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9篇
  免费   3116篇
  国内免费   3313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531篇
地质学   13817篇
海洋学   11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39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794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乌溪江引水工程厚黄隧洞工程实践,分析研究金衢盆地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条件,对在红层软岩中的浅埋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衬砌支护等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过去一直用“拉线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生代构造现象既是中生代时期构造作用的延续,也是始新世以来复杂应力环境作用的结果。印支-燕山中期,中国东部只受到太平洋-库拉板块一种力源作用,地层形变强烈,受力方向单一,以NW,NWW向挤压或左行剪切为主,发育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始新世,由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冲撞引发的NE向挤压力加入到本区,使苏北盆地从此处在因两大板块非均速推进而产生的二元交变动力环境: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右旋扭动”力偶,使燕山早-中期逆断层复活反转的同时,由于中国西部大陆的不断抬升,本区总的以沉积作用为主,而太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又产生“左行剪切挤压”,在整体抬升基础上,斜坡-凸起处的过多蚀进一步加强了箕状盆地结构。两种力源的时空交替实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断-坳-隆”沉降-抬升构造旋回,利用裂变途径迹资料探讨了不同方向构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993.
滇西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发育众多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以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或产于火山岩中。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区域3个代表性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不高,显示成矿为中低温度;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为a^+(K^+)+Ca^2+Cl^-+SO^2-4型,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成矿流体气相组成主要为H2O和CO2,还原性烃类气体的存在并与氧化性气体的反相关关系显示其与盆地有机质的密切关系及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物氢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该带中的矿床地幔物质参与成矿是次要的,成因上应为受深断裂控制的、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4.
兰坪盆地三类主要铜银多金属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兰坪盆地内三种主要成因类型(沉积-热液改造型、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的铜银多金属矿床硫、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成矿作用过程的某些重要信息: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细菌还原的海水硫酸盐,但在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中可能还有部分有机生物硫和深源火山硫的贡献;碳主要来自不同比值水/岩反应体系中碳酸盐岩地层的溶解结果,但在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中还可能有深部地幔去气作用带来的CO2.成矿流体系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盆地建造水,盆地建造水的运移成矿过程中可能伴有较为明显的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镇旬盆地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镇旬盆地金鸡岭复式向斜南北两带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分析复式向斜南北两翼的成矿条件,认为运用北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可以指导在南带及其他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96.
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喀斯特不整合的确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陈明华  彭成龙  蒋开源  于宁 《贵州地质》2005,22(4):221-223,228
本文描述了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鸟叶组与甲路组之间的喀斯特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它的存在;指出该不整合是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之后强烈隆升的产物,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前地壳经历的隆起并遭受剥蚀侵蚀的历程,从而对研究该时期地层的空间变异、沉积环境,特别是探讨Rodinia超大陆岩相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西段地区发育有巨厚膏盐层,喜马拉雅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天山造山带大幅度向南挤压,造成大量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地层并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所以在计算该区域地层向南推覆的总距离时,不仅要考虑平衡剖面技术所恢复出地层横剖面上的缩短量,另外还要考虑由于膏盐层塑性流动所造成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本文综合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求取了该研究区域的地层缩短量(24.5km)及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3.969~14.727km),从而计算出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为18.5~39.227km。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库车坳陷西部地质剖面分析其构造圈闭类型,利用平衡剖面和生长地层分析构造圈闭形成期次。选取大北1井和一口人工井,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进行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分析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根据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古构造圈闭与拜城凹陷烃源岩生烃期匹配良好,形成的油气藏大部分在后期保存良好,盐上圈闭可能形成油藏,盐层内部圈闭可能形成油藏、气藏或油气藏,在较厚盐层之下的圈闭可能会形成气藏。克拉苏构造带古构造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以及拜城凹陷的主要生油期匹配良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但是库车组沉积末期—第四纪构造破坏严重,油气藏经受构造调整、破坏和再分配形成残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此时正处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期,可以在盐下形成大量气藏。  相似文献   
999.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12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12—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划分、时代与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分布广泛,顶底清晰,是本区最具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区域地质对比研究表明,燕山西部土城子组与燕山中东部土城子组在地层、时代上有较大的不同,西部盆地中髫髻山组火山岩不发育或很少发育,土城子组在地层划分上常包含九龙山组或髫髻山期火山岩,时代为中晚侏罗世(J2—J3);东部盆地普遍发育髫髻山组火山岩浆或火山-沉积地层,土城子组划分与层型剖面一致。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土城子组时限在156~139Ma之间,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期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相分布特征,古水流等指示其形成在一个挤压作用下的陆内火山-沉积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