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571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熟。俯冲板块在进变质过程中强烈脱水,释放出含烃流体,并被在板块抬升及其伴随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石英脉和水晶体所俘获。  相似文献   
52.
房产测绘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房产测绘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问题。分别对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系统功能以及功能实现中的技术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3.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王清晨  林伟 《地学前缘》2002,9(4):257-265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 -折返的研究表明 ,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 (2 30~ 2 10Ma)在低地温梯度 (约10℃ /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 ;第二阶段 (2 10~ 170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 ,浮力开始起作用 ;第三阶段 (170~ 12 0Ma) ,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过程入手 ,以侏罗纪末作为时间参照点 ,以合肥盆地的侏罗系顶界作为当时的地理参照点 ,根据不同岩石单元中岩石的形成深度和碰撞造山中的位移状态 ,可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原位系统、准原位系统、异位系统和热穹隆改造系统等结构单位。陆陆碰撞造山带形成的物理学前提是俯冲陆壳物质的低密度 ,而最终形成造山带的直接动力学过程则是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近垂向运动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54.
2002年10月10日,我国地学界一百多位钻探工程专家、学者相聚江苏省东海县,隆重举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取芯钻进开钻仪式暨钻探技术成果报告会”。 “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地球内部直接观察陆壳  相似文献   
55.
作者使用激光拉曼微光谱在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与一大型榴辉岩体有关的泥质片麻岩的锆石单矿物中发现柯石英。柯石英呈包体产出。此外,还发现一些石墨包体。这发现表明曾发生原地超高压变质作用。地体很可能是在低于金刚石稳定区压力条件下结晶的。  相似文献   
56.
吴才来  Jong  WOODEN 《地质学报》2002,76(1):106-106
祁连南缘嗷唠山花岗岩锆石的SHRIMP年龄变化于445~496Ma之间,平均为 473 Ma,属早奥陶世。年龄值的统计出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与区内榴辉岩的相同(495 Ma),可能反映花岗岩源岩的部分熔融时代,第二个年龄峰值可能反映了花岗质岩浆的冷凝结晶时代(465 Ma)。该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Ⅰ型花岗岩,有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该花岗岩类似于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特征,我们认为,早奥  相似文献   
57.
以具体实例探讨了ActiveX控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给出了部分源代码。对这种新的设计思想作了概念性的剖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8.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展阶段.以此为定量模拟的出发点,利用二维有限元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动力学和热演化模拟,追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中的质点路径以及对应的P-T-t轨迹.计算的P-T-t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与实测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大别地区不同超高压岩石和同一超高压岩石中不同变形期次石英的变形特征的研究 ,探讨超高压岩石折返时的流变学特征和状态。运用野外构造解析、组构分析、透射电镜和应变分析发现 ,除榴辉岩中静态重结晶石英外 ,其它超高压岩石中石英均发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形 ,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等极为常见。石英石榴岩中石英交叉滑移位错的发育 ,说明经历了高温位错蠕变 ,其代表的差异应力为Δσ =78.92MPa。石英脉的变形是超高压岩石折返到中地壳以后的角闪岩相退变峰期产物 ,其差异应力为Δσ =2 5 .2MPa。超高压二云母片岩中石英典型的糜棱结构代表的差异应力为 :Δσ =5 9.6 1MPa。大别超高压岩石可能是在构造应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区域隆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大别山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比例尺 (1∶10 0 0 0 )构造制图及构造分析表明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内部 ,表现为高角度网络状超高压剪切带与弱应变透镜体域规律组合格式。前者由面理或糜棱岩化榴辉岩组成 ,后者由块状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组成。碰撞期后伸展构造表现为区域性的假单斜状 ,内部呈低缓角度的网络状强应变带及所环绕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组合格式 ,强应变带的岩石为由榴辉岩退变成的角闪岩相高压片麻岩及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 ,透镜状弱应变域的岩石为弱角闪相改造的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不同尺度上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及碰撞期后伸展组构所显示的这种残斑基质流变学结构样式 ,虽然与先期原岩成分、结构、流变学的不均一性有关 ,但主要是多期递进应变分解作用的结果 ,支持榴辉岩“原地”成因模式。依据构造学证据和可利用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分析了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及折返过程 ,指出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 2 45~ 2 10Ma形成的 ,碰撞期后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 2 0 0~ 170Ma。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壳表层折返过程中 ,张扭作用可能有重要功能 ,不支持碧溪岭地区遭受过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