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82.
83.
84.
地壳运动整体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讨论了构造体系与全球运动场、板块构造与旋转扩张、断块构造、镶嵌构造、地洼说与地球自转、构造迁移的方向性及地球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运动规律以后,提出了地球动力系统统一观,并进一步论述了包括重力、热力、离心惯性力等在内的地球动力系统中,地球自转自转速度不均衡乃是发动地壳运动的主因,而地球整体的运动和变化,又受着天体活动的影响。
本文纲要性地指出,地壳上各种地质现象与相关的自然现象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受控于地球整体的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85.
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及与天文因子的相关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卫捷  汤懋苍  冯松  张莉 《高原气象》1999,18(2):179-184
主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和相关统计,分析了近50年来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以及高原季风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地球自转速度(Δ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三种亚洲季风虽然在年际变化上相关不好,但在年代变化上具有很好一致性;亚洲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SCL和Δω均相关很好,其中以与Δω关系最好,且Δω的变化超前亚洲季风的变化。对日地因子的短期变化如何影响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提出了初  相似文献   
86.
认为科里奥昨力有两种形式。当物体在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水平曲面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一科里奥利力。当物体在地球内部或外部重力场中,沿垂向上升(下降)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二科里奥利力。大气气流上升或下降,地幔热柱上升,是否会受到第二科里奥利力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7.
历史上采用地方时间观测和记录的某些天象的时刻,可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日本在17-19世纪间许多月球朔和望时刻的观测记录。本文简要介绍了其记载情况,探讨了将这些年代较晚的观测资料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研究的可能性。试算结果表明他们对研究此期间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可起到积极作用。有必要对他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
目前,人们还无法准确地预报地震。找到地震和某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地震的触发因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漂浮在软流层上的地球板块随地球一起转动,地球自转变化可能对强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统计2000年以后全球MW7.9以上强震和地球自转周期、极移以及章动的关系,发现全球强震和大约13~15天的日长变化、大约一年周期极移变化以及十几天左右不规则章动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贝叶斯公式分析,强震发生在日长变化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3倍,发生在极移X方向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6倍,发生在极移Y方向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3倍,发生在章动拐点处的概率为随机概率的2倍。这种拐点不是固定周期,它受到各种摄动因素而发生不规则漂移,全球强震往往发生在上述周期变化的拐点处。希望以上结论能对大地震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9.
利用1963—201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29次MS≥7.0地震和全球范围内42次MS≥8.0地震资料,根据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计算了它们的相位角,分析了它们的相位角分布,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它们与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中国大陆地区MS≥7.0地震,约81%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加速初期和高值点附近-减速初期,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球范围发生的MS≥8.0地震,约68%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低值点附近,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90.
利用GPS观测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用全球均匀分布的22个IGS跟踪站(IGS05)的连续观测资料估计地球自转参数(ERP),并与IERSC04(UTC0时)的结果相比较,二者相差很小,均在IERS的ERP估计精度范围之内。基于即将建成的COMPASS全球连续监测与评估系统跟踪站,选择其网的8个IGS跟踪站的资料进行了解算并进行了分析和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