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86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21.
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单跨7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场地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的粘弹性阻尼结构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时程分析,探讨了SSI(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硬土和稍硬土地基条件下,SSI效应明显降低了结构的楼层位移峰值,若在抗震设计中对客观存在的SSI效应加以考虑,设置较少数量的阻尼器(与刚性地基假定条件下确定的阻尼器数量相比)就能使结构的实际地震位移反应满足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地震位移控制目标;②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与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特性密切相关;③与刚性地基相比,SSI效应使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降低,且地基越软,降低幅度越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场地条件选用合适的阻尼器类型和性能参数,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减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2.
以吉林省为例,在假设历年采暖建筑物标准室温为18℃和不同建筑物热工特性相同的前提下,认为在一定建筑设计标准下,直接影响严寒和寒冷地区城镇住宅采暖耗能的因子主要有采暖强度、城镇人口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1978年城镇人口数、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经济资料的基准值,以1971~2000年采暖强度的30 a平均值作为气候条件的基准值,得到采暖耗能基准值,进而计算1979年开始的逐年采暖耗能变化值,得出无论气候变暖或变冷,由于城镇人口、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使各地采暖耗能增加.气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起到降低能耗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3.
高层建筑利用TLD减震的实例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进行了高层建筑利用调频液体阻尼器(TLD)减震的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高层建筑而言,同时控制结构多振型反应比只控制结构第一振型反应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4.
FRP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FRP约束混凝土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特征、荷载-位移关系、弯矩-曲率关系、耗能及延性变化规律等,最后重点探讨了FRP约束混凝土柱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特性。  相似文献   
125.
基于ANSYS软件benchmark模型耗能减振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结构振动控制的公共平台———Benchm ark模型,首次给出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第3阶段20层非线性钢框架抗震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结果表明,模态、无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和ASCE给出的MATLAB结果相同。利用粘滞阻尼器对此模型的耗能减振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性能很好的阻尼器,使用本文给出ANSYS的Benchm ark有限元模型来进行耗能减振控制分析是方便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6.
土-桩-钢结构-TLD系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文中首先提出试验模型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介绍土-桩基础-钢结构-TLD相互作用体系的试验成果,分析TLD的减震效果,最后与刚性地基上钢结构TLD减震试验结果相比较,揭示土-结构相互作用对TLD减震效率的影响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使得TLD减震效率降低,这一削减作用受到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强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建在土层场地上的结构进行TLD减震设计时,应充分重视工程场地条件和地震动特性等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7.
本文针对云南洱源县振戎中学食堂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体系,首先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其次,结合文献[10]提出的“三水准”地震损伤性能目标和文献[11]中的简化设计方法以及ATC-40报告中的能力谱法,对此结构在大震下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验算;最后考察了耗能减振装置对结构损伤性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针对云南洱源县振戎中学食堂钢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体系,首先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其次,结合文献[10]提出的“三水准”地震损伤性能目标和文献[11]中的简化设计方法以及ATC-40报告中的能力谱法,对此结构在大震下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验算,最后考察了耗能关振装置对结构损伤性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9.
大震广义影响场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陈修启 《地震学报》1992,14(4):400-406
研究大震广义影响场的减震与加震作用对于地震危险区划、工程地震与中、短期地震预报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断层的三维弹性位错模式的数值计算结果,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大震广义影响场的减震与加震作用以及对其邻近断层运动方式的影响.分别得到这两个地区的广义减震与加震距离同地震震级的统计关系式如下:中国东部地区广义减震距离 lnR1=0.828M-2.812广义加震距离 lnR2=0.623M+1.266中国西部地区广义减震距离 lnR1=1.285M-5.390广义加震距离 lnR2=0.729M+0.607结果表明,对于同级地震,中国东部地区的广义减震距离与广义加震距离均小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相应距离.影响减震与加震作用显著程度的因素主要有:(1)与地震断层的相对距离及相对位置:(2)邻近断层运动的旋性(左旋或右旋);(3)大震的震级与引起的附加剪应力的性质(减小或增加);(4)邻近断层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30.
强震触发崩塌滚石冲击耗能损伤是防护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为探索冲击过程中滚石耗能损伤演化过程,采用热力学定律分析了冲击过程中能量的传递与耗散,通过定义冲击耗能损伤因子D、Dmax,建立了滚石冲击耗能损伤理论模型与适用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反算极限冲击力对模型进行论证与分析,提出模型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滚石冲击耗能损伤过程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主要贡献于防护工程弹塑性势能的积聚,Dmax受滚石质量、弹性模量、抛射初速度、最大冲击力、有效作用面积等的影响;最大冲击力持续增加,极限冲击耗能损伤因子增大,达到线性函数与抛物线函数图像交点C(1031 kN,0.9965)时曲线出现拐点。模型推广得到广义范围下的冲击耗能损伤演化函数曲线,冲击耗能损伤全过程在损伤响应、损伤线性、损伤渐进三个阶段的临界位置出现2次损伤拐点;随滚石质量增加,最大冲击力增大,极限冲击耗能损伤因子曲线先呈抛物线减小,再呈线性增加,最后呈抛物线逐渐增加直到无限趋近于1。从能量角度定量分析其损伤本质,对探究滚石运动过程能量耗散机制及防护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