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王训明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96,16(2):180-184
运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半隐蔽式沙障区内外沙物质的粒度特征。指出了设置沙障后随时间的推移,障内沙物质平均粒径的Φ值将增大,分选程度变差,而偏度和峰态变化则不十分显著;累积概率曲线表现为四─六段式,含两组悬移组份;掩埋沙障的主要沙物质是跃移组份。此外,还分析了粒度分布与风沙运动的关系,为设置和维护机械沙障提供了粒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12.
作为全国生态最脆弱的省区之一,宁夏人治沙可谓历史久远。从草方格控沙到沙地里长出香甜的硒砂瓜,再到今天的沙漠月光温室,宁夏治沙已经进入了革命性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413.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的竞争调节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利用定点样方观测种群数量变化和定株测定植株生长的方法,研究了荒漠植物中是否存在竞争的问题,得到如下初步结论:①在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荒漠生境中,当降水相对多时植物个体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②在种群水平上,种内竞争的数量调节作用表现为将变化幅度很大的初始密度调节为变化范围很小的终局密度。③在个体水平上,竞争制约着可塑生长过程,植株平均重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④当种群初始密度大时小画眉草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表现出较明显的r对策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414.
论鄂尔多斯历史农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生伟 《中国沙漠》2003,23(2):195-204
鄂尔多斯是古"河套人"的故乡,是中国北方各民族最早活动的历史舞台。这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灿烂的草原文化闻名遐迩。特殊的草原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漠南北众多游牧民族和部落的人民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濒临中原腹地的战略位置和宜耕宜牧的资源条件,警示着中原王朝不惜国力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鄂尔多斯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中心之一。中原王朝控制之下,以农业著称,游牧民族占据时,则以畜牧业见长。亦耕亦牧,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为多民族地区的形成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掠夺性的经营,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加速了该地区的沙漠化。今天,实行农牧业产业化,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轮牧,是建设山川秀美的鄂尔多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15.
重点介绍了没草沟蛇绿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等,并对该蛇绿岩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该蛇绿岩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构造上处于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岩石组合由变质基性玄武岩及少量辉绿岩、辉长岩、变质橄榄岩、辉橄岩等组成。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该蛇绿岩与俯冲无关,属正常洋中脊型玄武岩。前人开展的地质调查表明,该蛇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通过对没草沟蛇绿岩中玄武岩和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了488.2±2.1Ma和500.8±2.2 Ma的年龄数据,确定该蛇绿岩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早奥陶世。该同位素年龄的获得填补了该地区蛇绿岩无时代依据的空白,同时反映古特斯洋在本区的残留。综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没草沟蛇绿岩早期为初始洋盆环境,晚期有洋脊扩张中心环境的玄武岩形成。寒武纪早期是洋盆发育的全盛期,奥陶纪晚期洋壳发生消减,于晚志留世洋盆基本闭合,后期伴有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16.
防风固沙草方格铺设机器人横向割断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术发  刘晋浩  叶郁 《中国沙漠》2011,31(5):1087-1092
横向割断机构是草方格铺设机器人横向铺设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运行。针对草方格铺设机器人所要完成的任务,设计出一套既适合工作环境、又能完成割断任务的新型机构。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Pro/ENGINEER软件绘制出割断机构的三维模型,观察模型设计是否存在干涉等现象;利用ADAMS软件对割断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观察机构的运行,绘制出关键部位的速度、位移等参数曲线,在理论上确保割断机构动作方面的可行性、合理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横向割断机构能够按设计完成割断草帘绳的任务。  相似文献   
417.
江苏如东潮滩微地貌及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如东洋口港东侧长沙镇外宽10余千米的粉砂质潮滩上进行潮滩微地貌调查,在低潮滩设置 3个沉降板,在中、低潮滩采集4个柱状样(长度92~151 cm),并对其进行垂向上的粒度和微相分析及210 Pb 测量。希望通过上述调查,揭示研究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潮滩冲淤调整状态。调查结果表 明,低潮滩尤其是低潮滩下部是微地貌变化最活跃的场所,表现为潮滩表面凹凸不平、多冲蚀洼槽,沉降板试 验结果显示低潮滩约2个月的沉积量向水边线方向显著减小;中潮滩表面平坦,微地貌相对比较稳定。柱状样 研究结果显示,低潮滩早期为向上变细的进积层序,但近期沉积物粗化,呈现退积层序,且该现象在低潮滩下 部尤其明显;中潮滩柱状样显示向上细化层序,反映稳定持续的加积和进积。柱状样的210 Pb测试结果表明,中 潮滩中部(米草滩中部) 沉积速率为4.40cm/a,中潮滩下部(米草滩前缘) 为1.85cm/a,低潮滩中部为1.54 cm/a,低潮滩下部无法获得沉积速率。该沉积速率结果还显示低潮滩退积层序的开始时间和研究区米草的引种 时间基本吻合。上述研究结果反映近30a来在人类活动尤其是米草的作用下,研究区中潮滩稳定淤积,但低潮 滩却因缺乏充足泥沙而加剧侵蚀。  相似文献   
418.
两种湿地草本植物在安徽的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安徽两种新分布草本植物,即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的水茫草Limosella aquatlca Linn.和菊科Compositae 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 R.Br.。文中所及标本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419.
和田河流域灌(草)丛沙堆的形态特征与发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灌 (草)丛沙堆形态是由区域植物、风力和沙源相互作用塑造的一种动力平衡形态。本文在对新疆和田河流域灌 (草)丛沙堆野外考察、形态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灌 (草)丛沙堆的形态变化规律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各种灌 (草)丛沙堆的长度、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种类灌 (草)丛沙堆以及同一类型沙堆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沙堆形态特征的数学模型分析,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和风沙环境特点,可把灌 (草)丛沙堆发育划分为各形态指标协同变化的增长阶段,以植物动力影响为主、长宽尺度均衡发展、坡度较大的稳定阶段,以及沙堆长度相对缩短、各形态指标关系趋于复杂的风蚀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420.
陕北吴起县退耕还林(草)成效的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登科 《中国沙漠》2009,29(1):125-130
利用GIS综合解译分析NOAA/AVHRR、TM和DEM数据,揭示吴起县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所取得的实效。1998—2003年NOAA/AVHRR遥感监测表明,吴起县域版图在遥感影像上凸现,这就是该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留在大地上的绿色印记,表明吴起县植被状况正在逐年改善,而且植被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周围区域。退耕前后的LANDSAT TM影像解译结果对比分析说明,吴起县近年来退耕还林(草)的成绩是显著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与1997年相比,到2004年该县有81.31%耕地不再耕种,退出的耕地主要变为草地、林地和果园;林草覆盖度增加显著,由1997年的37.06%提高到2004年的83.63%;高坡度耕地绝大部分实现退耕,大于25°的坡耕地89.36%实现了退耕;低植被覆盖度的土地面积在大幅度减少,植被覆盖度小于10%的面积减少了90.91%。土壤侵蚀强度总体上降低,但土壤侵蚀状况仍然严重,需要继续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