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1886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512篇
地质学   1581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图形坐标转换是CAD和GIS开发与应用的基本问题,涉及基础地理数据标准的统一、共享程度的提高和服务面的拓宽等重要问题,是地图制图输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功能。本文以CAD和GIS的图形坐标转换与配准为例,介绍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地磁转换函数方法之典型震例及数模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换函数零线等值图在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ML7.0地震前密集交汇, 震后开始发散, 进一步证实了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预测地震的有效性。 同时, 为适应全国地磁台站的记录数据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 对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从时间序列和转换函数计算结果两方面进行了对比, 为下一步使用数字化数据计算转换函数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冀北滦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锆石U-Pb测年及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冀北—辽西地区, 冀北的滦平地区是中生代地层最为齐全, 也是唯一的晚中生代沉积作用基本连续的地区.许多研究者认为该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之间存在着J3—K1界线和中生代的构造转换界面.该地区分布的主要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通过LAICPMS方法的锆石UPb测年, 获得了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年代格架, 即髫髻山组的顶界年龄为(162.8±3.2)Ma, 土城子组形成的主体年代范围是(142.6±1.3)~(136.4±1.9)Ma, 张家口组形成的年代范围是(135.7±1.8)~(135.2±2.3)Ma, 大店子组顶部安山岩的年龄是(131.4±3.7)~(130.2±3.0)Ma.锆石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 土城子组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张家口组中锆石的特征一致, 而与髫髻山组中的锆石有较大的区别.综合以上分析数据及野外地质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的土城子组与髫髻山组之间不仅时间间隔较长, 而且二者中火山岩的源区也有较大的区别; 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之间不仅时间上基本连续, 而且二者中火山岩的源区也有明显的一致性.这就表明了滦平地区的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是同一地质背景下的产物, 即该地区二者之间应不存在J3—K1界面和构造转换界面.(2)滦平地区大店子组顶部火山岩在年代上与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部、辽西凌源地区的张家口组顶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94.
舒斌 《地质与资源》2005,14(3):219-222
通过对金矿构造岩、构造矿石的古应力、流体包裹体和物质成分等的研究,探讨了断裂构造从韧性到脆韧性的演化过程中,界面转换成矿的特征,包括动力学特征、流体演化特征、构造对流体的驱动机制等.认为断裂构造从韧性到脆韧性、脆性的演变过程,是成矿物质从分散到局部富集,再到富集成矿的过程,成矿流体的成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土地覆盖时空变化未来情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在对HLZ (Holdridge life zone) 分类系统与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系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覆盖类型与HLZ生态系统类型的最大对应概率,构建了基于栅格的土地覆盖边际转换模型。采用基于HadCM3 A1FI、A2a、B2a等三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模拟获得的中国HLZ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的系列栅格数据,运行模型后获得相应时段中国未来土地覆盖时空变化情景系列数据。引入土地覆盖类型景观指数及平均中心系列模型和构造平均中心偏移距离及偏移方向的计算模型,对中国未来土地覆盖的景观指数变化及其平均中心的偏移距离、偏移方向及偏移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基于HadCM3 A1FI、A2a、B2a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在2000~2099年间耕地、草地、湿地、水域、冰川雪被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逐渐减少,林地、建设用地、荒漠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逐渐增加,沙漠面积有所减少。其中,林地增加速度最快 (平均每10年增加2.34%),裸露岩石减少速度最快 (平均每10年减少2.38%)。  相似文献   
996.
热脉冲技术测定树干液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脉冲技术是生态生理学和森林水文学研究树木耗水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在树木自然生长状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时测量树干木质部上升液流速度及流量,可以简捷准确地确定树冠蒸腾耗水量,同时具有经济可行,测定准确的优点.综述了热脉冲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热脉冲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理论研究、树干液流时空变异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以及单株耗水向林分水平的尺度转换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据此,对热脉冲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高分辨率全球尺度水文模型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高分辨率全球尺度水文模型(HRGHM)的发展历程、模型的一般结构与特点、模型数据集的发展和模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全球尺度水文模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HRGHM能够使水文学家从全球的角度深入了解水资源的产生及循环过程,并且对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气候的模拟与预报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在全球尺度数据集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在HRGHM的实践中得以应用,但空间数据的缺乏仍然是其发展的最大羁绊。HRGHM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数据的匮乏还在于非线性问题、尺度问题和确定性问题等水文机理和技术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世界各国在文物建筑保护领域形成共识的技术标准非常有限,而岩土工程研究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的融合是目前斜坡岩体古建筑保护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西印经院保护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手段,对红山岩体及结构主体进行调研和勘察,揭示了影响该文物建筑结构稳定的三个因素,即斜坡岩体地基非均质性、建筑物刚度具有较大差异性和结构荷载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分析了地基中的应力分布特征,模拟研究了三个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地基沉降及结构变形力学机制,为斜坡岩体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受压煤岩破裂过程电磁辐射与能量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红飞  何学秋  王恩元 《岩土力学》2006,27(7):1097-1100
首先对煤岩单轴受压变形破裂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EME)、声发射(AE)信号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然后在试验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与加载变形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ME值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声发射信号也呈现同样的规律;电磁辐射的幅值、脉冲数在煤岩主破裂前与应力基本成正相关的关系,出现峰值后降低,试验的各个样品均呈现此变化规律;电磁辐射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曲线与煤岩单轴加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是相对应的,且呈现三次多项式的关系。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王志斌  李亮  杨小礼 《岩土力学》2006,27(Z2):353-358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采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找出了荷载作用下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滑动破坏面出现的位置及形态,并确定了其极限承载力的大小。在通用条分法的理论基础上运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编制了斜坡地基上填方路堤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并应用于该试验模型的计算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极限平衡通用条分法不仅简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