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91.
湖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异常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湖南省88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省1961—2014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异常和时空特征,以及极端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并主要分析了由EOF方法分析得出的第一类极端降水形态(一致偏多或偏少型)与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湖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分布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且湖南省极端降水呈明显增强的趋势。由于极端降水的变化周期与大尺度环流固有的2~4 a周期相同,因此大尺度环流的变化是湖南省极端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大尺度环流的变异引起中国东部经向排列的环流异常分布,使得高度场和风场等气候场产生变异,从而引起湖南省极端降水的异常。从极端降水偏多年与偏少年大气环流的差值场可以看出:湖南省处于显著差异区,湖南省极端降水偏多(偏少)主要是由于北方的偏北风加强(减弱)和经西太平洋—南海进入湖南地区的西南风加强(减弱)并在湖南地区产生辐合(辐散)。当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湖南正处在偏南较强西风急流的南侧,较强西风急流所产生的抽吸现象使得上层空气辐散,增加了湖南省极端降水的强度。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偏西,使得东亚夏季风偏弱,导致气流辐合稳定在湖南省,造成极端降水偏强。前冬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EI Ni1o)/偏冷(La Ni1a),湖南地区的极端降水容易一致偏多/偏少。同时黑潮暖流区也是影响湖南极端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92.
利用2008-2019年影响南宁市辖区及县域的台风气象要素及灾情资料,对台风带来的风雨和灾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影响南宁市辖区及县域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k-均值聚类,并根据台风致灾因子、直接经济灾损率和单次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表明,影响南宁市台风的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征,位于东南部县域的灾害最为严重;在影响南宁市的台风中,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带来的持续强降水和大风天气、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带来的狂风暴雨,导致极其严重的灾害,给南宁市辖区造成上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93.
胶州湾三维潮流及潮致余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一个三维正压湍流封闭数值的模式,成功模拟了胶州湾M2分潮的潮汐与潮流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胶州湾的潮流以往复流为特征,最大流速出现在胶州湾口,量值为95cm/s,潮臻余流的水平结构是:团团转”的多涡结构,其中5个余流涡旋的位置得到观测资料的证实,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比较了欧拉余流和拉氏余流的差异,并分析潮致拉氏余流涡的垂向结构特征,垂向湍粘性系数的水平分布与水吩布形态相似,呈现出底,表层小,中层大的垂直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894.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孤立子内波是同内潮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所激发的存在于密度跃层中的大振幅波动,而在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扰动可导致海面水强烈辐聚和突性发性的辐强流(波致流),对海洋工程,石油钻井平台和海底石油管道会造成严惩的威胁,介绍了国际上研究海洋中孤立子内波的动态,描述了南海北部存在的孤立子内波现象,讨论了目前南海孤立子内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95.
暴雨致洪预报系统及其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发了基于CREST V2.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暴雨致洪预报系统,应用中国气象局降水业务产品,开展全国0.125°×0.125°的逐日洪水预报和区域30"×30"的逐时洪水预报。其中,全国洪水预报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十大水资源分区的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区域洪水预报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模拟和观测流量之间的效率系数为目标函数,采用SCE-UA方法分别对全国和区域洪水预报模型的参数分流域进行率定。评估参数率定前后模型对效率系数、相关系数和相对偏差的改进程度,并对参数率定后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率定后的模型能够重现控制水文站的实测洪水过程,与率定前相比,效率系数和相对偏差有显著改进,相关系数有较大改进。系统符合业务需求,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和时效性,具备业务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96.
母岩浆富水(H_2O质量分数高于4%)被认为是斑岩体中Cu、Au等成矿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是形成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表征为成矿斑岩中角闪石斑晶发育,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中稀土元素亏损,w(Sr)/w(Y)和w(La)_N/w(Yb)_N值高(w(Sr)/w(Y)40,w(La)_N/w(Yb)_N20)等特征。弧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或交代岩石圈的脱水作用;而后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可能主要源自矿区内同时代、共空间产出的镁铁质岩浆的混合注入,或含矿岩浆自身的分异结晶。尽管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母岩浆中水的来源和富集机制不同,然而它们仍然被认为具有统一的成矿机理:母岩浆在地幔源区或地壳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水的加入可以降低其熔点,促进源区含Cu、Au硫化物重熔,或萃取岩石中Cu、Au成矿元素,或聚集岩浆中分散分布的金属元素,形成富金属的岩浆;含矿岩浆就位后,富水岩浆很快达到水饱和,大量流体出溶,岩浆水会与各类卤化物一起以独立流体相形式从熔体中分离出来,这种富含挥发分和高盐度的流体具有很强的金属携带能力,为随后发生的斑岩矿化提供热液和金属来源,提高母岩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97.
上海市城市暴雨内涝评估建模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辰  王强  顾宇丹 《气象》2017,43(7):879-886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暴雨内涝逐渐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但当前暴雨内涝模型大多基于水动力学方法,需要大量的输入参数,不便于推广和应用。研究采用概化方法针对外环内中心城区构建上海暴雨内涝评估模型(Shanghai Urban Flooding Assessment Model,SUM),通过对接逐时次的降雨量,实现了对城市内涝的逐小时连续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报警灾情资料和区内积水监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本市中心城区的内涝积水状况,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积水面积的增幅也逐渐变大;致灾阈值的分析表明浦西地区的内涝致灾雨量总体上低于浦东,其中本市黄浦、徐汇、虹口、闸北等中心城区以及宝山区部分街道的致灾雨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98.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9.
水镁石的低温化学合成及其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宝龙  郑永飞 《矿物学报》1998,18(3):273-280
在低温条件下应用氯化镁法、氧化铁法和氮化镁法三种不同化学方法合成了水镁石矿物,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法合成的水镁石矿物的X射线衍射谱各有特点,对水镁石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氮化镁法合成产物呈六方板状;氧化镁法合成产物呈大的片状聚集体,但颗粒很小;氯化镁法合成产物多呈不规则粒状聚集体,粒度比较均匀。显然水镁石的形态受合成方法和条件的影响,特别氮化镁法合成的水镁石形状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形状越复杂。差热和热重分析表明,氯化镁法合成水镁石的分解脱水特征温度比氧化镁法和氮化镁法合成水镁石的要低50℃左右,这可能与矿物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对这些合成水镁石的矿物学研究不仅具有材料科学意义,而且为研究天然水镁石成因和性质提供了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900.
在分析平顶山矿区水文地质背景和岩溶发育状况以及各岩溶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基础上,引入岩溶致塌机理确立了岩溶塌陷的判定准则,得出了岩溶塌陷地区的疏干警戒水位公式,从定量上论证煤矿开采疏干排水是该区岩溶致塌的关键因素,当水位下降幅度达到2.52~8.03m时,平顶山七矿及附近区域容易产生岩溶塌陷,同时指出岩溶稳定系数K=1时,是临界危险警戒的地下水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