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571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地理教学》2009,(8):46-46
气味难闻、污浊的粪便污水、厨房卫浴污水,被“列队”归入一条管道后流进一个密闭容器集中“洗澡”,然后在一块不大的人工湿地中“滚爬摸打”一番,一股涓涓清水欢快地流进河道……  相似文献   
122.
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相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祺诚  隋建立 《地球科学》2009,34(3):387-391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含石榴石相橄榄岩, 带来了发生在上地幔的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和铝辉石→贫铝辉石+石榴石的重要信息, 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结构分层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岩石学与实验岩石学的研究, 推导出发生相转变的P-T条件, 为建立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岩石分层结构提供了重要约束.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向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发生在55~70km, 随着深度增加,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从富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70~120km) 转变为贫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120~150km).   相似文献   
12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赤微构造:折返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游振东  张泽明 《地质学报》2000,74(3):224-23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出溶而产生的定一包裹物;②由于多型转变而产生的假像替代;③固→固反应产生的冠状体;④涉及流体的退变质反应产生的冠状体或后成合晶。借助显微构造关系,可以建立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演化阶段,从而构筑其PT演化趋势、识别出碰撞造山和超高压变质峰期之后的两阶段隆升历史;早期为“挤出”作用诱发的近等温减压退变质;晚期则是地壳伸展体制下的退变质  相似文献   
124.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同位素限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是各国地质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对碰撞造山带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认识,而且影响对地球深部状况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该文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已有同位素资料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大别山榴辉岩的εNd为-6.2~-17,εSr为18~42,且显示明显的Nd同位素的不平衡现象。大别山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这些榴辉岩的原岩在超高压变质前,不同程度地与贫18O的大气降水(或海水)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且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这些痕迹。除一个样品外,大别-苏鲁地区的榴辉岩的3He/4He比值都落在0.79×10-7~9.35×10-7范围内,显示陆壳岩石来源He的重要贡献。所有Sr-Nd、O和He同位素研究均表明:超高压变质岩保存着表壳岩石原岩的同位素特征,而未显示变质时受到地幔物质的明显影响。对于超高压变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有人认为是由于大别山造山带俯冲和折返的速度太快造成的。由于造山带俯冲和折返的速度太快,表壳岩石原岩变质时来不及与地幔物质发生交换,故没有留下地幔物质参与的痕迹。该研究认为这种解释有些勉强,因为大别造山带俯冲和折返时间至少需要15Ma.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在100多公里地幔深处高于700℃的高温下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壳岩石原岩不可能不与地幔物质发生同位素交换。相反,如果认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就在地壳内形成,则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同位素的所有特征就很好解释了。   相似文献   
125.
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水的相变增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静水压力梯度计算, 榴辉岩形成深度至少要70km, 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深度至少要12 0km, 而同时含有柯石英和金刚石的榴辉岩形成深度至少要145km, 超高压变质岩要从如此深的部位折返到地表是不可想象的.大量资料表明水参与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通过矿物的脱水行为、水的相变和地温曲线等研究, 指出由于存在水的相变增压等多种增压因素, 大大提高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地压梯度, 据静水压力计算出的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只是最大深度, 其形成时的实际深度要比该最大深度小得多.   相似文献   
126.
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榴辉岩,石榴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单斜辉石中可以观察丰富的出溶石英针和石榴石,黝帘石及角闪石的出溶叶片,榴辉岩中出溶石英针的绿辉石核部比其边部相对富含FeO和MgO,贫SiO2,Al2O3和CaO。在石榴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中具有出溶石榴石的单斜辉石。从靠近出溶石榴石的一侧向其核部,Al2O3,Na2O和TiO2含量降低,MgO,SiO2和CaO含量增加,单斜辉石中定向石英针的出溶表明曾经存在有超高压条件下(≥25×10^8Pa)稳定的过硅质绿辉石。单斜辉石中出溶石榴石表明温压条件的降低可能是引起出溶的一个主要原因,捕虏体中的矿物组合和岩相学特征表明它们曾经遭受了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作用,这与因压力和温度降低引起矿物出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7.
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璐  金振民  何谋春 《地球科学》2003,28(2):143-150
利用拉曼光谱学和费氏台方法对若干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柯石英和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超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石榴石(或绿辉石) 中柯石英向石英相变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和主晶具有一定的晶体学拓扑关系, 即石英出溶体长轴有两个展布方向: 平行于绿辉石(10 0) 裂理面和平行于绿辉石(- 10 1) 面.目前, 部分学者推断榴辉岩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可作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笔者认为, 棒状定向石英在绿辉石中出溶的温压条件和出溶机理尚未查明.因此, 需加强过量二氧化硅单斜辉石出溶机理的超高压实验研究, 从而为证实石英出溶体作为超高压标志提供实验定量约束.   相似文献   
128.
扬子板块俯冲加积杂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系的地质产状,本文将其与高压—超高压岩石一起作为大陆板块俯冲的加积杂岩来考虑,发现它们在岩石类型、变质时代和原岩性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看作为扬子板块大陆俯冲的加积杂岩。由此根据板块俯冲的加积楔模型,对浅变质岩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地球动力学解释,结果对扬子板块俯冲及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俯冲带和缝合带位置提供了制约。  相似文献   
129.
详细构造分析证明 ,现今观察到的大别地块内部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区域构造样式 ,主要是在印支期 ( 2 40~ 2 1 0Ma)扬子与中 朝克拉通陆 陆碰撞及超高压变质作用期后形成的 ,具有变质核杂岩和多层伸展拆离带的组合格局 .通过鉴别挤压和伸展组构可知 ,超高压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处折返和剥露于地表 ,至少经历过 3个不同的减压退变及构造变形阶段 ,其中 ,角闪岩相条件下的中下地壳近水平的伸展流动是一个重要的折返动力学过程 ,而且可能受到增厚的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岩浆底侵作用的驱动 .  相似文献   
130.
Based on their REE contents and REE patterns,eclogites from th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in central China may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xis types including LREE-rich.LREE-rich positive Eu anomaly,LREE-rich negative Eu anomaly,REE pattern-smooth,MREE-rich and HREE-rich.The LREE_rich,LREE-rich positive Eu anomaly and LREE-rich negative Eu anomaly types of eclogites are dominant .REE types of eclogites in different areas can be compared and the REE feactures of the same REE type of eclogites in different areas are similar.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rocks show that the primary rocks of eclogites possibly are dominated by continental tholeiites which are the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relatively fertile mantle and the rocks of tholeiite crystallization-differentiation.There is perfect evolu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mary rocks of the LREE-rich, LREE-rich positive Eu anomaly and LREE-rich negative Eu anomaly types of eclogites and among those of the REE pattern smooth and MREE-rich types of eclogites,the former three types were deried from continental settings and the latter two from nearly oceanic settings.Meanwhil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ntle sources of primary rocks of the eclogites are inhomogeneous and the primary rocks of eclogites in this area appear to have undergone varying degree of crustal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