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134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errigenous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and nearly all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ccur in the clastic rocks.The study shows that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ary fissures and pores which were 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rock interaction,rather than in the cements or secondary enlargements.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dominantly organic gas-rich or are composed of pure hydrocarb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mainly from 120℃ to 130℃,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changes provide the groun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evolution and thermal fluid-kinetics-model.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 the organic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s and gases in the area studied probably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or two-time migration.Micro-fluorescence rescear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oil migration-stage determination.The abundance and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oil and gas abundance and accumulation in rock layers.With the help of other informatio,organic i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32.
为了了解冲击弹性波技术在无损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特别是深部缺陷方面的可用性,在新丰江坝上测量了坝面致坝腔廊道的透射波,4.1m厚溢流坝墩桥面板底面和108m高程(距坝面约16m)裂缝的反射波,发现弹性波在混凝土坝体中的传播深度可达36m以上,始发波与到达波及反射波信号都十分清晰,而且测量波形不受电站运行等恶劣环境的影响,验证了冲击弹性波法无损检测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深部缺陷的可行性,文  相似文献   
33.
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采煤中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高度的判断是预测采空引起地表变形破坏程度的依据。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 煤层倾角是控制三带高度的最主要因素。建立在实测统计基础上的经验范围值用于三带高度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人为性。急倾斜煤层中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随煤层倾角变化的规律已被褐示[7].通过弹塑性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 本文提出了利用应力重分布图判断中、缓倾角煤层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的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34.
作者通过工作实践对房屋质量中的砌体裂缝和常见裂缝所产生的原因,危害性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等方面对防治裂缝的产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建筑密集区高倾角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倾角地区(地层倾角40~70°)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特别是在地表建筑物极复杂区(占工区的95%)实施三维地震勘探,显得难度更大。本文从观测系统设计、炮点、检波器的特殊布设及特观设计上,论证了其可行性。对高倾角且建筑物密集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36.
利用随机过程的谱展开理论以及Hudson等人的裂纹介质模型构造一种裂纹数密度是空间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介质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将裂纹的微观参数(裂纹数密度)与裂纹介质的宏观性质(弹性常数)联系起来,能灵活、有效地描述实际非均匀裂纹介质。模型算例表明,弹性常数的空问分布特征与裂纹数密度的有差别,而且对不同的弹性常数影响不同。通过改编自相关长度的大小,可以模拟裂缝在两个坐标轴方向上具有不同分布尺度的情况。最后,利用高阶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我们模拟了地震波在具有随机分布裂缝岩石中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3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为古岩溶喀斯特化与受后期构造叠置改造的孔、洞、缝等组成的非均质储层,储层具有规模不同、空间形态不规则、充填性质各异的复杂组合特征以此为对象通过分解地震波场不同特征信号,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储层目标的叠前叠后地震预测技术,不同特征地震预测结果经综合叠置验证分析,实现了残丘体上叠置的孔、洞、缝及古地貌的精细刻画及表征,展示了缝洞空间纵横交错的叠置关系,提高了复杂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及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38.
马春萍  杨传栋 《河南测绘》2004,(4):21-21,24
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其设备在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如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发生沉陷、倾斜、位移、扭曲和裂缝等。如果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则认为是正常现象;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它们进行变形观测,以监视建筑物的安全状态,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39.
由于岩体中岩石通常处于宏观压应力状态,因此人们常认为岩石的破坏为剪切破坏。根据我们的研究,对于岩石的断裂破坏,其本质应归为微裂缝的拉张破坏。  相似文献   
40.
白云岩成岩收缩晶间孔、洞、缝与构造网状缝相互沟通可以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这种复杂裂缝—孔隙型储层分布随机性强、发育程度和差异性大,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白云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例,提出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实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