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腾冲火山研究项目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朝松  姜葵 《地震研究》1998,21(4):293-300
通过国内外研究火山具体事例对腾冲火山研究项目的启示,以及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立项思路、原则,论述腾冲火山研究的具体研究和主要进展,同时对该项目研究中所存在问题也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142.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晓东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98,21(4):337-342
本通过对腾冲火山活动区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得出如下明显特征;(1)腾冲火山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与周边地区有显差异。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区以南的龙陵地区和以西的中缅交界地区。92)腾冲火山活动中强地震极少,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另外, 腾冲县城1512-1785年曾发生5次中强地震。(3)该区长期应变释放相当平缓。(4)腾冲火山活动区b值较高,长期处于低应力背景状态下  相似文献   
143.
腾冲火山重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增雄  赖群 《地震研究》1998,21(4):374-378
根据腾冲火山地区第一期相对重力网观测资料,对腾冲火山地区重力场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地区自北向南,重力值高低相间排列,在黑空山、打莺山、马鞍山同三个火山口附近形成了重力相对低值区,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重力高值区。  相似文献   
144.
李再会  林仕良  丛峰  邹光富  谢韬 《地质学报》2012,86(7):1047-1062
高黎贡-腾梁花岗岩带是冈底斯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腾梁花岗岩中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密切共生。辉长-闪长质包体的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闪长质包体为钙碱性系列,具有低SiO2、高MgO和Mg#的特征,富集Rb、Sr、Th、Ba和Ce,亏损Nb、Ta、P、Zr、Yb和Y;寄主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富集Rb、Th、Zr和Hf,亏损Nb、Ta、Ti、Sr、P和Ba,具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石英闪长岩介于二者之间。锆石U-PbLA-ICP-MS定年显示,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27.10±0.96Ma,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3.8±2.5Ma。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形成年龄为122.6Ma,三者年龄基本一致,从年代学角度为花岗岩、辉长-闪长质包体和石英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证据。石英闪长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61~-3.80。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的εHf(t)值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花岗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辉长-闪长质包体来源于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完全混合的产物。腾梁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45.
滇西腾冲-梁河地块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本文对梁河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清晰的韵律环带,其Th/U值为0.34~1.65,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有三个年龄峰值(139.6±2.3Ma、129.7±5.2 Ma和118.8±4.2 Ma),表明该区早白垩世经历了多期岩浆作用;εHf(t)值为-20.15~-30.65,tCDM为2458~3083Ma,暗示花岗岩源自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该区片麻岩中具有2503Ma的碎屑锆石年龄,据此推测可能存在新太古宙基底。上述研究说明,该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6.
丛冲  罗士俊 《云南地质》2012,31(4):468-470
新岐花岗岩可分为四类。岩石富硅、富氟、富钾,而贫钛、铁、钙、镁,属于铝过饱和系列。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与Li-F花岗岩有关,分原生及风化矿两类。  相似文献   
147.
《岩矿测试》2012,(2):262
2012年3月25~28日,中国地质学会分支机构和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会议在云南腾冲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围绕中心,强化服务,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8.
腾冲火山区的现代幔源氦释放:构造和岩浆活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赵慈平  冉华  王云 《岩石学报》2012,28(4):1189-1204
深地震测深(DSS)和大地电磁测深(MT)都表明腾冲火山区现今仍存在壳内岩浆囊,但对其数量和空间分布还存在分歧并缺乏全貌性认识。MT探测认为腾冲火山区是一个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减薄区,但对这一减薄区的空间范围还缺乏充分的约束。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及外围大范围温泉逸出气体的分析测试,我们共获得了75个温泉逸出气体的氦同位素3He/4He比值数据(部分为前人资料)。利用氦同位素示踪原理,我们研究了腾冲火山区幔源氦释放强度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腾冲火山区的幔源挥发份释放呈1带3区分布。以3He/4He≥1 Ra,幔源氦比例≥15%为界,腾冲火山区的幔源挥发份释放异常区呈整片分布,为一南北走向的条带,南北长100km,东西宽50km。在整片异常区的内部,腾冲火山区的幔源挥发份释放又有强度不同的3个区域:① 中部腾冲县城-热海一带,3He/4He比值达到5.5 Ra以上,幔源氦比例达到70%以上,释放强度最强。② 北部曲石一带,3He/4He比值达4.5 Ra以上,幔源氦比例达到50%以上,释放强度次之。③ 南部五合-蒲川-新华一带,3He/4He比值达2Ra以上,幔源氦比例达到25%以上,释放强度最弱;腾冲火山区幔源挥发份释放强度在不断升高,其中第3个释放区的3He/4He比值(Ra)升高速率比前两者明显要大。我们认为:腾冲火山区现今幔源挥发份释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象就是该地区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减薄区空间尺度和上涌强度的最直接反映,上涌区(减薄区)的大小大致为南北长100km,东西宽50km;腾冲火山区现今存在3个壳内岩浆囊。第1个岩浆囊位于腾冲县城-热海一带,第2个岩浆囊位于马站-曲石一带,第3个岩浆囊位于五合-龙江-团田-蒲川-新华一带;腾冲火山区3个岩浆囊都在不断受到幔源岩浆的持续补充;第1个岩浆囊集幔源挥发份释放、相对地热梯度、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等异常于一身,活动性最强,是未来腾冲火山最可能喷发的地点,需重点监视。第2个岩浆囊的幔源挥发份释放强度也引人注目,需加强监测。第3个岩浆囊规模大,埋深较浅,幔源挥发份释放增加较快,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9.
本刊讯2012年1月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的财务、技术等专家评审组在北京对"云南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科学钻探工程"项目进行了评标,河南省地矿局最终以绝对优势一举中标。同时,该局也将成为中国"深部探测计划"的参与者。"云南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科学钻探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50.
报道了应用SHRIMP技术测定云南腾冲地区龙川江河谷附近上新世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岩的年龄结果。该区粗面安山岩与粗面岩的喷发时代接近,形成时代为2.81Ma±0.11Ma,属上新世。该区火山岩具高钾钙碱性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Zr、Th、Hf)的特征明显不同于典型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而与遭受地壳混染的软流圈源大陆玄武岩相类似,是在板内拉张环境下地幔岩浆混染了大量下地壳物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