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6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949篇
测绘学   523篇
大气科学   790篇
地球物理   712篇
地质学   2640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67篇
自然地理   58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邻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北部与弧形展布的阿拉善地块以新生代的断陷相隔,西部紧邻北北西-北西西向弧形分布的六盘山褶皱冲断带,西南部则与秦祁褶皱带相接,中部恰好处于阿拉善和六盘山及秦祁褶皱弧形构造相交处.盆地西缘处于稳定的块体(鄂尔多斯地块)和多期活动、内部整体性较差的块体(阿拉善地块)边部,多期活动的褶皱造山带(秦祁褶皱带)的交汇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992.
对库捷尔太和乌库尔其铀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层间氧化带的分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元素Si,Al,Fe在层间氧化带各亚带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被认为稳定元素的So,Al在砂岩层间氧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Si在氧化带具迁出特征,并随氧化作用的减弱而迁出的份额有规律的减少;而Al的地球化学行为则相反。不同的SiO2/Al2O3比值能够反映层问氧化带的含矿性。  相似文献   
993.
陈传芳 《福建地质》2009,28(4):315-319
安溪潘田大理岩、铁矿区属岩溶承压水类型,矿坑涌水量预测通过放水试验及持续排水疏千方法,采用泰斯恢复法和比拟法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94.
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陆自海西构造运动末期-印支构造运动初期,各主要洋盆基本碰撞关闭并褶皱成山,焊接为统一大陆板块,构成中新生代山-盆体系,形成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夹持作用下,以板内构造特点发展演化的格局。板内盆地是指中国大陆在二叠纪末(或三叠纪初)大洋板块关闭,焊接为一体的大陆板块全部或基本转为陆相沉积时期的重要构造类型。中国西北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进程归属汇聚板缘洋壳俯冲或碰撞构造动力远距离传递影响下的板内构造动力学和运动学作用范畴。文章通过对中国西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在压性、压扭性动力场环境中,不同类型原型盆地(或坳陷)的沉降运动轨迹和方式,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构造及沉积层系蕴育的构造运动学过程遗迹及后期演化、改造的证据研究,探索盆-山耦合动力系统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及其对构造变形体系的制约机制,以揭示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体系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动力转换。  相似文献   
995.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采用非开挖拉管进行城市各种管道敷设已经十分普遍。由于地层存在着众多的不可知性,在不同地层中进行非开挖管道敷设时,也相应的需要不同的施工工艺。本文就非开挖敷管在粗砂地层中施工所出现的问题做了探讨,针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做了原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山东省24个风电场2013年全年每15 min的风电输出功率实测数据以及相应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气象预测数据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区域大规模风电爬坡现象与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联系。结果显示,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阻塞高压系统,是诱发山东地区大规模风电爬坡的重要因素;爬坡事件的预测应当考虑天气演变的因素。进一步结合旋转门(The Swinging Door,TSD)算法重新讨论了爬坡事件的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爬坡事件的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并指出风电功率上报、考核制度应当重点考虑爬坡时间段的预测水平,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GIS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使其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有效传递。该文从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及地理信息科学角度出发,指出认知空间和地理空间的阶层对应性是实现地理信息有效传递的基础;提出两类空间重叠区的概念,并阐明其在信息有效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认知科学在GIS应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建立这种对应性的理论依据;强调信息制造者(制图者)是构建这种对应性的实施者,而信息接收者(用户)对认知空间分类阶层的正确识别则是构建这种对应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98.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北京商务部批准南宁市承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推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及经济的发展,给广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发展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矿业经济,在此我们将重点介绍东盟各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概况,探讨东盟矿产与广西急缺矿种的互补性,以及扩大互利合作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空间规划应该具有协调和整合空间发展的功能,而不仅仅是部门性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应该关注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增长;应该关注不同利益人之间共识的形成,而不是简单地分析一定地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和先后顺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空间规划实践的一些新动向: a) 重新分配空间规划的权利和职能; b)注重全纳性的参与; c) 重视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 d)强化空间规划的环境维度; e)增强空间规划的灵活性。基于此对我国的空间规划实践得到几点启示: a)空间发展的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相结合; b)形成适合于我国的规划参与机制; c)在增强规划约束性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强化区域层次的空间规划; e)突出空间规划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次波自适应相减这个关键问题,文中首次提出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来实现多次波和一次波的分离(简称ICAAMS). 现有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大都是采用输出信号(一次波)能量最小准则,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技术. 本文提出的ICAAMS采用了输出信号非高斯性最大准则,并利用高阶统计量来表征非高斯性. 简单的褶积模型和复杂的有限差分模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