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5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口北支水道萎缩淤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58~2009年长江口北支水下地形实测数据,基于GIS技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水道趋于萎缩淤浅,其发展特征表现在河道宽度缩窄、水深变浅、水域面积减少以及河槽容积缩小;其驱动原因为1955年左右的自然河势调整以及几十年来沿岸人工围垦工程;北支萎缩淤浅造成了水道消亡加速、水沙倒灌风险加大。拟应采取修闸建坝等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北支水道的价值,减小其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992.
长江口北槽一期工程后滩槽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7月和2001年5—6月份长江口北槽航道及两侧滩地进行的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后的滩槽泥沙交换情况以及在自然与工程双重影响下的沉积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影响了长江口尤其是北槽及两侧滩地的水沙条件和沉积物分布。强劲的径流和潮流作用和风浪作用造成航槽及两侧滩地的冲淤转换及沉积物分布的变化;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工程段内航槽泥沙粒径粗化,两侧滩地和工程段下游泥沙中值粒径变细,这反映了在工程实施后滩槽泥沙交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海图上航道水深数据稀少、进行乘潮进港分析不准确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高精度瞬时水深模型的乘潮进港分析方法。在海图水深的基础上,融入高密度多波束水深数据,共建高精度静态水深模型,并进一步精化水位预报,形成高精度的瞬时水深模型;然后,采用分段测试的方法,分析航线可行性,并求取乘潮进港时间窗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高精度的瞬时水深模型能够获得更准确的乘潮进港出发时间窗口,可提高航道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带交叉钢筋T形截面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提出带暗柱异形柱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钢筋混凝土带交叉钢筋异形桩这一设计方法。通过3根T形截面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普通T形短柱、带暗柱T形短柱和带交叉钢筋T形短柱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屈服位移、弹塑性位移、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等性能。试验表明加配交叉钢筋可明显提高T形截面短柱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95.
朱晓赟  张可能  彭良 《探矿工程》2006,33(5):31-32,54
以湖南湘潭某通信管网建设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导向钻进非开挖技术进行铺管建设中导向轨迹的设计方法,以及根据工程情况确定所需的最大回拖力,并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几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周海松  李淑海 《探矿工程》2006,33(10):32-34
给合昆明市综合管沟穿越昆玉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非开挖技术在管沟拉索施工过程中的导向孔施工技术、钻孔回扩技术及管线回拖技术,为钢箱对拉隧道施工应用非开挖技术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探矿工程》2006,33(8):52-52
广东日前作出“海路空铁管”五路并举,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决策。 “十五”期间,广东交通建设迅猛发展,成果丰硕。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航道及管道建设均实现新突破,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但是,与广东飞速发展的经济总量相比,其交通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998.
烂沙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烂沙洋海区的3个钻孔进行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的分析,就烂沙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千年尺度上,研究区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钻孔所揭示的沉积速率为2.16~4.67mm/a,水深变化幅度不大;在C孔所在的深槽区,有12m的以包卷层理、扰动层理为特征的淤积层,颗石的特点显示其来源于水深较浅处,通过1992年、1994年和2003年共3个时段的海图对比,该淤积层形成于近年,结合其沉积结构分析,该淤积层应为与事件相伴的事件沉积,工作区的整体冲淤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999.
泥石流输沙及其对山区河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崔鹏  何易平  陈杰 《山地学报》2006,24(5):539-549
泥石流能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大小混杂的固体物质输入主河,影响主河河床演变,形成灾害。在连续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泥石流输沙的强度、级配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测量,分析了泥石流在沟道内冲淤特征以及影响泥石流冲淤特征的因素,如泥石流活动规模和局部沟道条件等。通过水槽实验,分析了泥石流与主河交汇的机理,将泥石流入汇主河的模式概括为掺混模式、潜入模式、推进模式和堵河模式,并且从能量角度阐释了汇流区的水沙交汇特征,提出了泥石流堵江的判据。最后,分析了泥石流多发区受泥石流入汇影响,主河河床在平面形态、横断面形态、纵断面形态和河型等方面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1986年以来杭州湾围垦淤涨状况卫星遥感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86年以来8个时相的TM/ETM+遥感资料,调查杭州湾围垦淤涨情况。在几何校正、图像拼接的基础上,提取多时相的岸线;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岸线动态变化、围垦淤涨状况及其趋势。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杭州湾岸线演化主要是由人工围垦和滩涂养殖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