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1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557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808篇
地球物理   2235篇
地质学   612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Growth and energy budget of the polychaete, Neanthesjaponica,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17, 20, 23, 26 and 29 ℃)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growth, as indicated by final dry weight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ith the maximum level at 26℃, and th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29℃.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in feeding rate,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 and apparent digestive rate (AD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ADR among all the temperature treatments. In the pattern of energy allocation, faeces energy was only a small component of energy budget and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roportion of food energy allocated to growth. The metabolic energy accounted for a large portion of energy intake for each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nitrogen excretion was appreciable with changing temperature. The two expendi-ture terms (respiration energy and excretion energy) in energy budget were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portion of food en-ergy allocated to growth.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growth of N. japonica mainly by influencing feeding rate and FCE. In addition, regression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ing rate, faecal production, SGR, FCE and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s for feeding rate, FCE and SGR were estimated at 25.01 ℃, 24.24℃ and 24.73 ℃, respectively, from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72.
深水悬链锚泊线既为上部浮体运动提供恢复力,同时也提供阻尼力,其中阻尼力主要是由于上部浮体运动牵动悬链锚泊线局部振动和整体运动耗散能量而形成的拖曳粘性阻尼力.利用单根锚泊线由于上部浮体运动而吸收的能量来计算锚泊线的拖曳粘性阻尼.锚泊线和海床之间的接触作用基于刚性海床假定,利用Morrison公式计算锚泊线的惯性力和拖曳力荷载.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非线性时域动力分析,分别计算静水条件和考虑流速分布两种工况下,上部浮体发生慢漂运动、波频运动以及两者组合运动时的锚泊线动力响应,比较不同工况下锚泊线的最大张力和粘性阻尼.  相似文献   
173.
采用氧弹式热量计和常规的动物生化成分分析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生化组成和能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虾体干重、脂肪含量和能值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变。恢复投喂后,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虾体各生化组成在不同时间内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使对虾恢复生长过程特别是其前期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极显著变化。对虾的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比例增大,而损失于代谢消耗的比例则相应减少;摄食能的增加和消化吸收率提高则仅发生在恢复生长的初期。可以认为,凡纳滨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出现在恢复生长的前期,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弱,其生理机制最主要是得益于代谢耗能比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4.
必需脂肪酸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桡足类-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1].在海洋食物链中,饵料的数量和营养价值是各营养级海洋动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制约因素[2].影响饵料营养价值的化学组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中脂类物质作为浮游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的细胞膜、视网膜、脑、神经组织和某些激素的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75.
近景摄影测量是实现地面目标高精度三维建模的主要方法之一。实际摄影测量过程中,普通数字摄像机在拍摄与镜头距离不同的多个目标时,无法同时聚焦到所有目标而使近景影像各处都清晰。本文以不同聚焦点近景影像的融合为研究内容,以图像一层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能量为影像清晰度衡量指标。通过计算小波影像能量,将整幅影像划分为清晰区域、模糊区域及二者的交界区域。对于清晰区域和模糊区域,将清晰区域的像元值直接应用于融合影像,而对于二者的交界区域,将curvelet变换所得初始融合影像的像元值应用于对应位置处的融合影像,从而得到融合影像。最后,用两组实例数据对融合方法进行了验证,并采用信息熵、均方根误差和峰值信噪比三种客观评价准则,对所得融合影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6.
根据水下爆炸作用下设备冲击响应的分析原理,分析了一组实验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一维离散小波分析,提取了信号的细部特征,最后计算了各频带的能量百分比和缓冲平台的吸收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平台主要吸收20 Hz以上的高频振动能量,吸收系数在0.99以上,该设计结构能有效减缓振动冲击;低于20 Hz的低频振动能量60%以上都传递给设备,但小幅度的低频振动不会造成设备损坏,从而确保了设备在严酷的冲击环境下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77.
日粮水平对周期性变温模式下刺参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变温对不同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对部分种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由于种类或温度设置等差异,研究结果各有差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生长和生理水平上对一定程度上的符合自然水域温度波动曲线的周期性变温具有积极响应,作者研究在2个变温平均温度(均温15,18 ℃),5个日粮水平(饥饿;0.3%初始体重;0.6%初始体重;0.9%初始体重;1.4%初始体重)下刺参幼参的生长、摄食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在饱食条件下,刺参在变温条件下生长率高于相应的恒温对照,(15±3) ℃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各日粮条件下,(15±3) ℃下刺参的生长率均高于(18±3) ℃下对应日粮组.随日粮水平的升高,食物吸收率(FI)和食物转化率(FCE)显著升高.食物转化率变温组均大于恒温处理组,且在均温15 ℃下变温组显著高于恒温组(P<0.05).在能量分配模式中呼吸能占比例最大,且随变温均温升高而显著增加,是造成不同温度下刺参生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5±3) ℃和(18±3) ℃下,刺参以能量表示的维持日粮值分别为0.39%和0.51%,与相关资料报道的恒温状态下维持日粮相比,一定程度上的变温并不会提高刺参的维持代谢.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的4D-DECT影像特征及物质成分信息,评价其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4D-DECT影像资料,逐一观察并记录CT征象,分别对病变与邻近组织的CT衰减值(HU)、碘浓度、Rho、Z值及DEI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79.
黄艳芳 《湖北气象》2007,26(1):73-77
使用常规地面和高空原始报文资料,采用最优插值法,对2004年4月29日出现在武汉天河机场临近的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雷暴天气,前一次为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后一次为超级雷暴单体天气过程;高空槽、冷锋、中尺度低值系统是当天两次强雷暴天气的触发机制;低空深厚湿层(水汽丰富)、高低空存在急流强风带对当日飑线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有利,强的不稳定层结、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以及上层干、下层湿的湿度层结对当天超级雷暴单体的形成和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0.
ENSO事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51-2006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气候预测中心(CPC) ENSO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不同等级热带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与ENSO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CE与ENSO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级热带气旋中,ENSO事件主要通过超强台风(Super TY)的活动与ACE指数联系起来的,超强台风频数在El Ni(n)o期间多于La Ni(n)a 期间,同时持续时间也更长;ENSO指数和热带气旋活跃季超强台风ACE指数的滞后相关(ENSO指数滞后5个月内)与它们的同时相关大小相当.此外,还研究了分级热带气旋持续时间、强度和频数分别对ACE指数的贡献,结果显示超强台风频数的贡献最大.接下来,利用1951-2006年不同ENSO位相情况下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ENSO影响超强台风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主要结论为: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些SuperTY频数与源地分布在ENSO年与平常年相比有明显差异的关键区;ENSO事件改变关键区低层相对涡度以及海表温度是其影响SuperTY源地及频数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