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0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9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The effect of various nitrogen sources on the growth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yield is determined in Cryphecodinium cohnii ATCC30556,Single nitrogen tryptone and peptone are suitable to growth,the dry weight biomass is up to 2.78g/L and 2.70g/L respectively on medium containing 0.34g/L nitrogen.Peptone is a favorable nitrogen source for DHA accumulation,DNA yield increases up to 338.56mg/L.Using peptone and KNO3 as a multiple nitrogen source,the highest biomass and DHA yield are obtained from medai containing 0.34g/L nitrogen in which the ratio of peptone-N:NO3^--N is 1:2 ,and the bionmass and DHA yield are 2.98g/L(DW) and 527.97mg/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2.
海底甲烷冷泉特征与冷泉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提升了人类对深海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拓展了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潜在界线。综述了海底甲烷冷泉的成因、冷泉喷发的类型及其特征,海底冷泉分布、形成的主要阶段(150—100Ma BP,42—28Ma BP和12Ma BP以来)以及指示海底冷泉系统的简要特征;综述了冷泉化能自养生态系统及其食物链构成和特征,专性种、潜在专性种和非专性种的生物组成及其特征,冷泉环境中有孔虫和轻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变化;最后划分了我国近海的冷泉区(点)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分布和特征,为开展我国近海冷泉及其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3.
养殖污水对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限制性营养要素负荷承载能力;以及养殖污水排放、混合对海域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养殖污水排放可导致海域营养过剩,乳游生态异常和结构变化;生成的大量有机聚集体对营养要素内循环起了缓冲、调控的作用,并对初级生产力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4.
黄、渤海辽宁海区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黄、渤海在辽宁海区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结构扣季节性变化。经调查共有底栖海藻166种,分别隶属于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扣绿藻门,其中包括经济海藻75种。黄、渤海底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成分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烟台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春季群落的种类最丰富 (2 7种 ) ,其次为秋季群落 (2 6种 ) ,夏季和冬季较少 (2 2和 2 1种 ) ,4个季节群落的共有种仅为 7种。各季节群落中均以红藻的种类最丰富 ,褐藻次之 ,绿藻最少。在 4个季节群落中生物量的变化如下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绿藻和褐藻类群主要为暖温性种类 ,而红藻类群比较复杂 ,即有暖温带性的、温带和暖水性种类 ,也有寒温带的冷水性种类。4个季节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序列存在明显的差异 ,海黍子在春季和冬季为群落的第 1优势种 ,而孔石莼在夏季和秋季为第 1优势种。不同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 :物种丰富度指数 ,春季 >秋季 >冬季 >夏季 ;物种多样性指数 ,秋季 >夏季 >春季>冬季 ;均匀度指数 ,春季 >夏季 >冬季 >秋季  相似文献   
996.
南沙群岛渚碧礁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2002年5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渚碧礁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浮游动物鉴定有72种,其中挠足类种数最多,其次是浮游幼虫、毛颚类。浮游动物种类中多数是终生浮游生物,少数是阶段性浮游生物,个别是暂时性浮游生物。渚碧礁浮游动物群落的热带特征非常显著,多数种类属于热带外海生态类群,少数属于暖水沿岸生态类群。优势种相当突出,其中奥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orsinii占主导地位。渚碧礁浮游动物平均密度达840个·m-3,礁坪区与湖内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差异很大,湖为礁坪的7倍多,两者的优势种也有明显差异。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不均匀,主要密集于5—10m水层,因种类不同其垂直分布也有差异。礁坪的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昼夜变化显著,均呈白天减少、夜晚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生态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基于2018年5月胶州湾海域共计20个站位所获取的生物及环境数据,研究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08种,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654.38 ind./m2和1 024.512 2 g/m2,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趋势;调查海域优势种以多毛类为主,IRI值最高的物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香农维纳指数与ABC曲线均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4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底温和底盐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丰度分布。  相似文献   
998.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木榄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小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基于土壤粒径-重量分布资料计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介于2.78-2.90之间。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细粘粒、盐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质地的土壤,其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轻粘土<中粘土的变化。土壤的质地类型、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是决定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9.
山东小清河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山东小清河全程13个测点,在春、夏、秋、冬季分析进行了4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45种,隶属于7门32科62属。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诸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山东半岛东部海域主要以威海市北面和南面8个岛屿春、秋两季期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在两季度月得到海藻88种,秋季比春季种数多,北面4岛种类略多于南面4岛,群落构成都以红藻类为主。各岛平均生物量秋季高于春季,北面4岛高于南面4岛。就各岛生物量而言,北断面高于南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