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导的亚洲象化石,发现于贵州铜仁,代表这一物种在该省地层中的首例记录。在我国,贵州是以脊椎动物化石丰富和重要而称著的省份之一,但文献不集中,参考不便利。为此,作者集中了该省全部属类及其地质地理分布的主要资料,并讨论了相关问题,以冀为该省的进一步发现或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云南是世界上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的重要产地,古生代中期的鱼类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大多出现时代早、地区性属种多,其中不少化石材料如今已成为探讨如脊椎动物起源、硬骨鱼类起源、四足动物起源等一系列生命史中重大课题的关键资料。主要对古生代中期云南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有关研究的重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探索生物演化格局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对演化机制、环境以及古地理背景的研究,而且更要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利用我国古生代中期丰富的鱼类化石资料,在早期脊椎动物系统演化、古地理与古气候等方面做出原创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朱瑾 《海洋世界》2007,(4):34-36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暖温性大型溯河洄游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还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在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时候,就可以寻到它们的踪迹,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在鱼类进化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中华鲟都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的寿命最长可达35年,它们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18岁、雌鱼长到14~26岁时可达到初次性成熟,这些性成熟的中华鲟在78月间由海洋进入江河繁殖,10上旬11下旬进入生殖季节。但由于卵的孵化过程要经历重重困难,因此,从卵成长到成熟的中华鲟成活率只有2%3%。因为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都要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所以在淡水中,愈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就愈消瘦。  相似文献   
14.
正学名:Diceros gansuensis邓涛,邱占祥2007词源:以化石产地甘肃为种名。产地与层位:和政地区晚中新世柳树组分类位置:晡乳纲奇蹄目犀科真犀亚科特征:一种中等个体的黑犀,体型与现生的非洲黑犀接近。短头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盘县大洞遗址的旧石器发现于1990年,从发掘到各项国际合作研究已经进行了20余年。就目前开展的工作,确认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3m,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可鉴定动物化石43种、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用火证据等人类活动遗迹。研究表明大洞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相当于旧石器初期的最后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30万年至距今13万年。大洞遗址的重要考古研究价值使其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在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16.
17.
《地层学杂志》2015,(2):238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定于2015年8月10日~14日在辽宁沈阳召开。辽宁是我国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地区,尤其以辽西"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古生物化石的新发现享誉全球,为全球鸟类起源、被子植物及真兽类哺乳动物等生命起源以及全球重大地质事件、古气候和环境演变等领域研究和学科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辽宁在古生物化石保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古生物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以及古生物学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新成绩。  相似文献   
18.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事件:火山爆发的灾变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辽西北票以ConfuciusornisSinosauropteryxZhangheotherium为代表的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发现于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中,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中期(J—K界线144 Ma)或Valanginian晚期(J—K界线136 Ma)。化石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及无脊椎动物和被子植物,孔子鸟类群和具“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共生。野外发掘表明,化石完整地保存骨骼硬体及羽毛、食物、胃石、卵等软体及生理组织,确认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在四合屯发掘剖面上,含化石正常沉积的湖相页岩与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的沉凝灰岩互层,中酸性火山爆发形成的环境突变效应是导致脊椎动物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泥河湾阶野外现场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学杂志》2005,29(1):94-94
2004年9月9日至12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河北省阳原县召开了第四纪泥河湾建阶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都建国工程师和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成主任,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研究员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强研究员等二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第四系泥河湾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宗祜院士、闵隆瑞研究员分别汇报了三年来泥河湾阶建阶研究的进展和初步成果,王喜生博士介绍了建阶剖面的古地磁测试情况.与会代表到建阶剖面郝家台儿沟现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讨论,并对泥河湾地区著名的小长梁文化遗址、马圈沟文化遗址和东窑子头泥河湾剖面进行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20.
克里雅河下游及圆沙古城脊椎动物考察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位置在新疆的南部。2001年10月18-11月22日,中法联合考察队对克里雅河下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根据标本采集与资料统计,克里雅河流域的野生脊椎动物约有98种(包括已绝迹的几种),隶属于5纲,24目,48科。其中,鱼类约4种;两柄类1种;爬行类约4种;鸟类70种;兽类约19种。有一些动物的遗骸发掘自圆沙古城及附近的古墓地。本文探讨了物种绝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