性解,以单个轮轴荷载为例,研究地铁列车荷载下地基土动应力状态、应力路径及主应力轴旋转等应力变化规律,并与相应弹性解下的各动应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更适用于工程实际的地基附加动应力特征解。结果表明:弹性地基与黏弹性地基中的各应力状态变化总体趋势、主应力轴旋转变化趋势相同,但极限应力状态各应力分量大小及应力路径形状有明显差别,考虑黏弹性解更符合软土区地铁长期变形实际工况;并对单轮荷载下动应力特征的黏弹性解进行参数分析,发现特征系数对应力分量影响具有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912.
周正龙  陈国兴  吴琪 《岩土力学》2016,37(Z1):126-132
主应力轴旋转对土体的动力特性有着显著影响。利用GDS动态空心圆柱扭剪仪(HCA)能够实现内围压、外围压、轴力和扭矩四向动态加载的功能,提出了3种主应力方向变化的应力路径加载方式,分析了3种应力路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当四向动载根据推导的波形函数加载时,可以实现:① 平均主应力p、中主应力系数b和偏应力q保持恒定,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的应力路径;② 平均应力p和中主应力系数b保持不变,偏应力q循环变化,而主应力方向角? = 90°突变的应力路径;③ 平均主应力p、中主应力系数b保持不变,偏应力q、主应力方向角α连续变化的应力路径。应力路径①为模拟海洋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应力路径②可用于模拟不同方向地震荷载的作用,应力路径③可以模拟波浪荷载作用下桩周土体的应力路径以及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  相似文献   
913.
第四纪钻孔岩芯时间标尺的建立是分析平原覆盖区第四纪环境演变过程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江苏扬州市施桥镇运河大桥东侧YBK1孔岩芯中总厚度95.50 m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颜色、物质组成、沉积结构和接触界面形态等特征,并对地层进行详细分层基础上,综合采用AMS14C、光释光、宇生核素埋藏和古地磁等年代测试,建立了YBK1孔的第四纪地层年代标尺。结合地层的结构、构造、标志层等的标志,确定YBK1孔第四纪沉积物下覆地层为白垩系浦口组红色粉砂岩,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4套地层,从老到新分别为:中更新世晚期的启东组上段,发育时代为0.1~0.3 Ma,厚度30.20 m,以河床相砂砾层为主,成分较杂;晚更新世早期的昆山组下段,发育时代为0.1~0.045 Ma,厚度仅1.80 m,以残留的河床相砂砾为主;晚更新世晚期的滆湖组中段,发育时代为0.045~0.01 Ma,厚度仅3.40 m,以海滨形成的灰色粉细砂和灰黄色砂砾层为特征,晚更新世晚期的上段及下段均未见残留;全新世如东组沉积厚度较大,达55.10 m,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段,分界年龄约为2.5 Ka和7.5 Ka。该区的全新世以滨海、河口、河漫滩沉积物为主,其厚度突然增大与全新世时期的河床改道密切相关。从YBK1孔的岩性特征分析,研究区域缺失早更新世及中更新世早期沉积物,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时期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以少量残留粗颗粒河床相沉积物为特征;全新世时期,因河流改道,地表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了较厚的全新世沉积物。   相似文献   
9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工程”和“陆态网络”积累了十余年的GNSS观测数据.以1999-2011年西藏、青海地区GPS区域站观测结果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法和球面应变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区域整体无旋转框架下的运动场和应变量,对汶川地震前后两个时段的结果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15.
沈扬  张朋举  闫俊  刘汉龙  张弛 《岩土力学》2012,33(9):2561-2568
为研究主应力轴旋转复杂动应力对偏压固结粉土的性状演变影响,以空心圆柱试样为对象,开展具有不同初始固结比的密实粉土(Dr=70%)在不排水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①初始固结比不大于1.5时,主应力轴旋转导致试样发生中低应变崩塌,进而液化的脆性破坏模式;而固结比大于1.5时,试样变为应变持续稳定开展至高应变,孔压最终进入动态平衡的延性破坏模式,且不同固结比下试样发生崩塌液化和稳态延性破坏的孔压峰值间不存在交叉。②小偏压固结试样的液化峰值孔压和崩塌孔压均随固结比增加而有规律地下降,但受动剪应力水平影响很小,这与等压固结试样的崩塌孔压值受控于剪应力水平有很大差异。③相同初始球应力水平下,崩塌振次反映的小偏压固结试样强度高于等压固结试样,但在偏压条件下强度与固结比不存在单调变化关系,表明小偏压固结试样崩塌除受制初始围压水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偏压程度。④基于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小偏压固结粉土的孔压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突显了崩塌状态对相变及液化破坏的重要预测作用,还反映了固结比和动剪应力对孔压开展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16.
和鹏飞  孔志刚 《探矿工程》2013,40(11):45-48,51
通过对PowerDriveXceed指向式旋转导向钻具外部结构、内部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简要说明,对该钻具和泥浆马达钻具在安全性、时效性2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PowerDriveXceed指向式旋转导向钻具在渤海某油田的应用,进行了其与泥浆马达钻具在轨迹控制、机械钻速以及近钻头连续井斜方位的对比分析,给出了渤海在水平井常用的泥浆马达钻具和PowerDriveXceed指向式旋转导向钻具的使用模式,为其它地区使用该工具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17.
陈芳  秦昊 《岩土力学》2011,32(3):941-945
大量的细观试验研究发现,岩石破坏主要是裂纹沿着岩石晶体颗粒边界的扩展造成的(沿晶断裂),裂纹沿弯折晶界的扩展则构成了不同材料边界上翼裂纹的扩展。基于以上细观试验结果,建立奇异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节点位移的数值外插法,得到了岩石材料沿晶断裂翼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并研究了晶粒几何特征和材料非均质性(Dundurs参数)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均质情况下,晶粒的几何形状在接近正六边形的情况下最适合裂纹扩展。随着非均质性的增强,各主翼裂纹比和晶粒几何角度所对应的KI值都要较均质模型的结果更高,最大的KI 所对应的晶粒的内角角度也有所增加。综合所有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岩石中晶粒的非均质程度越高,越利于岩石破裂。  相似文献   
918.
潘华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11,32(6):1701-1706
针对英国GDS公司动态空心圆柱扭剪仪(HCA)在主应力轴旋转试验中能够实现三向动态加载(轴力、扭矩、内围压或外围压)的功能,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3种易于实现又与实际工程背景相符合的应力路径加载方式。当三向动载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可以实现(1)平均主应力p和剪应力幅值q保持恒定的应力路径(应力路径1);(2)中主应力参数b = 0.5、剪应力幅值q为常数的应力路径(应力路径2);(3)平均应力p保持不变、主应力旋转角90º突变的应力路径(应力路径3),其中应力路径1、2为模拟海洋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应力路径3可用于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土体动力特性。以上3种应力路径均不能在两向动态HCA仪中实现  相似文献   
919.
吴宏杰 《探矿工程》2019,46(8):10-14,66
为满足涪陵二期复杂构造条件下钻井的提速增效,引入了旋转导向工具,应用定测录导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旋转导向工具选型、地层特性与钻头匹配性、优化轨迹控制方法、完善现有信息平台和导向软件,形成了定测录导一体化技术。经过涪陵页岩气田8口井的现场应用试验,储层钻遇率明显提高,轨迹控制圆滑,钻井提速明显,达到了“跨界组合、创新发展”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20.
蔡乃成  付子忠 《地震学报》2009,31(3):347-352
1概况 渡边晃(1968)用两根铁管构成直角(分别取为x,y轴),中心固定在水泥台上.铁管头部装线圈,相对于线圈的磁钢固定在水泥台上,两者构成动圈式换能器.当地震波传来时,同一铁管(比如x方向)两端部的动圈换能器输出信号之差便构成(e)v/(e)x;另一铁管(y方向)两端动圈换能器输出信号之差便构成(e)u/(e)y.u,v分别表示地震波信号在x和y方向的位移.绕垂直轴z的旋转Wx为两者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