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稚参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改性黏土治理有害藻华技术对仿刺参稚参的影响。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仿刺参稚参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6.01g/L;安全浓度为0.601g/L,高于在现场时的使用浓度0.1g/L;慢性毒性试验显示改性黏土对仿刺参稚参成活率和体重增长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改性黏土添加组中,发现仿刺参稚参的体壁组分(水分、灰分、总糖、总脂和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改性黏土的加入对减少仿刺参稚参的种内竞争有一定积极作用。另外,针对仿刺参稚参食用包括改性黏土在内的底层颗粒物的现象,考察了不同实验组仿刺参稚参体壁中铝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黏土有效去除有害藻华的体系中仿刺参稚参的生长情况,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改性黏土有效地去除了有害藻华,还明显降低了仿刺参稚参的死亡率。因此,改性黏土是一种有效治理仿刺参养殖水体有害藻华、对养殖生物无负面影响的藻华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2.
正1976省遥感中心前身,湖南省地质局遥感地质解译站成立,开始利用美国Landsat第一颗及第二颗卫星数据(MSS)开展遥感地质工作。1984开始与航天部五院501部、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等单位合作,在我国首次开展"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验"工作,并系统地编撰了我国第一本《地物波谱数据库》。1985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遥感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遥感中心,隶属原湖南省地质局。  相似文献   
153.
舆情     
正官员腐败关键词受贿贪污典型事件新华网贵州8月17日今年5月起,贵阳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党员干部参与违法"种房"的"三禁止"专项行动。目前,已查处党员干部参与、支持纵容和收受贿赂等有关违法"种房"的案件51件55人,使违法"种房"势头得到遏制。人民网安徽8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8月18日公布上周147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其  相似文献   
154.
155.
伊豆-小笠原和汤加地区中地幔多层速度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幔间断面的存在及其性质对于理解地球内部对流过程并对地球化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约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美国西部高密度短周期地震台网记录的汤加和伊豆-小笠原地区的深震波形资料的倾斜叠加处理,进而从中提取离源下行的次生转换震相SdP,据此分析两个俯冲区域的中部地幔速度界面的差异性存在:(1)伊豆-小笠原地区对应于"920km"间断面的深度应该位于910km,而汤加地区则存在着两个速度跃变面,分别位于850和950km处;(2)两个地区均存在着1000和1050km深度附近一定的转换点集中;(3)两个地区在1100km深度处都存在着比较明确的转换点集中,同时伊豆-小笠原地区在更深处的1168km附近存在转换点集中,而汤加地区相应的界面则存在于1200km深度附近.这样的复杂结构与铁在地幔主要岩石组分铁-镁钙钛矿和铁-镁方铁矿的配比不同造成的密度异常有关,同时汤加和伊豆-小笠原两个俯冲区间存在的差异性速度结构与两者不同的俯冲板片形态和残留有很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6.
一是积极动员组织,夯实评议基础。市局文件下发后,分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展开了此次评议工作,及时进行了专题研究,传达贯彻了上级国土部门和纠风办关于开展民主评议工作的精神,成立了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召开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157.
12月10日上午,区政府对违法用地整改工作进行实地检查督导。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吴健,区府办公室主任吕勇,国土分局领导、各镇镇长、各镇分管副镇长、各镇国土资源所有关人员参加检查。  相似文献   
158.
159.
位于上黑龙江盆地内的虎拉林金矿床为区域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虎拉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确定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作者运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分析了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II为金主成矿期,其Cu、Pb、Zn、Ag、Au、Bi、As、Mo、V、Cr、Mn、Sb、Sn和Ga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中,Co、Ni、As、Se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u、Pb、Zn、Bi及Te、Mo、V、Cr、Mn、Sb、Sn、Ga分别以金属矿物微粒及纳米微粒金属矿物包体存在于黄铁矿颗粒中或间隙;Au、Ag以银金矿微粒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及间隙中,且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个不同期次黄铁矿的Co/Ni值均小于10,且在Co-Ni成因判别图中PyI主要分布于沉积区,PyII与PyIII则主要分布于沉积改造区及岩浆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认为虎拉林金矿床首先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之后受到来自含Au、Ag、Cu、Pb、Zn、Bi等元素成矿流体的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物质源于早白垩世深部岩浆,且成矿过程中存在岩浆热液与早期沉积地层的混染作用,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0.
东昆仑造山带发育巨量显生宙花岗岩,记录了特提斯造山作用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本次研究以东昆仑丘吉东沟地区泥盆纪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厘定其成因类型,揭示岩石成因及其对原特提斯造山作用的启示.丘吉东沟花岗岩体由斑状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内发育暗色微粒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斑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82.7±3.6 Ma,判定其为中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w(SiO2)= 66.80%~73.15%)、富碱(w(K2O+Na2O)=7.07%~8.50%)和低铝(A/CNK=0.88~0.97)的特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的w(MgO)和w(FeO)分别为0.74%~1.77%和2.13%~4.98%,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Mg#值(21~50).岩石富集Zr,Nb,Ce和Y等高场强元素(Zr+Nb+Ce+Y=330~540X10-6),亏损Ba,Sr,P,Ti和Eu等元素.岩石的稀土分配模式呈右倾的"海鸥式"特征,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8Eu=0.12~0.35)和较高的10 000 * Ga/Al比值(2.65~3.72),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构造判别图解指示岩石具有A2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表明,丘吉东沟泥盆纪A型花岗岩起源于低压高温条件下长英质地壳的部分熔融,具有一定的岩浆混合印记,其成因背景与东昆仑原特提斯域碰撞后伸展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