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3篇
  免费   2347篇
  国内免费   3264篇
测绘学   519篇
大气科学   1026篇
地球物理   1362篇
地质学   10438篇
海洋学   1166篇
天文学   214篇
综合类   842篇
自然地理   103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80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344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333篇
  1991年   309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01.
为定量解释海水中液-固界面的台阶型动力学曲线及其台阶的消长变化规律,在我们已提出的“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控制的复合模型”和“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基础上,吸取Crank的若干数学处理方法,进而提出适合于非稳态体系的“液膜扩散-递进扩散-界面分级交换反应联合控制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102.
匀斑裸胸鳝核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容寿柏  张天国 《热带海洋》1991,10(2):98-100,T001
  相似文献   
103.
湖区风环流对湖泊环流影响的探讨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北半球大湖中普遍存在的大规模反时针环流的形成,提出了一种物理解释,认为大气在经过湖体时的地转适应过程产生了一个有利于这种环流形成的附加风场。这种环流的强度在一年四季中是变化的,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水动力学数学模型。数值试验表明,风场的有旋性对这种环流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计算得到的环流形态基本上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4.
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沉积物中Zr/Rb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复杂,湖泊沉积物中的粒级差别很大,单一的测量方法往往难以奏效。Rb、Zr是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稳定元素,但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别,Rb一般富集在细颗粒中,Zr则在粗颗粒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湖泊沉积物中Zr/Rb比值与粘土(<2μm)含量存在显著相关,Zr/Rb值反映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大小。Zr/Rb比值所揭示的青藏高原中部280万年来经历的3次大的环境演化过程与岩性变化、孢粉指标反映的环境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5.
运城盆地11 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迁与湖面波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黄土区湖泊沉积研究来恢复古气候、古环境,是对黄土区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补充和检验。通过山西运城盆地硝地湖泊沉积物的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探讨了该地区11kaBP以来古气候演化和湖面波动的历史。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YD(Younger Dryas)事件,进入全新世后气候有显著的趋势,最高湿润度发生在7.88-5.15和5kaBP后,气候逐渐变干,湖面波动与气候波动相关,全新世早期湖面开始上升,湖泊扩张,5kaBP后湖泊萎缩,盐类结晶析出。  相似文献   
106.
转“全鱼”溶菌酶基因大菱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伟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4,28(5):8-14
用大西洋条鳕(Macrozoarces americanus)抗冻蛋白启动子opAFP promoter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型溶菌酶基因构建“全鱼”溶菌酶基因元件opAFP—ly,首次应用电脉冲精子介导法将该基因片段导入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受精卵内,获得原代转基因大菱鲆。先后采用单因子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重复实验确定了最适导入条件:脉冲电压为400V/cm,脉冲次数为5,脉冲宽度为25ms,外源DNA浓度为50mg/L。利用最适导入条件,实现基因元件大规模转移。采用PCR技术对1月龄的原代转基因大菱鲆仔鱼的染色体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可达28%。  相似文献   
107.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和堆积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Xi湖体系。  相似文献   
108.
紫露草微核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露草微核监测法是业已证实为监测环境污染物最有效的一种技术。这个监测法可以在现场测试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或放射线,又可测定食品中或药物中有毒或有破坏性的液体或水溶性固体物质。如果要测试气体污染物或放射线时,应将紫露草含有花粉母细胞的花序的枝条放在污染环境的现场或是在密封的处理箱中;如果要测液体之类的污染物时,应使花枝由茎吸收污染物而转运到花粉母细胞申。如此,那些在早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引起的染色体断裂部分,将在四分体时期变成微核。显微镜玻片可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制成。从大量的四分体中所得到的微核频率,可用作染色体损伤程度的指标。此监测法可直接显示出真核生物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的程度。监测的结果可以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之内分析出来。这个监测法可算是目前最简便、最有效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9.
美国产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的微核(MCN)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已是熟知的有效手段,山东紫露草即毛萼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lexa)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在探测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