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测绘学   1073篇
大气科学   994篇
地球物理   472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486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爱鸣  林毅  吴幸毓 《气象》2010,36(9):29-35
利用热带气旋资料和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49-2008年入侵台湾岛及邻近区域的热带气旋出现的各类异常路径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异常路径的形成是环境流场和台湾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台湾地形的影响,导致入侵这一带区域的热带气旋结构及其周围的气压场和流场发生变化,并可能诱生出地形槽或低压。热带气旋出现左折、右折、打转和诱生低压发展取代原热带气旋的异常路径,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异常路径,地形和环境作用的主次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992.
The adaptive wavelet collocation method(AWCM)is a variable grid technology for solv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PDEs)with high singularities.Based on interpolating wavelets,the AWCM adapts the grid so that a higher resolution is automatically attributed to domain regions with high singularities. Accuracy problems with the AWCM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and in this paper problems of effciency with the AWCM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rough a simple one-dimensional(1D)nonlinear advection equation whose analytic solution is easily obtained.A simple and eff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AWCM is investigated.Through studying the maximum errors at the moment of frontogenesis of the 1D nonlinear advection equation with different initial values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 on a uniform grid,the AWCM shows good potential for modeling the front effciently.The AWCM is also applied to a two-dimensional(2D)unbalanced frontogenesis model in its first attempt a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meteorological front.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bout the model are revealed by the new scheme.  相似文献   
993.
9615、0814号强台风路径、强度相似,西北偏西移进入广西沿海和南部,均对广西产生了较强风雨天气,影响严重.利用常规资料和EC、JP资料,对这两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环流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纬从中亚到东亚有高压脊或以纬向环流为主,西风槽偏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强大且呈带状分布或不断加强与西伸,地面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是两个热带气旋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的原因;而由于副高形态和演变的不同,地面冷空气影响不同而使冷高压与台风之间气压梯度不同使得各台风路径有些微的差异.分析还发现200hPa散度、850hPa涡度、850hPa南北风分布的不同对台风路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94.
分析"北冕"对玉林影响及路径变化的原因,对进一步改善其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95.
应用Micaps资料及FY-2c卫星云图,通过天气分析与诊断分析,探讨了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的移动路径特点,对广西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造成强降水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2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比较分析了近6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的两个4月台风9902(LEO,利奥)和0801(NEOGURI,浣熊)的生成发展背景、路径变化和风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月台风"利奥"和"浣熊"均是在La Ni?a事件下发生,在此背景下南海地区偏强的对流活动、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4月台风的形成;"利奥"由季风低压发展而成,"浣熊"由东风波演变而成;(2)"利奥"路径多变与大陆冷高压强盛和副热带高压偏弱多变有关;"浣熊"移动则受偏强且稳定的副高环流影响,路径以稳定西北行为主;(3)"利奥"和"浣熊"登陆时强度和地形条件相似,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降水量级差异主要受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利用FY-2C卫星、Doppler雷达、风廓线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0509号台风"Matsa"(以下简称Matsa)螺旋云带登陆过程中云、回波、风雨等时空分布特征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螺旋云带、飑线风雨增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atsa先后有6条外、内对流螺旋云带登陆并影响中国大陆,对流螺旋云带登陆过程中增幅显著,云顶最低亮温平均下降20.2℃,螺旋云带登陆至减弱维持时间12.8 h,登陆间隔8.6 h.外螺旋云带登陆时风速增幅2.0 m/s,最大增幅4.1 m/s.同时可带来平均19 mm、最大75 mm的降水量.内螺旋云带登陆时风速增幅4.2 m/s,最大增幅9.0 m/S,最大瞬时风速达30.2 m/s,同时可带来139.6-174.2 mm、最大396 mm,1 h最大降水59.8 mm.对流螺旋云带在登陆过程中,在其前沿部位不断有台前飑线向外分离,台前飑线的回波宽度一般在5 km左右,回波梯度特大,长度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登陆时回波增幅5-10 dBz.台前飑线的移动方向与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移动平均46 km/h,是同时刻台风时速的2.5倍.台前飑线的形成特点为先出现双链或多链小弧弓形回波,在登陆中演绎成大弧.在速度图上,台前飑线中分布着倒V型或S型零速度线.在地面小尺度风场上,表现出具有东南与东北风向辐合线,切变辐合甚至涡旋扰动的特征非常显著.飑线过境时,风向扰动47-135°,风速增大1倍以上,地面瞬时风速平均增幅为4 m/s,最大可达10 m/s.瞬时极大风速26.4 m/s,同时可带来6.9-29.1 mm、最大90 mm的降水量.500 m以上的风速比近地面大1倍,大风区厚度可伸展至对流层上部.  相似文献   
998.
一般认为相似路径台风的影响大致相似,但实际上相似路径台风的风雨分布尤其是暴雨分布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相似路径热带气旋“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暴雨成因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加强台风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预报。“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逐日降水分布对比分析表明,两者登陆前降水分布类似,而登陆后降水分布差异比较大。利用NCEP/GFS 1 °×1 °分析资料对热带气旋登陆前后天气形势、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海棠”(0505)和“碧利斯”(0604)登陆前引起浙闽沿海地区大降水主要是热带气旋外围偏东气流和地形共同影响下形成。“海棠”登陆后,维持在浙江东部沿海东南风急流不断输送水汽到“海棠”倒槽内引起浙东南沿海强降水,深入内陆后,降水主要由“海棠”自身环流携带的水汽辐合引起的,降水比沿海地区明显减弱;而“碧利斯”登陆后,有明显的南海季风环流输送水汽并入热带气旋南侧环流,在其南侧形成偏南风急流,使南侧水汽输送得到明显加强,造成“碧利斯”南侧水汽通量辐合,北侧水汽通量辐散,南侧降水比北侧降水强很多;深入内陆后,“碧利斯”环流仍维持并引导北方槽后弱冷空气渗透到其西南侧,使南侧降水进一步增幅。本文还探讨了包括热带气旋外核在内区域平均垂直风切变和热带气旋强降水落区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棠”和“碧丽斯”大暴雨落区均对应于暴雨区区域平均垂直风切矢量左侧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海棠”垂直风切变矢量平行于移动路径并指向移动路径后方是造成“海棠”强降水分布在其移动路径右侧的重要原因,“碧利斯”垂直风切变矢量平行于移动路径并指向移动路径前方是造成“碧利斯”强降水分布在其移动路径左侧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垂直风切结合水汽输送条件可以作热带气旋大暴雨落区预报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三花区间天气雷达测雨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窗概率配对方法以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变分联合的方法分别对郑州和三门峡两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自动雨量站资料进行了降水反演和评估,并实现了两部雷达降水反演的拼图.评估结果表明在雷达测雨中,利用改进窗概率配对方法确定的Z-R关系反演的雷达测雨精度要优于目前国内业务雷达采用的经验关系式,而且经过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变分联合处理之后,既保持了雷达观测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显著提高了雷达测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陈虹  黄忠贤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Z1):270-280
利用时频偏振分析技术分析穿过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基阶Love波的偏振方向,确定不同周期的Love波到达台站的入射方向对于大圆的偏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内部传播的Love波传播路径基本不偏离大圆路径,穿过青藏块体及川滇西部低速区边界的Love波明显偏离大回路径低速区(青藏高原及川滇西部)的边界区域速度变化梯度大,对路径影响大.低速区内部路径偏离不明显,内部速度变化梯度比边界区域速度变化梯度小.低速区内大约在青藏高原中部位置是面波速度最低的地方.面波路径对于大圆路径的明显偏离,是由于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造成的.利用已知的相速度分布,采用射线追踪方法正演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在偏离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偏离角的值则比实测值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