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566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491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宁芜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铁铜多金属矿床最有利的成矿区之一,该区工作程度较高,已发现多处铁铜多金属矿床,但近年来找矿进展缓慢,如何在宁芜火山岩覆盖区实现找矿突破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前人多采用时间域激电一维和二维反演技术进行资料处理和异常解释,因时间域激电三维反演技术对硬件要求较高,较少在实际中应用。在综合分析工作区区域地质资料、对典型地层和岩石标本进行物性参数测试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 30多功能电磁法发射机和EM-R06多功能电磁法接收机在吴庄工区开展时间域激电(TDIP)测量,利用EM3DSPI软件对野外实测数据进行三维反演。结果表明:工作区岩体大多呈岩株或岩脉侵入于大王山组火山岩中,具有以NE向断裂为主、NW向断裂穿插分布的特征。结合周边矿区和已施工钻孔资料,确定吴庄工区王家场为成矿有利区域,该区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952.
本文通过对高铁公网覆盖工程实施的关键点进行分析,认为与铁路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此类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并提出可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来实施此类工程,以实现多方共赢。进而分析了这种工程建设模式的可行性,并对实施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此类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53.
也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好地给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处置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可溶岩上覆盖层物质成分、地质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首次将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机制区分为沙漏型、土洞型和泥流型3种类型。砂性土层分布区,由外界因素的触发导致沙颗粒向岩溶通道和溶洞漏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沙漏型塌陷。重力和岩溶提供的有效空间是产生沙漏型塌陷的必要条件,地下水作用加速了沙漏型地面塌陷发生,缩短了塌陷发生的过程。发生在黏性土和密实砂性土层中、由于土洞洞顶拱效应失效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土洞型塌陷; 天然土洞通过地表水侵蚀与地下水潜蚀作用、砂土漏失和软土流失等3种方式形成; 土洞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内洞顶上方土体是稳定的,在外部因素触发而导致洞顶拱效应失效时才发生地面塌陷; 土洞型塌陷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由软弱土体流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泥流型塌陷。泥流型地面塌陷是软弱土体向溶蚀通道和溶洞中流失的结果。岩溶地面塌陷的触发因素包括地下水作用(垂直和水平渗流、土/岩界面处地下水位频繁波动)、外加荷载(动荷载和静荷载)和土洞顶板抗力降低(顶板强度降低、厚度减薄和结构破坏)等方面。这些外因触发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4.
谢文瑄  祝晓坤  张翼然  丁月  齐景怡 《北京测绘》2021,35(10):1262-1266
及时评估地表覆盖变化下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对于促进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大运河北京段遗产监测区为例,分析了研究区2015—2020年的地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房屋建筑、构筑物、种植土地面积持续降低;林草覆盖、水域、铁路与道路面积持续增长.(2)人工堆掘地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种植土地不断趋于成片化分布;裸露地表的分散程度急剧增加;水域景观格局稳定.(3)地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部分施行政策的预期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5.
李玉  牛路  赵泉华 《测绘科学》2021,46(8):96-104,140
为探讨抚顺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该文以1989-2019年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设计支持向量机(SVM)多分类器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分析、动态度分析和转移矩阵分析,探究类型结构的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1989-2019年,抚顺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整体结构中,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呈现出采矿用地和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耕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动态度分别在[-4%,1%]和[0,3%]内,表明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较为显著.根据转移矩阵可知,采矿用地主要向耕地和林地转移,同时耕地和林地被建设用地占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选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原煤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56.
随着"西部大开发"推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探究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地表热环境演变规律及影响因子,该文利用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Landsat数据,借助GIS和遥感技术支持,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LUCC)和新型建筑用地指数(IBI),利用大气校正法获得响应的地表温度(LST),处理后形成表征地表热环境的变量,进一步对LUCC和IBI与地表热环境强度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明显,近19年来,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183.27、30.14、16.01、28.04 km2.其中,耕地面积降幅最大;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57.33 km2,变化率达20.02%.②随着建成区不断扩展,城市高温区域快速扩张,次高温区和极高温区域逐渐向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推进.③2000-2018年,乌鲁木齐主城区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为0.14、0.18、0.30、0.27和0.32,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热环境演变明显.④LST与1BI呈显著正相关,线性拟合良好,5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0.487、0.778、0.556和0.611.  相似文献   
957.
土地覆盖精度验证是定量刻画土地覆盖遥感解译数据质量的必要手段。传统的土地覆盖验证主要是以"GPS定点"+"野外景观照片"的平面验证方式,其获取的验证点数量受制于野外采样效率,且主观性强。本研究提出一种车载三维摄像仪的土地覆盖验证方法,解决了三维视频资料中GPS验证点信息的输出和提取、验证点分类识别与管理,打分的精度评价等技术问题。以蒙古国东部7省(市)采集的2013年野外视频为例,从264 GB的影像资料中,分别以1、5、10、60、300 s为采样间隔,分离和辨识出123 396、24 679、12 339、2056、411个验证数据,并以验证打分的方法获得本区域的验证精度。分析表明,车载三维摄像仪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连续记录可观的三维实地信息的优点,适用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土地覆盖验证。实地分间隔抽样结果表明,60 s间隔的采样频率在验证效率上最优,变长间隔采样技术将成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58.
Wuh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an-Lu fault zone,and most of the area is covered by the Quaternary and has complex structures.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basic geological survey,and no prospecting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for a long time. In order to obta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formation, como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features the authors have used the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method to interpret the anomalies, which can screen the mine-induced anomalies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drilling verification. By carrying out medium and large scale complex geophysical detection,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the medium and large scale combination bedrock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e coverage area.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peatedly circulation of three or four phases in one selection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model of the coverage area, the difficulty of finding gold mines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coverage area under complex structural conditions has been overcome and important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Two medium-sized gold mines and one small-sized gold mine have been found, and the total scale has reached a large siz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finding gold mines in Tan-Lu fault zone in Anhui Province has been realized. The medium and large scale complex geophysical detection and the repeatedly circulation of three or four phases in one selection exploration mode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exploration of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ck coverage areas.  相似文献   
959.
汪青松  张金会  张顺林  张家嘉  产思维  程培生  崔先文  张凯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29-67041146
覆盖区找矿难度不仅与覆盖层厚度有关,还与覆盖层物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体特征关系密切。覆盖区找矿突破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经历选区—圈靶—定位—验证评价4个阶段,存在勘查选区、地质信息探测和多学科有效融合难题。前人较少研究覆盖区找矿突破过程与勘查技术体系,笔者等基于"现有技术+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总结提出了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高找矿成功率,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年版)》。  相似文献   
960.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监测公路工程进度成本低,灵活高效。然而,现有的监测方法主要用于识别地面变化和提取变化范围,无法直观、定量地分析工程在不同阶段的进度,不能满足对工程进度准确监测的要求。结合公路建设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表覆盖转移矩阵的公路工程进度监测方法,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获取影像数据,提取并分类监测工程范围内的地表覆盖信息,基于空间转移矩阵定量分析地表覆盖变化和转移情况。主要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工程地表覆盖提取与分类、工程进度分析。该方法应用于S312省道工程进度监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