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0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9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921.
辽河口芦苇湿地氨氧化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或然数(MPN)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辽河口芦苇湿地不同盐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数量分布和群落变化进行了解析,旨在探究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中AOB群落结构与土壤盐分的关系,为河口湿地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AOB数量越少,表现为土壤盐分含量为10g/kg的S10组AOB数量大于土壤盐分含量为15g/kg的S15组AOB数量,大于土壤盐分含量为20g/kgS20;其中S10组AOB数量多于对照组,S15组AOB数量与对照组相当,S20组AOB数量小于对照组,即土壤盐分较低时,盐分的升高能促进AOB的增长,当土壤盐分超过一定范围时,盐分的增加则抑制AOB数量的增加;不同盐度胁迫下AOB菌群群落结差异很大,而聚类结果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盐度对AOB的影响体现在低、中高、高盐度土壤中氨氧化菌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不同时期低盐度土壤中的AOB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均发生了变化;中高盐度土壤中的AOB群落结构相似,不同时期优势菌比例不同;高盐度土壤中AOB数量明显减小,种群多样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22.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海草生态系统快速退化,形成大面积"海底荒漠",降低了海草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由于各国政府对海洋资源的逐渐重视,海草生态系统的修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目前成功修复退化海草生态系统的案例很少,急需修复生态学理论对海草修复实践进行指导.基于此,本研究系统论述了海草修复的意义、难...  相似文献   
923.
 塘巴湖水库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具有灌溉、生活供给、养殖和发电等综合作用的水库,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对塘巴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生态学研究。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97种。库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属于典型的绿藻-硅藻型。不同期优势种不同:平水期优势种为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广源小环藻(Cyclotella bodanica)、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韦氏藻(Westlla botryoide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矩圆囊裸藻(Trachelomonas oblonga);秋季枯水期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marginata)、小形色球藻(C. minor)、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德巴衣藻(Chlamydomonas debaryana)、双对栅藻(S. bijuga)、小球藻(C. vulgaris)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erosa);丰水期优势种则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 Lemm)、颗粒直链藻(M. granulata)、美丽星杆藻(Asteronella formosa)、被甲栅藻(Scenedesmus armatus)、小球藻(C. vulgaris)、极小拟小椿藻(Characiopsis minim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erosaovata)和裸甲藻(Gymnodinium aeruginosum)。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为:枯水期(9.42 ± 2.20×106 ind/L)> 平水期(7.80 ± 1.41×106 ind/L)> 丰水期(1.11 ± 2.32×106 ind/L)。库区水温和水容量变化是影响塘巴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4.
泉州湾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分别在泉州湾北岸布设3条潮间带断面进行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研究.共计采获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样品166种,其中泥沙滩有80种,岩相有96种.其中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145种,构成该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调查的3条断面中,泥沙滩断面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 ind./m~2和24.48 g/m~2,岩相断面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412 ind./m~2和958.78 g/m~2.数量垂直分布,泥沙滩断面和岩相断面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以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数量季节变化,泥沙滩断面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季(170 ind./m~2和32.04 g/m~2)大于秋季(96 ind./m~2和16.92g/m~2),岩相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春季(1 360 ind./m~2)小于秋季(1 464 ind./m~2),而平均生物量为春季(1 122.83 g/m~2)大于秋季(794.75 g/m~2),数量季节变化显著.丰度/生物量曲线显示,泉州湾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受到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925.
青藏高原冰川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但对高原冰雪细菌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研究。选取西风影响下的新疆慕士塔格冰川、木吉冰川和印度季风影响下的尼泊尔雅拉冰川进行冰雪细菌研究,以揭示西风和季风影响区冰川雪中细菌丰度和群落组成特征以及细菌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受西风影响的慕士塔格冰川和木吉冰川的主要细菌类群为Bacteroidetes和Betaproteobacteria;受印度季风影响的雅拉冰川的细菌优势类群为Beta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表明西风和季风影响区冰川雪中细菌具有不同的群落组成。此外,通过比对16S rRNA,发现三个冰川分离的细菌与分离自海洋、湖泊、土壤、沙漠等寒冷环境的细菌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位于西风带的慕士塔格和木吉冰川雪中细菌Shannon指数高于位于印度季风区的雅拉冰川。印度季风带的雅拉冰川细菌群落组成受季节的影响明显而西风带的慕士塔格冰川则受季节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26.
詹瑾  韩丹  杨红玲  李玉霖 《中国沙漠》2022,42(2):194-206
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均是科尔沁沙地土地沙化的产物,植被恢复重建则是该区域流沙治理的主要措施,理解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演变特征有利于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本研究基于连续15年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长期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数据,分析了 3种沙地类型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年...  相似文献   
927.
碘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但是由于它极端分散,遍布在地壳各处,因而难以获得。实际上在水产动植物的机体中均含一定量的碘,如某些海绵含碘达8.5%,海藻中含碘较丰富的褐藻类,北方的海带含碘有0.24~0.756%,南方的马尾藻含碘亦有0.02~0.36%,它们的灰烬中含碘常达0.2~0.5%。  相似文献   
928.
华北地台炭纪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古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29.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吴庆余,章冰,盛国英,傅家谟(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藻类热模拟成烃,生物化学降解,有机地球化学浮游藻类生物的热降解模拟实验和...  相似文献   
930.
西藏察隅地区构造变形相及其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察隅地区属多次构造变动地带,先后经历了5次构造变形的改造与叠加,是主要在T-J2^1形成,J2^2以来进一步加强与定形的主支固陆边缘逆冲推覆,逆冲式褶皱造山带。由4个次级构造单元或构造一建造单元组成。可分为4种构造变形相,在各构造单元中构成了变形相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