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69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石灰用量对矿石中金的浸出和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荣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93-496
在炭浆法提金工艺的过程中发现,石灰的用量对矿石中金的浸出和浸出后对活性炭吸附金离子有着重大影响.这是由于石灰用量一过少,氰化物易造成化学损失,从而矿石中的金因氰化物不足而浸不出,而用量过多,又与积累在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化钙,在金表面和炭表面形成薄膜,从而影响金的浸出和金离子被吸附,因而,石灰的用量成为金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用滤膜法进行稀土氧化物原料组分的X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德明 《铀矿地质》1992,8(4):242-247
  相似文献   
73.
74.
75.
本文详细论述了交叉轨迹(Across-track)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地形测图的原理,导出了使用干净合成孔径雷达测定目标点三维坐标的基本公式,分析了目标点高程精度,给出了目标点绝对相位解算方法及干涉影象数字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76.
本文概述了中性大气层对VLBI时延观测值的影响,给出了计算这一影响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映射函数模型并综合比较了它们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这些模型在VLBI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软件XPVS中的实现。通过对实际观测数据处理所获各种模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在与目前国标上标准VLBI解一致的条件下,最佳映射函数模型为CfA2.2干气/Chao湿汽模型;Ifad和MTT大气模型的精度高于目前使用的CfA2.2/  相似文献   
77.
78.
解清华  朱建军  汪长城  付海强  张兵 《测绘学报》1957,49(10):1303-1310
针对经典的PolInSAR森林高度三阶段几何反演算法在单基线条件容易受到地体幅度比假设以及地形坡度影响的问题,从测量平差角度提出了基于S-RVoG模型的PolInSAR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森林高度反演算法。该算法不再需要假设某一个极化通道地体幅度比为零,且采用考虑地形坡度影响的S-RVoG模型作为平差模型。为了验证算法,本文采用欧空局BioSAR2008项目提供的3景P波段极化干涉SAR数据进行两组单基线森林高度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基线条件下,基于RVoG模型的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算法反演结果优于三阶段几何反演算法,而基于S-RVoG模型的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算法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对于坡度较大区域(坡度>10°),精度平均提高了18.48%。  相似文献   
79.
天绘二号卫星工程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良盛  刘志铭  张昊  钱方明  黄艳 《测绘学报》1957,49(10):1252-1264
天绘二号卫星系统是我国首个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微波测绘卫星系统,也是我国第1个近距离编队卫星系统,是国际上继德国TanDEM-X系统后的第2个微波干涉测绘卫星系统,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设计双频成像解决干涉相位绝对模糊问题的方法,彻底摆脱了对地面控制数据的依赖。该系统工作于X频段,设计分辨率为3 m,处于500 km的太阳同步轨道,由两颗对等的卫星组成,采用异轨道面卫星编队、一发双收雷达收发模式的技术体制,可以快速测制全球数字表面模型和雷达正射影像。本文通过对干涉基线体制、卫星编队构型及雷达收发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天绘二号卫星技术体制;并从系统任务、主要性能及组成3个方面进行了工程设计;从总体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及验证、型号研制3个阶段阐述了工程实现情况;最后介绍了卫星系统在轨测试验证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指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产品精度与TanDEM-X系统相当,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天绘二号卫星工程设计思路正确,工程实现的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0.
用InSAR技术从雷达图像获取DEM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利用InSAR技术生成DEM的过程,比较使用不同参数处理ERS数据所获得的不同试验结果,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因素,为提高处理结果精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最后总结出干涉处理过程中影响结果精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