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8篇
  免费   1297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测绘学   1692篇
大气科学   1434篇
地球物理   899篇
地质学   3339篇
海洋学   790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1084篇
自然地理   121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2014年",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第一句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年底召开,奏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曲。伴随着改革的强音,被寄予新目标与新希望的2014年翩然而至。回首2013,在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改革发展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在"坚持改革与创新"方面提出了诸多明确的要求与措施,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及业内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2.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建筑师及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中日韩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在日本大阪工业大学举办。这也是第29届釜山国际建筑竞赛的后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日韩三国各派出8名选手,分为6个小组,每组由两个不同国别的建筑师和学生组成。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代表中方参加了本次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本次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的题  相似文献   
993.
“20世纪的建筑像一部独立的机械,自由地发挥着功效,几乎与环境相脱离。而21世纪的建筑应该从独立的建筑中脱落出来,除了有别于纯粹封闭的几何形体外,还应该与自然环境零距离接触,达到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伊东丰雄  相似文献   
994.
乔玉兰 《西北地质》2014,(3):121-125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期刊的统计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CJCR)和万方数据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扩展版)(WD)等二家比较著名的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对《西北地质》总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了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办刊质量,笔者重点对《西北地质》2001~2012年的总被引频次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质》从2001~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416,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660.32﹪。《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782,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1133.33﹪。事实说明,《西北地质》多年来总被引频次一直在稳步上升。最后,笔者分析了影响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正本刊2014年改为铜版彩印后,为了提高刊物质量,规范论文插图,美化版面,现就《中国煤炭地质》论文中插图要求如下:1、文中插图请作者单独提供电子版,文件格式可为"jpg、tif、eps、dwg"等或矢量格式如"cdr",一图一文件,并以第一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明图1、李明图2..."。2、图形尺寸应满足完整表达文中内容的需要,宽度以17 cm(排通栏)或8 cm(排半栏)两种为宜,并标出  相似文献   
996.
《铀矿地质》2014,(3):F0004-F0004
1.《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物化探及放射性物探、遥感技术方法、钻探技术、分析测试技术、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等。文章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技术交流、科技开发等。  相似文献   
997.
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喀拉通克早二叠世铜镍硫化物矿区是新疆规模最大的铜镍矿山,包含13个岩体,相当部分为隐伏岩体,其中1号、2号、3号、9号矿床为主力矿床,经过30余年持续开发,最大开采深度已达740 m,已面临后备资源不足的危机。已知矿体主要产于辉长岩、苏长岩、辉长苏长岩以及橄榄苏长岩中,甚至角闪辉长岩局部也含矿,未见超镁铁岩产出,具有显著的磁性(200 nT)、重力(0.29×10~(-5)m/s~2)、激化率异常,以镁铁岩含矿、岩体规模小且成群成带、分异演化程度高、富铜(Cu/Ni约3:2)、PGE较高、块状硫化物贯入矿体普遍发育为特色。其围岩为含炭质板岩、片岩和凝灰岩,变形强烈,常规电法受到炭质层的干扰。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岩浆源于软流圈地幔,基于与东天山同期铜镍矿床含矿岩相及其比例和剩余重力异常的比较,推断其应发育有相当比例的超镁铁岩,因而深部出现超基性岩的可能性很高,且含矿性应更好。这一推断得到坑道钻探的证实,2013年矿区在Y2岩体东段650~740 m深度和Y2岩体西段400~500 m深度发现隐伏超镁铁岩且含矿,局部见贯入块状矿体。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系矿区首次发现,粒度很细,发育强烈的蛇纹石化、纤闪石化,推测只是隐伏超基性岩的头部。结合控岩控矿构造的追溯及南、北岩带的侧伏和倾伏方向判断,硫化物珠滴构造的发现与系统观测统计,围岩烘烤边和角岩化的研究分析,提出南岩带主岩浆通道位于Y2与Y3岩体之间,而不是原普遍认为的岩浆通道位于Y1与Y2岩体之间。结合矿区的现状,提出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CSAMT和瞬变电磁地-井测量,结合传统的高精度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来勘探和预测南岩带深部隐伏含矿超镁铁岩的空间位置和产状,圈定岩浆通道和隐伏铜镍矿体,进而推动北岩带和外围G21、22号岩体的深部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种壳饰类型与9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999.
萍乡—宜春一带地处萍乐坳陷带西段,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萍乐坳陷西段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萍乐坳陷带西段萍乡—宜春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系统地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对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将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又将周冲村组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并依据牙形石成果资料,将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一段定为印度阶,周冲村组二段至四段定为奥伦尼克阶。同时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台-坡-盆"古地貌结构的"陆缘海"。  相似文献   
1000.
<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1957年创,是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此领创刊较早、发行较广、并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的术理论与实践刊物之一。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数据库核心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