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1067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2737篇
海洋学   704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介绍了国外在布莱克海隆(包括ODP164航次994、995、997站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过程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实例;通过对这3个站位样品的甲烷、CO2、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有机碳以及自生碳酸盐的δ^13C分析,指出浅部(0-30m)甲烷和DIC的δ^13C值随深度迅速降低又迅速升高的变化可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化学指标。994站位孔隙水δ^18O值深度从0.30‰下降到-0.37‰;氢同位素δD随深度略有下降(从11‰到-12‰),这与水合物形成时氢氧重同位素相对富集于固相有关,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997站位δ^37Cl从海底沉积物表层以下30m处为接近海水的最大值0,至钻孔底746.85m处降为-3.68‰,可能也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2.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33.
ENSO对天目山柳杉树轮同位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Nin↑~o3,4区SST序列和Jones等的SOI序列基础上,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ENSO指数序列。并与根据天目山柳杉树轮碳,氢同位素组成比所建立的树轮指数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树轮指数与ENSO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与前2年的ENSO指数相关显著。说明ENSO对该地区树木的生长和同位素的分馏有影响,也说明天目山地区的树木年轮对于ENSO事件具有一定的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34.
福建近海主要经济渔业生物营养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彬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3-158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52种鱼类、6种虾类、4种蟹类、1种虾蛄和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营养级以鱼类最高,为2.1~3.7级,平均2.65级;头足类为2.04~2.88级,平均2.60级;蟹类2.38~2.73级,平均2.58级;虾类最低,为1.64~2.21级,平均1.96级.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也以鱼类最高,为33.0%~76.2%(m/m),平均46.25%(m/m);头足类为27.80%~46.16%(m/m),平均40.24%(m/m);虾类为30.60%~38.40%(m/m),平均34.90%(m/m);蟹类最低,为25.00%~30.78%(m/m),平均28.24%(m/m),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还是以鱼类最高,为4.80%~29.55%(m/m),平均13.75%(m/m);蟹类为8.90%~12.68%(m/m),平均10.74%(m/m);虾类为6.97%~11.53%(m/m),平均9.55%(m/m);头足类最低仅为7.38%~8.52%(m/m),平均7.95%(m/m),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和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与营养级均成正相关,但前者的相关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5.
海洋初级生产光动力学及产品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焦念志  王荣 《海洋学报》1994,16(5):85-91
运用14C同位素示踪方法现场研究了胶州湾四个季节浮游植物自然种群初级生产的光动力学特征和光合产品中颗粒有机碳(PPOC)和溶解有机碳(PDOC)的比例。结果表明,在冬、春季,网采浮游植物(Netphytoplankton,简记为Net-)和毫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简记为Nano-)具有相对较小的光合半饱和常数(KI),而在夏、秋季,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简记为Pico-)具有更小的KI.14C理论最大光合速率(Pm),在任何季节都是:Pico- >Nano- >Net-.Pm/KI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表明光合效率具有同样的季节变化顺序。Pm/KI在不同粒级类群间的顺序为Pico- >Nano- >Net-,可见,浮游植物细胞越小,对光能的竞争力越强。光合过程中PDOC的释放主要受光控制,太强和太弱的光均会使光合产品中PDOC的比例升高,但除光抑制情况之外,PDOC的绝对释放量随光强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6.
胶州湾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胶州湾表层海水及C_3和D_3站中层和底层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胶州湾POC年平均浓度为155~410μg/L;平面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近岸和河口一带的含量较高,湾中部较低,湾口诸站为最低;垂直分布有个别数值偏高或偏低现象,但没有明显的规律;季节变化较明显,初春较高,秋季较低。  相似文献   
37.
台湾海峡西岸第四纪沉积层中的老红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采自福建沿海的老红砂作了粒度分析、矿物鉴定和石英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组成老红砂的成分主要为中细砂,砂含量大于70%,粘土和粉砂含量较少。概率累积曲线多为跳跃、悬浮两段式,其次为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轻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居次。含量较高的重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白钛石,其次有锆石、赤铁矿、褐铁矿、电气石、绿帘石等。文章对老红砂的成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8.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9.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及海口榕树Ficusm 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 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相似文献   
40.
主要通过黄河口悬浮物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含量,表征黄河调水调沙入海的泥沙在黄河口外近海的扩散范围。结果表明:黄河口入海前泥沙中的颗粒无机碳(PIC),颗粒有机碳(POC)具有稳定性,分别为(1.75×0.28)%和(0.51×0.08)%;在悬浮物含量约为30 mg/L时,黄河口临近海区悬浮物中的PIC、POC含量分别出现突跃性降低和升高趋势,叶绿素分析表明,POC含量的升高是由于浮游植物对颗粒有机碳贡献的结果,同时正构烷烃轻重比值ΣC20-/ΣC20+和碳优势指数(CPI)值也分别增加和降低;X衍射发现悬浮物浓度低于30 mg/L时,黄河泥沙在悬浮物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从而造成悬浮物中PIC突跃性下降;因此,黄河口近海悬浮物含量30 mg/L可以被认为是陆源和海源颗粒物对黄河口近海区悬浮物贡献的有效分界线。调水调沙入海的泥沙在黄河口外近海表层主要扩散到河口以南海域,而底层扩散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口以北和河口以南海域,这些泥沙最终可能停留在莱州湾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