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东半岛海岸带面临着各类复杂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受到了多环芳烃(PAHs)等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本文研究了整个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62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潜在风险进行解析与评价。研究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含量为0.06~3191.40 ng/g(平均值262.08 ng/g),与国内外海岸带相比,山东半岛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PAHs整体污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但个别站点的PAHs含量偏高。运用特征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为木柴、煤炭、油类的燃烧以及油类泄露的联合作用。采用效应区间低值法(ERL)和中值法(ERM)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周边所有站点及威海、青岛周边个别站点苊、芴浓度位于ERL值与ERM值之间,但多数站点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很小。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中PAHs对生物的毒副作用尚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极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广泛存在于大气中的一类毒害有机污染物.本研究采集了2018年冬、夏两季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的气态和颗粒态(PM2.5)样品,分析了16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PAHs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变化,并结合PM2.5相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左旋葡聚糖浓度,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PAHs进行了来源解析.∑16 PAHs的气相浓度范围为7.08~284.08 ng/m3,PM2.5相浓度范围为0.30~17.00 ng/m3,两相总浓度(37.48±41.53)ng/m3.季节特征上,∑16 PAHs气相浓度为夏高冬低,PM2.5相浓度则呈现冬高夏低,总∑16 PAHs浓度呈夏高冬低.比值法和PMF源解析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9个典型城市大气的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57%)、煤炭燃烧(30%)和机动车尾气排放(13%).城市周边生物质燃烧引致的PAHs污染仍需重视.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珠江三角洲大气PAHs致癌等效浓度处于较低水平(0.30~1.89 ng/m3),主要由苯并[a]芘贡献(>45%),建议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践发  沈平 《沉积学报》1995,13(1):32-40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大兴安岭摩天岭(47°22′23″N,120°38′45″E)雨养泥炭沼泽泥炭柱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雨养泥炭沼泽表层PAHs总含量的质量比为1 874.4 ng/g,与国内外雨养泥炭沼泽表层相比,其污染水平相对较高。由于研究区气候冷湿,雨养泥炭沼泽中的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这和其PAHs含量的相关性较小。研究区样品中检测出的PAHs主要以2~3环的多环芳烃为主;由PAHs分子标志物指标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雨养泥炭沼泽PAH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森林火灾与大气远距离沉降;沉降的PAHs污染物是原油开采、石油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的共同贡献。在距地表15~34 cm处,柱状剖面层的PAHs含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1987年和1998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树木燃烧所致。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及其生物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环芳烃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天然燃烧、火山爆发、矿物资料及其它有机物的不完全燃料和热解产生的PAH进入大气中,气态沉降、城市地表径流、城市污水、废水及油的溢涵和渗漏等是PAH进行地表水的主要途径,大气中PAH的干、湿沉降,污水灌溉,地面及地下储油装置的渗漏,地面固体废物堆的淋滤等是土壤中PAH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和土壤是PAH的主要环境归宿。生物恢复是一种处理有机污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溶胶中的PAHs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分布广泛、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和大气气溶胶中苯并(a)芘分析认为,春季样品中大气气溶胶中PAHs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排放,夏季来源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化石燃烧排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长江三角洲某地区3个城市(C市、W市、S市)浅层地下水的单环芳烃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区水样分析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单环芳烃的污染特点和分布特征,然后从研究区污染源分布、单环芳烃的挥发性、研究区降水以及包气带的防护性能等角度探讨了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呈点状分布,污染范围不大;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相对较轻而地表水污染严重。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特征与研究区工业企业分布、单环芳烃的挥发特性、降水以及研究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密切相关。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和工业企业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机污染物高浓度的检出点均分布在污染工厂附近,无明显污染源的地段,其浅层地下水水样无有机污染物检出;各检测单环芳烃组分的亨利常数均大于1.01×102Pa·m3·mol-1,所以挥发作用是其主要迁移机理,苯的柱试验表明,苯溶液浓度从1079.0μg/L降低至6.9μg/L仅需26天;研究区包气带为河湖三角洲沉积相的淤泥质粘土,粘粒含量大,粘土矿物含量也很高,富含有机质,其含量大都在1.0%以上,此类土壤具有高的吸附能力,阻滞了污染物向浅层地下水迁移;降雨时浅层地下水中单环芳烃检出率和检出浓度都较高。4种因素综合,使得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呈现污染程度轻、分布零散、污染分布范围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部分地区土壤和植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北京市区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不同功能区土壤和绿化植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土壤和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车流量较多的路边土壤PAHs质量分数很高,西城区北京杨叶片中PAHs质量分数较高;相同采样点的土壤与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香烃由于诱发突变和致癌的性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其降解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笔者研究了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改变相对湿度(5%至30%之间),苯并芘(一种典型的多环芳烃物质)在石英,矾土,蒙脱石,高岭石,腐殖酸和吸附了腐殖酸的石英上的稳定性,继而可以检测出矿物表面催化多环芳烃降解的效果。苯并芘的稳定性主要是由吸附剂的物化性质决定的。石英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效果,即便其表面被腐殖酸所包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3天)吸附在蒙脱石和腐殖酸表面的苯并芘依然很稳定。实验装置中的湿度影响在某些特定的矿物中的苯并芘的稳定性。特…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 Permian-Triassic ( Tr/P) boundary , datedto be (251 .4±0 .3) Ma ago ,is marked by the mostdrastic mass extinction of organisms in the Phanero-zoic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attern and the cause ofthe mass extinction,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biostratigraphy , isotopic chronostratigra-phy , event stratigraphy , eco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yne et al .,2004 ; Reichowetal .,2002 ; Yin et al .,2001 ;Jin et al .,2000 ;Zhanget al .,1996 ,199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