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655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037篇
海洋学   8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与之共生的岩相,初步确定了凝块石的形成环境--潮下低能带。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单因素及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在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对SRB脱硫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该SRB菌种生长在偏弱酸-中性环境中。当pH=6~7时,最适宜SRB生长,脱硫率达到最高;当pH=3~4时SRB难以生长,脱硫率接近于零。菌液中的金属铀的存在会抑制SRB菌的生长,铀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严重。  相似文献   
993.
马鞍山向山垃圾填埋场建设在向山硫铁矿尾矿库之上、混入玢岩铁矿尾矿和酸性排水,是富含有机质的废物与富含硫酸盐、铁氧化物废物混杂的地带,这是一个微生物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长期共存的场所。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体系进行微生物矿物交互作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向山垃圾填埋场-尾矿混合带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经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得到一株纯菌。经光学显微和扫描电镜观察、16SrDNA测序、还原硫酸盐能力检测,鉴定该纯菌株为梭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简称C.SRB)。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利用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生长,甲基红试验为阴性,吲哚试验、接触酶试验均为阳性。考查该菌株的生长代谢以及温度、pH、盐度等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发现,培养该菌株36 h消耗硫酸盐比速率最高为0.73 mmol/g·h;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pH值7、盐度0.5 g/L。  相似文献   
994.
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收到待检的百余件群镶钻石首饰中发现混有大量HPHT合成黄色钻石.采用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谱仪、紫外荧光灯、DiamondView^TM等对HPHT合成钻石样品做了详细地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HPHT合成钻石样品具有较为统一的黄色,放大检查可见合成钻石内部含有大量棒状、柱状、细小微粒状的铁镍合金包裹体,且几乎都有磁性,有些磁性甚至较强;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非常特征,均具有明显的1 131 cm^-1处的吸收峰,为Ⅰb型钻石,而Ⅰb型钻石在天然钻石中极少见到;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显示有强烈的铁峰和镍峰,且在短波紫外线下多数具有绿黄色荧光.HPHT合成钻石在DiamondView^TM下具有不同程度的黄绿色荧光,部分具有黑十字现象.  相似文献   
995.
珠宝市场上见到的大尺寸珊瑚有增多趋势,这类珊瑚多为珊瑚小料和胶结物拼合而成,前人研究未对其鉴定特征进行系统总结.笔者结合长期宝石检测工作认识,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两类拼合珊瑚的鉴定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其中,一类拼合珊瑚由珊瑚小料和胶结物组成,另一类拼合珊瑚由珊瑚小料、人工胎体材料和胶结物组成.放大检查和紫外荧光观察发现,拼合部位的胶结物、胎体材料与主体红珊瑚在外观及发光性特征上存在差异明显;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进一步确定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环氧树脂,部分拼合珊瑚依附的胎体材料主要为醇酸树脂(掺有碳酸盐粉末)和氰基丙烯酸乙酯.结果表明,放大检查、紫外荧光观察和红外光谱测试的综合运用,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鉴别拼合珊瑚.  相似文献   
996.
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斜坡油气运聚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琼东南盆地宝岛北斜坡近几年的勘探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已钻遇主要目的储层的定量颗粒荧光等
实验分析,结合油气地化特征、断层活动规律等,探讨研究区油气分布特征和运聚模式。结果表明:宝岛北斜坡主要目的
层三亚组储层属于中孔低渗储层,泥质含量高,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该储层普遍含气,油气藏形成时间晚,储层颗粒表面
吸附烃类普遍较高,颗粒内烃类含量非常低;而靠近凹陷的深层陵水组油气藏形成时间早,但后期遭受破坏,储层颗粒表
面吸附烃类普遍较低,颗粒内烃类含量较高;宝岛凹陷生成油气向北运移能力有限,主要向靠近凹陷的宝岛B区供烃,对
松涛凸起以北的宝岛A区油气贡献小;宝岛A区油气主要为其下覆渐新统海相烃源岩所生油气,通过广泛发育的断层垂向
运移而形成的,成藏时间晚,油气性质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97.
A组煤(1煤)是矿井延伸开采的主要煤层,受底板承压岩溶水威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A组煤层底板灰岩突水几率也随之逐渐增大。采集谢桥矿A组煤层底板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样品及对应层位的太灰水样品,并对不同层石灰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对水样进行常规离子组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A组煤石灰岩矿物组成、化学组分及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C2Ⅰ层和C2Ⅲ层石灰岩孔隙发育,溶蚀能力强,为含水层;C2Ⅱ层石灰岩裂隙不发育,岩溶不发育,为相对隔水层;太灰水中Ca2+、Mg2+、Na+、K+含量主要与石灰岩组成、pH值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关;Cl-含量与沉积水体盐度相一致。将岩石的矿物学特征与地下水化学组成同时进行研究对A组煤开采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三维荧光光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荧光分析技术,其与紫外荧光光谱相比,前者能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时的荧光强度信息,在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环境、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应用较成熟,而在珠宝玉石的测试与研究中则应用较少。选取山东蒙阴矿区产出的25颗钻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荧光对其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钻石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可分为无荧光谱峰、单荧光谱峰、双荧光谱峰和3个荧光谱峰4种类型,与其紫外荧光特征呈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根据形貌识别以及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结果,包括Gallionella ferruginea,Leptothrix ochracea和Mariprofundus ferrooxydans在内的嗜中性Fe氧化菌在现代甚至古代热液喷口系统的Fe氧化物沉积体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现代热液喷口系统而言,还原性羽流进入氧化性海水时形成的氧化还原过渡带是嗜中性Fe氧化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它们能在此环境中与Fe的无机氧化机制展开有效竞争,藉此获取生存所必须的能量。此外,通过静电吸引和表面活性基团的键合作用,细胞能在其表面和附属器官形成Fe氧化物壳层,从而形成与细胞自身相态相似的各种丝缕状结构。丝缕状结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阻滞热液流体和海水混合,进而在丝缕体交织成的网络内发生传导性热冷却,使流体中的Si达到饱和,在Fe氧化物表面沉淀下来,形成现代热液喷口系统的Fe-Si二期次复合生长结构。与现代Fe-Si沉淀类似的古代条带状Fe建造(B IF)沉积体的近期研究成果显示,Fe的来源很可能是前寒武纪时的热液喷口系统。由于B IF形成的海洋环境处于整体缺氧状态,早期营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以及与现代类似的嗜中性Fe氧化菌很可能都参与...  相似文献   
1000.
深海热液环境中的铁氧化菌及其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热液系统极端的物理化学条件蕴育了完全不依赖于太阳光的独特生态系统,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是支撑这些生态系繁荣的初级生产者.铁氧化菌是海底热液环境中常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之一,能够从低价态铁氧化成高价态铁的化学反应中获取代谢能量.它们对海底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堆积以及丰富热液生态系统功能等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深海热液环境中存在的铁氧化菌,以及它们的分类、氧化机理和与之伴生的生物矿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