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317篇
地质学   1521篇
海洋学   143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西准噶尔中部广泛发育晚石炭世—晚二叠世侵入岩,其产出构造背景对于揭示该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巴尔鲁克山北侧侵入于上石炭统莫老坝组中的白布谢河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准噶尔中部构造演化提...  相似文献   
962.
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最东端,两者的汇聚受控于二叠纪至侏罗纪期间牡丹江洋的俯冲及闭合作用.牡丹江缝合带后期又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直接影响,因此是研究古缝合带俯冲极性和后期改造作用的理想地区.本文对跨越牡丹江缝合带的160km长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建立了缝合带及邻区的电阻率模型.结果揭示了牡丹江洋的俯冲极性和俯冲痕迹,并提供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导致牡丹江缝合带活化的地电学证据.缝合带表现为复杂的高导结构,位于松嫩地块-佳木斯地块碰撞带下方的地壳尺度西倾高导体,代表牡丹江洋闭合的古俯冲带,表征了牡丹江洋西向俯冲的极性.同时,由地表地质定义的牡丹江断裂不能完全代表牡丹江缝合带的深部结构,对于该缝合带的定义应扩展至横向延伸约70km的整个高导区域.俯冲前缘弧下的固体导电矿物由深部被抬升至上地壳,其下与地幔连通的“烟囱”状高导结构代表了幔源物质的上侵通道,表明牡丹江缝合带受古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影响发生活化,导致通道内原本冷却、结晶的物质发生重熔.因此,(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破坏了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碰撞带的岩石圈结构,其下方大尺度地壳高...  相似文献   
963.
张娟 《矿床地质》2021,40(1):169-173
西秦岭双王金矿床以大量发育角砾岩型矿石为特征,金与碳酸盐矿物密切共生,在角砾岩之间呈胶结物产出,显示出强烈的幔源特点.长期以来,这种罕见的矿床类型的成因一直困扰着矿床学家.最近,在双王金矿床深部坑道内新揭露的碳酸岩墙,有可能为揭示这一科学难题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文章选择碳酸岩和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薄片观察及TIMA扫...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FY-4A卫星及ERA5再分析数据,对比分析2021年2月25—27日(过程I)和4月1—4日(过程II)西天山南麓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次暴雪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有差异也有共性,共性为均在中亚低值系统影响下发生,300 hPa偏西急流、500 hPa低涡(低槽)、850 hPa偏东急流、地面冷高压冷锋及暴雪区上空垂直环流的发展是形成暴雪的主要动力机制;均有偏西和西南路径的水汽输送,水汽强辐合出现在700 hPa;降雪期间TBB极值、<-30 ℃的维持时间及>-5 ℃对降雪量级、持续时间及降水相态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不同点主要表现在:(1)过程I为中亚低槽快速东移型,偏东急流仅在850 hPa,急流强度较弱且位置偏南,过程II为中亚低涡缓慢东移型,700 hPa、850 hPa有明显偏东急流且持续时间长,位置西伸至西天山南麓阿克苏地区;(2)与过程I相比,过程II上升运动中心更接近暴雪中心,且强度强、伸展高、持续时间长,冷暖交汇更剧烈,暖平流导致降水相态发生变化,偏东水汽输送明显且辐合强度更强、辐合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65.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深海陆源碎屑沉积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属中晚泥盆世,地层总厚超过2000m。除最上部碳酸盐岩段外,主要是细、粉砂岩与页(泥)岩不等厚五层组成的沉积序列。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该序列形成于半深海-深海环境:1)时空上主要是由分布稳定的细粒浊积岩组成;2)等深积岩与浊积岩相伴而生;3)在浊积岩系和深海泥页岩中发现了高分异度、高丰度的遗迹化石共41个属,其中占遗迹总属的80%为深水型分子。此外,从岩相、垂直序列和古水流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舒家坝组属非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66.
“构造杂岩”及其地质意义——以西准噶尔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杂岩是构造地层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西准噶尔为例,三个不同时期形成的构造杂岩:科克沙依杂岩、玛依勒杂岩和达拉布特杂岩,代表了古生代不同时期洋盆与火山弧的残迹。现今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是多个地体的拼合。  相似文献   
967.
西秦岭北缘活断层带断层气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活断层带断层气活动基本特征的研究认为:本活断层带是本区地球排气的主要通道;在走滑断层拉分区,地球排放气体活动的强度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本带东段断层排气活动比较强,西段断层排气活动比较北,并讨论了两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8.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是拉尔玛、邛莫金矿床和牙相金矿点的赋矿岩系。其主要由炭质硅岩和炭质板岩组成。其中的含矿硅岩构造十分丰富,有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硅岩单层厚度一般为30~200 m。其主要成分除SiO2( 平均含量 95. 30%) 外,其它氧化物含量能达1% 者仅有 FeO 、Fe2O3和 P2O5,且 FeO/Fe2O3比值大于 1, 而 Sr/Ba 比值小于 1 。硅岩建造中有机炭含量相当高,一般为(0.12~8.14) %,高者达 22 %。硅岩中稀土以总量低(3.29×10-6~100×10-6)、铈亏损为特征。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在-10‰~ +46.9‰之 间。 硅岩的δ300Si值主要变化在+0.4 ‰~+0.8‰之间。硅岩建造的上述特点反映其主要是在深海-半深海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69.
西华山-荡坪钨铍矿床流体包裹体羧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西华山—荡坪钨铍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特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矿床中石英、水晶、黑钨矿、绿柱石、萤石等矿物包裹体浸取液的羧酸组成——甲酸、乙酸、丙酸和草酸,结果表明低分子量羧酸或羧酸盐是气化—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中的常见组分。其中甲酸>乙酸草酸,部分样品中有丙酸。  相似文献   
970.
柳厚祥  廖雪 《岩土工程师》1998,10(4):43-47,55
针对洞庭湖地区软土地基分布的特点和软土的工程特征,结合正施工的长益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因地制宜采用填土综合处治技术,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可为洞庭湖地区今后续建高等级公路解决软土地基问题,提供了之有效的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