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在系统总结老岭成矿带北部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产预测模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包括地层、断裂、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信息等5个证据因子,采用MRAS软件中的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分析,圈定了3处Ⅰ级找矿靶区,2处Ⅱ级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老岭成矿带北部地区已知矿床(点)绝大部分都落于找矿靶区内,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结果指明了老岭成矿带北部今后的找矿方向,为新一轮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黄福泉  孟建兵  朱蒙 《江苏地质》2019,43(1):146-154
射电辐射探测地下水是新的方法,而利用单台射电辐射计对煤矿老空水进行探测并确定其位置是生产实践中更新的技术。使用单台矿用射电水探测仪,用射电定位法在井下对煤矿老空水进行探测定位,通过数据处理、射电折射修正,成功实现了煤矿老空水位置的准确定位。经徐州三河尖煤矿钻孔验证,射电折射修正后的射电定位数据与实际钻孔数据相比,钻孔深度误差约为1 m,钻孔角度误差约为1.1°,与煤矿井下探测老空水位置的其他方法比较,上述2个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93.
桂北同乐-老堡地区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已发现老堡、大滩等铅锌矿床、矿点多处,矿床类型以沉积-改造型为主。在对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层、岩性、构造与铅锌成矿的关系。根据研究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以及化探异常分布特点等因素,划分出3个铅锌找矿远景区,2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ZK14孔是位于苏北老黄河三角洲北部地区的1个50m全取心钻孔,对其上部(1.0~22.0m)岩心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该地区主要沉积了硬黏土层和河流沉积(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早期,22.00~16.63m)、潮坪—浅海—老黄河三角洲沉积(全新世早期至公元1855年,16.63~1.00m),沉积物主要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夹少量细砂薄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16.63m以上为单峰-双峰分布交替出现,而在16.63m以下则出现三峰分布,向下过渡为双峰和单峰分布。沉积物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态和峰度)变化频繁,表明了物源(河流和海域来源)和沉积动力环境(径流、潮汐及波浪作用)的复杂性。ZK14孔末次冰盛期以来沉积序列的形成,受到海平面与物源变化以及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5.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96.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沉积地层与形成时代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TL、ESR和14C等测年,对广泛分布于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沉积地层及其形成时代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该区老红砂沉积地层可综合划分为5个地层段,其中老红砂层可分出3个地层段,分属60~40 ka B.P.、30~25 ka B.P.和20~10 ka B.P.所形成;两个古土层,反映大约在40~30 ka B.P.和25~20 ka B.P.老红砂的发育有过两次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或减弱。  相似文献   
97.
98.
浅析吉林省大横路钴铜矿床成矿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大横路钴铜矿床赋存于辽吉旱元古宙裂谷中段,老岭背斜的南翼,具体层位为老岭群大栗子组的中部岩性段。属于一套浅变质岩系。该岩系由于受构造作用影响产生了明显的断裂和褶皱。特别是褶皱核部及转折端,是矿体聚集的重要空间,矿体形态产状与褶皱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
老湾花岗质熔体中水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湾花岗质熔体中水的演化特征表明,随着岩浆熔体的演化,溶解于熔体中的水经历不饱和→饱和→过饱和的过程以及在过饱和状态下水以气泡形式逸出熔体,成矿流体的气泡逸出可能是“含矿岩浆热液”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0.
李平日 《地理学报》2005,60(2):351-351
我国风沙地貌学开拓者吴正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潜心调查、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广袤的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内陆风沙地貌和治沙工程,80年代又移师东南沿海研究海岸风沙地貌和“老红砂”的成因及其发育模式等。20年前(1984年)他已为南京大学师生讲课并编写《风成地貌概论》讲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