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综合运用跨孔地震CT、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反射波、土壤氡浓度和波速测试6种物探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进行探测,查明了该区的溶洞、土洞及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介绍了各种方法技术,对综合物探成果进行总结,结合实例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在广花盆地岩溶发育区,首次应用跨孔地震CT探测建筑物地下岩溶分布,为评价受岩溶地质灾害影响的建筑物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2.
全波形反演方法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在跨孔雷达反演中得到有效应用,但其仍受局部最小问题影响。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为反演提供一个准确的初始模型。但在应用真实雷达数据时,由于地下介质未知且存在低频数据缺失的情况,全波形反演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结果。为此,使用对包络目标函数求导的方法,详细推导了包络波形反演的梯度公式。该方法与传统全波形反演方法在原始数据低频成分缺失情况下的反演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还原缺失的低频信息并且对低频缺失数据有更好的反演能力,可以直接为地下介质提供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653.
基础地理信息跨尺度联动更新规则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系统介绍了基础地理信息跨尺度联动更新关键技术相关的规则体系,通过图层映射、几何对应、图面综合、要素取舍、关系协调等多套规则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变化更新信息的准确提取;同时开展了基于增量的要素编辑与自动化标注的约束性规则研究,并以1:1万DLG数据联动更新1:5万DLG数据为例,进行了跨尺度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试验。  相似文献   
654.
《地学前缘》2017,(4):134-140
黄、东海是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海域之一,在复杂的环流动力背景下,悬浮体的跨陆架输运是海洋地质学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黄、东海物质跨陆架输运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包括苏北沿岸流作用下向济州岛西南搬运、浙闽北部向东输运和台湾暖流向东分支作用下跨陆架输运。其控制机制有水深地形、陆架环流、冬季风、水体斜压结构等研究结论,但尚未取得共识。且研究结论多基于叶绿素、水温等表层遥感分析获得,悬浮泥沙尤其是中下层高浓度泥沙跨陆架向深海输运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此外,其季节变化、时空演变、输运通量等有待研究,台风、冬季风暴等的作用有待甄别。  相似文献   
655.
该文根据济南北跨新城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对DRASTIC模型评价因子进行了适当改进,选取含水层埋深、有效降水入渗量、含水层介质类型、包气带介质类型、地形坡度、粘性土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作为评价因子,在研究区1∶5万工程地质图的基础上,按照4 km×4 km方格的形式将研究区划分57个单元,最后用加权法计算地下水防污性综合指标,把研究区分为防污性较差区和防污性中等区。  相似文献   
656.
建立了反映跨采巷道具体稳定状态的围岩结构稳定性指标,以实测资料为样本确定出指标权值,采用模糊ISODATA 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稳定性亚分类模式,提供了结构稳定性实用分类方案,可应用于跨采巷道稳定性预测与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657.
跨断层埋地钢管道抗震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跨断层埋地管道抗震计算分析方法。用算例分析证明了一些跨断层管道抗震建议措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58.
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研究小结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了一个准业务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包括气候模式、大气和海洋初始条件同化、年际气候异常信号的提取、集合积分与概率计算、预测值系统误差的订正方法以及预测评分技术等方面,以东亚夏季风降水和太平洋海温异常为主要预测对象。本文主要报告5年来中国夏季降水跨季度预测准业务试验的结果。1989~1995年夏季降水跨季度实时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导致气候灾害的夏季降水异常,例如中国东部的严重旱涝,我们能够作出很好的预测;对于比较弱的夏季降水异常,预测技巧较低。另外,预测效果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中国东部比西部好,东部又以长江中下游为最佳。本文还介绍了一些由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大气的物理过程及机理,提出了一个“持续异常区假说”。进而讨论了集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集合积分技术来识别持续异常区。最后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9.
李媛  陈长云  李腊月  周伟 《地震》2023,(1):1-14
跨断层形变测量在寻找地震前兆信息和强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青海门源M6.9地震前,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上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有着显著的前兆异常。本文基于截至2021年12月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利用时序分析法、形变异常强度分析法和垂直形变累积率分析法等,提取震前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震前中短期断层活动情况及其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NE—SW向挤压和NW—SE向水平剪切共同作用的动力学背景下,震源区垂直形变趋势累积处于高值,具有一定的应变能累积背景;在震前5年时间,靠近震中的断层运动发生偏离线性的“迟滞”现象,且在震前2年内异常空间分布具有向震中迁移集中的特征,表征靠近震源区地壳应力快速积累,应力局部化增强;震前半年内,距离震中60~120 km范围多个场地表现为一致性的、与挤压受力背景相反的张性异常变化,这种异常现象指示近震区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微动态调整、断层局部出现预滑动等变化。  相似文献   
660.
跨断层异常的识别和提取是震情跟踪分析的难点,协调比的计算在兼顾震前断层活动状态内在机理的同时,在异常识别方面也有显著优势,但传统的协调比计算存在因计算起点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的问题。通过提出扰动协调比计算方法,用于表征强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区域应力场扰动导致断层运动状态偏离背景的现象,分析断层运动状态变化与地震之间的内部联系。以云南地区11处跨断层资料为例,针对川滇地区M≥6.5强震样本开展了震例总结和综合预测指标的提取,通过等信度和非等信度异常识别方式,合成多个预测指标。结果表明:扰动协调比计算方法在跨断层场地异常活动状态的提取中有一定优势,与周边强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强震可能发生时间可提供中期尺度的判定依据,预测指标均通过了效能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