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河道演变及泥沙灾害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沙期及低频率、高强度洪水往往酿成泥沙灾害和洪涝灾害。地球自转变化是影响河道演变与诱发泥沙灾害的重要的自然因素,由长江、黄河及淮河的部分水沙资料及地球自转日长变化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当地球自转由加速转向减速时,黄河下游出现枯水、少沙时期,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出现高频率、低强度洪水;而地球自转由减速转向加速时,黄河下游出现丰水期和中、丰沙期,长江与淮河出现低频率、高强度洪水,长江下游处于切滩旺盛期。在地球自转变化的转折点之间,河道处于相对稳定演变阶段,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洪涝与泥沙灾害。  相似文献   
592.
采用小波方法对海尔波普彗星的近核CCD图像进行处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彗核的亮度中心周围的特征结构,从而提出了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方法来测定海尔波普彗星投射在观测平面上的平均自转周期,结果为24.41±0.96小时  相似文献   
593.
地震和干旱的定向迁移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4条地震带和全球6条地震带地震的定向迁移和亚非中纬度地区干旱的迁移现象;探讨了亚非地区地震和干旱向东定向迁移的机制,认为这可能是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大西洋脊间歇性张裂和板块的脉动式推挤引发的变形波的传播和这种变形波驱动地壳和上地幔内的热流体(液、气)周期性上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94.
国际VLBI测天测地服务机构(IVS)已组织了多次VLBI连续加密观测(CONT),提供了高精度连续的原始观测数据,在地球自转参数(ERP)的连续高频解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揭示了地球自转高频变化的观测资料和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其激发机制改进模型.这里使用VLBI资料处理软件系统OCCAM处理了CONT02,CONT05和CONT08数据,并进行ERP高频解算及频谱分析.从各次CONT观测的残差频谱中发现较强周期信号,反映了地球自转的特性.特别是CONT08残差频谱中存在明显的周日项信患,揭示了北半球夏季月份大气激发对地球自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5.
浅谈板块运动的外部力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地球板块运动的力可以分为内部力源和外部力源,只有外部力源才会使地球板块产生持续的同向运动。在对历史地质资料总结的基础上,得出银河年周期对地球板块的运动有重大影响。可以认为全球板块聚合一离散周期以银河年为周期。全球板块大约在一个银河年内(220-250Ma)离散一聚合一次。在比较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球板块运动的监测结果和地球受到的太阳、月亮固体潮的理论计算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固体潮力是推动地球板块日常运动的重要外部力源。除此之外,自转的影响也是使板块运动的力源。  相似文献   
596.
现今全球大洋中脊系统的分布具有球面上的定向性与等距性,横向上的波动性,时代上的长期性与对称性及洋中脊位置相对于大洋岩石圈的稳定性等基本特征,洋脊系统的展布与地球自转存在密切相关性。
大洋中脊系统分布的基本特点决定于固体地球内部的动力系统。已有资料表明,地球各圈层均受西向驱动力与重力两大全球性基本构造动力的驱动作用。在西向驱动力、重力与热力的长期作用下,固体地球各圈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流变性。本文通过解流变体的Navier-Stokes动力学方程,求得团体地球岩石圈-软流圈的水平速度分量Vθ与径向速度分量Vr
据此对全球洋脊系统分布的定向性、等距性、垂向波动性及与地球自转的密切相关性等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动力学机制进行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597.
本文是序列文章的第五篇,其内容包括: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在考虑到地球的自引力、液核对核幔边界的压力和外部引潮力的作用下,严格地给出了地幔的角动量方程.利用前文的有关结论,进而给出了整体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方程和内核地球模型的地球自转耦合运动学方程组.本文顾及了高阶岁差章动力矩对地球自转的影响,因而在理论上扩展了文献〔1〕给出的理论模型.本文的理论对进一步研究在高阶岁差章动力矩作用下的内核地球章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98.
在对固体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固体潮很可能是使印度洋板块向南挤压中国大陆的力源,而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很可能是太平洋板块沿东西方向挤压中国大陆的力源。  相似文献   
599.
地球自转与厄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乐 《海洋预报》2005,22(4):89-95
本文对地球自转速度观测资料做了一些统计和分析,发现地转速度除了有徐缓减慢的长期趋势之外,还有规则性的季节变化和不规则性的突减过程.地转速度的这些突减过程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分析确认,地球自转是海流的原动力之后,从定性上依流体运动规律解释了地转速度的突减过程如何促成海洋环流异常,从而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0.
游性恬  谷湘潜 《大气科学》1997,21(5):545-551
利用IAP二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改变地球自转速度下冬季大气环流及气候异常的数值模拟。其中试验1: 设25 h/d (350 d/a);试验2:设23 h/d (381 d/a);控制运行:24 h/d (365 d/a)。联系从古至今地球自转逐渐减慢的情况,主要讨论地转减慢对冬季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以后,能使西风急流加强,南极附近增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